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记忆深处,有这么一条路:温暖、质朴。这条路是我放学回家的必经之路,这也是一条贯穿田下古城的青石板路。
大概在三四年级时,因同伴的邀请,我第一次走上了这条路。然而,因为可能是他们约好了,想“坑”我一把,趁我不注意在一个拐弯处迅速地跑走了。我在这迷宫般的巷子中不知所措,还是一个老奶奶发现了我,叫一个大姐姐带我走出了这条路。
经历这事之后,我不但没对这里产生阴影,反而觉得走这条路去学校更近,也更有意思,曲曲弯弯,清幽寂静,一路上还有淳朴的人们相伴。
于是,从这以后,我便尝试着在这条路上走走停停,左顾右盼,有意识地记住这条路,因此渐渐地对这条路熟悉了起来。因此,我每天沿着这条路学校、回家。
清晨,这条路雾蒙蒙的,神神秘秘。我在路上一会儿向这边打招呼,一会儿又去那边玩会儿。有些石板长满青苔,深嵌泥土,如果下了点雨,脚踩在石板上,脚底下“唧唧”的响。
到了中午或傍晚时分,一路之真情境才得以显示出来:一栋栋鳞次栉比的砖瓦房,一条条纵横交错的小路,一块块正正方方的菜田,井井有条地排列着。令我印象深刻的便是一个废品收购站旁边的水井,上面有水泥浇筑而成的护栏。然而,这个护栏因为风吹雨打,护栏表面变得很光滑,不再硌手。
尽管说父母亲一直都告诫我不要走小路,怕有坏人什么的,但我从来不听,我甚至还花时间了解这里,以至于说到去某地,我都可以说出好几条路来。不仅如此,我还和入口那个经常晒太阳,坐在一个药炉前的老奶奶,还和那个坐在法国梧桐下扇蒲扇的老爷爷建立了朋友关系。我每次见到他们都会问好,而他们没事时也逗我玩。
当然,这条路也记录着我的“光荣事迹”。有一回,我和朋友在一座小桥上玩,我当时站在一个很窄的平台上,一个没掌握平衡,摔进了一个小水池。虽然水不算深,但也漫到我膝盖下,瞬间我裤子大部分都湿了。我当时被吓蒙了。好一会儿反应过来,颤颤巍巍地爬上岸。那个老爷爷见到我这个狼狈样,叫我到他家里,用电吹风把我的衣裤烘干。后来,我因回家晚被父亲骂了一通,但是我却庆幸他没有发现我那么糟糕的形象。
如今,这个地方需要重建,所有的房屋都会被拆掉,这里的所有的人都陆续搬走了。所以如今看去,这里尽是废墟,满目苍凉。虽然这里重建之后会变得更加漂亮,但终究留不下那群人,那一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