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兆言说,一九三七的南京,仿佛一艘载风雨中飘荡的已经漏水的战舰,他尝试着驶向繁荣富强的现在化,然而充其量只能是在历史的大海中颠簸起伏,最后可悲地葬身海底。我没有参与南京的过去,没有目睹过一九三七的南京,但我仍然可以感受到南京的痛,可以想象当时南京的无助。文章谈到爱情,作为一名刚成年的大学生,我觉得自己还不了解爱情,更加不了解战争时期的爱情。但我还是感动丁问渔对爱情的执着,那么坚持地写信,那么坚持地爱着雨媛。尽管他有了妻子,尽管雨媛有了老公,可是到最后雨媛被打动,他们相爱了。我想在那个年代,他对她的感情是不被认同的,包括在现在也是不道德的,但我还是为了那样一份存在在那个时代的爱情而感动。我一直认为爱情没有先来后到,只有爱与不爱。有的人偶尔犯错可以原谅,但如果一个人已经不爱你了,那就不要再挽留了。
2014年2月14日上映的《北京爱情故事》中陈锋曾经问了一句:“你说,爱情它真的存在吗?”而答案我相信是肯定的。而丁问渔对雨媛的痴爱更加让我觉得,爱情它真的存在。即使在开始,雨媛一直不接受丁问渔的感情,但其实在潜移默化中,她早已喜欢上执着的丁问渔,只是自己不肯接受不愿相信更加不知如何面对。丁问渔一直在用写信的方式表达爱,他们互相并不多么了解,可他们在一起的短暂时光里彼此都是那么幸福。原来听人说过,有些人,明明才认识却像在一起了很久。或许就是王菲所吟唱的,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我觉得丁问渔和雨媛就是那些人。丁问渔抛开一切,用他全部的勇气坚持喜欢着雨媛。其实,坚持也是一种感动。
虽然我钦佩丁问渔的痴情,但我还是不能像别的读者那样那么喜欢他。国难当头,作为会十几门语言的他竟把所有的感情投入儿女私情。我一直觉得,爱情只是生活和生命中的一部分,而丁问渔的世界,爱情则是全部。他每天所想和所做都是为了雨媛,甚至在最后,也是为了雨媛而失去生命。其实,或许这就是爱情的魔力。它会把一个人变得不像自己。还有人说,恋爱中的人都是傻瓜。现在想来,或许是有道理的。叶兆言自己也说,战争时期的爱情将是十分荒唐可笑的,在战争的背景下,爱情往往显得非常滑稽。他翻阅了大量资料,本想写一部战争史,可是最后却写成了一个爱情故事。其实读完这本书,我并没有觉得它是一本爱情书,反而处处感受到当时的社会背景,看到人们在战争到来前的自傲自大,更加看到了战争到来后人们的无力反抗,看到了一九三七年南京从不断繁荣到不断衰落。一九三七的南京注定事故伤感的。暂时的繁荣就像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平静。一九三七年的南京人一点也没有预料到即将到来的暴风雨。大多数南京人都不愿相信战争会爆发。然而战争真的到来时,人们才终于意识到战争的可怕。
一九三七的南京市伤痛的,像一个无助的孩子,任人欺负。叶兆言说,南京似乎只有在怀旧中才有意义,在感伤中才觉得可爱。一开始我无法理解这句话,不喜欢伤痛的过去,没有一个人喜欢总被人揭开已好的伤疤。可是时至今日,我突然明白了这句话。在现代化的城市里,发展谁也阻挡不住的,而伤感从来就是奢侈的。也许正是如今的发展,才更加让人怀念过去的南京。怀旧,貌似真的是一个很容易引起共鸣的话题。读完这本书,我更加想要了解南京。我想,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去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