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我的箫太过浮躁,想想宋朝,每个修行的僧人,都要晨起奏萧,方才诵经礼佛。
我知道他的意思,是要我沉心静气,可我关注的,却是宋朝。
这是一个怎样的朝代,出家僧人都懂得音律平仄,青灯经卷都绕着文气雅兴。
从此,我开始亲近宋朝,在一部部书籍,一段段光影中,为他的星河欲转沉醉,为他的官冗军疲感伤。
我曾想回到宋朝,看那繁华市井,鱼龙流转,宝马雕车。写一篇饱蘸烟火的至文。可我形容尚小,穿得进窄衣短袖,挤不进凤萧雪柳。
我曾想回到宋朝,与易安相对而坐,与稼轩横槊赋诗,赴一场流觞曲水的风情。可我才识疏浅,听不进黄钟大吕,忘不了胡尘遗恨。
我曾想回到宋朝,力挽狂澜,匡扶天下,拉住赵佶的衣袖,打翻蔡京的酒杯。可我是一介布衣,即使在梦里,也跨不过重门深掩,上不得宝殿金銮。
于是,一次次梦醒,一次次顾卷无言。
直到那一天,已记不起是多少次梦回宋朝,我发现我身处一片广阔的田野之中,四周朦胧地围着一层朝霞,一阵风吹过,麦穗摇摆着,挠着我的脚腕。我沉醉在这大自然的风景中,直到几声悠远的晨钟传来。我握着手中的长箫,顺声寻去。
那是一座寺庙,不算规整,杂草从土中冒出来,露水在青苔上闪烁着,燕子的窝这边一个那边一个,一切杂乱无章,却都照见顽强的生命。
随着一声箫鸣,我转入后院,薄薄的晨光中,一位老和尚微闭着眼,朝着无尽的远方,吹着箫。缓慢地,他的手指在竹孔上抬起又落下,音调由低变高又变低,微风徐徐,阳光明媚。天地仿佛豁然开朗,久积在我心头的烦恼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伴随着箫声,我的心一点点融进风中,我从头到脚的每一个细胞都在呼吸着,清凉的,甜甜的。闭上眼,世界清晰可见, 那一刻,我终于心有所动。
我怀箫而去,这一年,正是靖康二年,赵构南下应天,百姓扶老相随,立于路旁,我看到这长长队伍中的每一个人,坚定,痛苦,感伤。念及方才的奇遇,我双肩放松,两臂微张,奏响一曲萧声。
或许箫音稚拙,或许声传微末,但我想,总会有人听得到,想得见,抬起头,望一望天空。
我想回到宋朝,不愿英雄盖世,唯留一曲箫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