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开岭说:“每一个故乡都在消逝。”
每一个回乡的人,都带着归人的身份。然而回乡后,却发现故乡和其他城市大同小异。记忆里,青石的街道向晚,庭前的小扇轻摇的时光,追扑流萤的景象与跫音一同烟消云散。“你生活在故乡,但是你完全不认识这个地方。这种陌生感是强加给你的,强迫你变成一个陌生人。”这是于坚对于乡愁的解读。是的,我们都在成为那一方故土上,熟悉的陌生人。
人们之所以对故乡有说不出的眷恋,是因为家乡有它独特的风景和人。绵延的马头墙,傍水的吊脚楼,冰雪王国里的小屋,辽阔草原上的蒙古包,都是一方水土,继承着人们厚重的思念与情感。然而,推土机的轰鸣声响彻云霄,高耸的吊桥摇头晃脑地宣告着又一个现代都市的产生,而底下仰望的人们,却在叹息又一个故乡的消逝。当所有的地方被改造成差不多的样子,人们再也感觉不到记忆里的感受,便都成了过客一般的陌生人。一个地域的建筑特色,蕴含着地方性知识。地方性知识被消灭掉了,也许只有语言和住在那里的人还留着最后的记忆。
伴随故乡的地方性知识一同消逝的,自然还有故乡的生活方式。我国的社会从传统来讲就是群体性的,但却逐渐扣上冷漠的弦,互相不认识,只做个毕恭毕敬的陌生人。或许还是一张张熟悉的脸庞坐在一桌吃饭,从嘴中吐出的却是华丽而没有温度的客套逢迎,一个个手机屏幕隔开交流的眼神。人们都在浑然不觉的高冷里,一步步走向孤独。故乡的生活方式,也在人们于屏幕上飞扬的手指上渐渐消失。
难道我们注定要成为本应最亲切的故土上最熟悉的陌生人吗?不。城市现代化发展固然重要,但现代化和故乡应该是并存的。故乡在文化上被否定了。我们必须把思想认识矫正过来——故乡,与“落后”“土”“沉溺过去”绝不能画上等号。人们因为无知,因为追求表面的光鲜亮丽,忙着抛弃故乡。大多数人以背井离乡为目标,一味地认为外面的世界比故乡好。于是乎我国大量故地人去楼空。殊不知,被自己忙着抛却的,恰是这一生最珍贵的根基。请在追求新物质的时候,在心底给故乡腾出足够的位置。我们都应是故乡的儿女,而不仅仅是站在那片土地上一群熟悉的陌生人。
城市化建设,高科技发展,这些进步带来的弊端,却都化为风雨雷电,有意无意中侵蚀着“故乡”这座古老的城墙。为了护住乡愁,护住回忆,让自己在叶落时分有一个身心的归宿,让我们众志成城,成为真正的故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