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这是一条幽僻的深巷,当双足踏上那爬满青苔的石板时,心怦怦地搏动起来。入巷口,一驻足,细聆听,悠扬的音乐和着微风飘来,带着我的思绪,走远了。
想我五六年前初到这深巷,第一次上古筝课,我早到了十数分钟。方入巷口,顿时海潮般的箫声扑面而来。那音乐细幽而深长,不似那一派清高隐避山林,却像将要出尘,而裹挟一丝凄婉、一分眷恋、一片哀愁。我被一种前所未有的魅力震撼了,怔怔地,立在缥缈的音乐中……
箫声渐散去,正值约定上课时,老师慈蔼地将我引入厅堂。但我早已被那箫声摄去魂魄,匆匆进门,急急弹奏,诺诺地听老师点拔,随口应付几句。待到课时终了略略道别,飞也似地蹿出房门,复到巷中站定,企望再听到那箫声。而箫声不再,打算走走探看时,不知何处二胡的弦乐传出了。
我狂奔到家,调好琴弦,排开阵势,企图模仿那巷中的神曲。但那努力尽是枉然,没有一丝神韵。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我不间断地去上古筝课,早去半小时,只为多听些音乐。那些音乐虽说乐器不同,曲调大异,但它们都蕴含着一种玄妙高深的境界。虽说我五六年辛勤练习,能力渐长,却难以模仿,那也是我不断寻求方法却不得而知的。
一日,老师教我弹《牧童短笛》。我弹得极为生涩,仿佛牧童呆小而笨拙,短笛沙哑而粗糙。正当我不知从何下手时,从墙的那一边传来那熟悉的旋律——这一次是笛声。那笛声清越明亮,起初似乎还在模仿曲谱,到后来,干脆跳出因循守旧的圈子,随着乐性儿任意挥洒。我仿佛看见细雨中,牧童端坐在牛背上,轻闭双眼,轻启笛声,与清风流水应和着。当真是“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一曲未罢,已然明白。
当我摸索出这个道理,一切曲子尽显简单了,弹奏不仅仅是复制那写下的、既定的曲调,更重要的是,心中要有那种精神和意念在指引你。我再练习,再弹奏《牧童短笛》,让一种随性山水之乐游荡心间,《牧童短笛》的曲调和精神竟一并而生。突然间明白,热情、摸索和顿悟是最好的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