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家住在北京的一座小村里,院子里有四间大瓦房,屋顶是用灰瓦搭的“人”字形,弯弯曲曲的像静止的浪花。墙壁用灰砖砌成,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显得非常整齐。院子的中间是两棵高大的枣树,每年秋天结的枣子很甜,还透着一股自然的清香。我最喜欢的是夏天,没事的时候,就坐在小院儿里,一边喝着幽香的茶,一边倾听清风吹过枣树叶子的“沙沙”声,好似大自然的轻音乐一样。在这里,既没有汽车鸣笛的嘈杂,也没有吵闹的叫卖声,只有鸟语花香,清风细雨……
在奶奶家的小院后面是一排整整齐齐的平房,一直到大街上。在这里每家每户都挨得很近,中间仅隔一条小胡同,每次仅能容一个人过。虽然中间道儿很窄,但大家都很谦让,从来都是让有急事的人先走。有时候有人有急事要现出去,人家都会自觉站到墙边,让这人先过。此处不言谢,如果谢,大家也只是憨憨一笑。
奶奶家左边就是这样一条小胡同,再往左就又是一排整整齐齐的小灰平房。在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树,比如枣树、柿子树、石榴树、核桃树……每到丰收的季节,树梢上就长出五颜六色的果实。有的结满树枝,有的甚至压弯了压折了树枝。
在奶奶家前面是一条较为宽阔的小街道,虽说是街道,可宽窄也不过十步。
在奶奶家的右边是一个杂货店,是我二叔开的,这家杂货店里什么都有。小时候我没事就跑到这里来玩,也可以说是来蹭一些好吃的东西,每次我都是满载而归。只要爸爸看见后,让我把东西放回去,说二叔挣钱不容易,可二叔却总是不以为然地笑着说:“没事儿的,小孩子嘛!愿意吃就再去拿点儿,没多少钱。”可我清楚地记得我最爱吃牛奶糖。在超市里都卖三四块钱一袋呢!现在长大了,懂事了,不再盯着奶糖了。去店以后却当上小“老板”,帮二叔卖东西。二叔也总是坐在旁边笑呵呵地说:“不错,不错,小姑娘有天赋,呵呵……”
在小铺右边就是一条潺潺流水的小河,笔直地通向村外,小河里的水很清,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碧绿的玉石,没有瑕疵,没有污染。这条小河虽不像南方的小河一样弯弯曲曲,但透着北方小河的风格,直来直去,也透着北方人直言不讳,直截了当的性格。在河面上不远处有一座白色的小桥,从远处看,好像是一条弯弯的哈达,在迎接着过往的每一个人。桥虽没有赵州桥的古老,也没有卢沟桥上狮子的活灵活现,但却与这里的景色十分匹配:古朴的石栏和桥头桥尾都没有太多的装饰,但却透着自然淳朴的美丽。走在桥上,一阵阵清风吹过,里面夹杂着花香,土香和自然空气的清香,使人心旷神怡。这种气味既不是夜来香的刺鼻,也不是茉莉花的幽香,只是似有似无,令人捉摸不透。
在桥的那边,和二叔杂货铺对着的地方,是一家包子铺。那里的包子可是家喻户晓,吃过的人各个赞不绝口。老板是一个彪肥体胖的秃头叔叔,他眼睛很大,就像两颗巨峰葡萄一样嵌在圆圆的脸上,他很爱笑,笑起来很像动画片中的哆拉A梦。别看他胖,他记性可很好,凡是熟人去了,不用说是买什么馅的包子,只要人往那儿一站,他就拿的很准。我爱吃鲜肉馅的包子,因为这种包子味道最好,香味从桥这边就可以飘到桥那边,一闻到这味儿,我肚里馋虫就开始闹,必须去买一个解馋。他卖的包子咬完第一口,从里面会流出汤来,这不是油,而是肉汁。听妈妈说,这是做的时候里面放上肉皮冻,蒸好了就有汤了。我是不管怎么做的,只要好吃就行了。
从村子那边到奶奶家这边来,沿着从奶奶家门口那条路拐一个U字形的弯儿,一直往前延伸下去,就会看见显眼的连绵起伏的山,山的四季多是美丽的:春,有五颜六色的花;夏,有郁郁葱葱的树;秋,有火焰一般的叶;冬,有银装素裹的雪。
但秋天是最美丽的。在山下看所有的叶子都是红色的,像火焰一样。叶子的形状各式各样,颜色也有深有浅,就连树与树之间的小径上都不缺乏色彩。秋风一吹,我看着正在飘落下来的叶子,就像一只只红色的小蝴蝶在翩翩起舞,*自在地飞翔。
我走在那一条小径上,往山上看,就像千千万万只红色、黄色、橙色的小蝴蝶用自己美丽的翅膀搭起的一座七彩桥,美丽极了。我走在小径上,感觉非常柔软,就像走在海绵上一样,还会听见“咔嚓、咔嚓”的枯树叶被踩碎的声音来为我的步伐作“伴奏”。我还会闻到一阵阵清香袭来,那就是路边花丛中的菊花散发出来的特有的菊香。
这就是高桥村,既不是名胜古迹,也不是繁华的城市,只是一个有着北国风光的小村儿,但在这里,却自然,和谐,温馨和美丽,会令人流连忘返。我爱这个村儿,更爱这里的北国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