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不眠之夜。①
丝丝薄雾弥漫在空气中,阵阵冷风不时吹进,屋里的我也不禁哆嗦了一下。耳畔,爷爷的鼾声不绝于耳,对面高楼的灯光也渐次熄灭,大地开始在黑夜中沉沉睡去。②唯独我,在深夜里仍享受着我的习书苦趣。
老师明天要作品怎么办?刚刚完成家庭作业的我慵懒地打个哈欠,不情愿地起身,拖着脚步,迷迷糊糊地走到书法桌前。③我铺开宣纸,拧开墨水瓶,将墨汁倾入素白的瓷碟,玄黑的墨迹便如溪水顺陡岩而下,沿旷野而去。墨香攀着灯光,轻烟一般在室内升腾、弥漫。④一阵墨香,如轻雪般落下,一寸一寸沁入宣纸的细纹,一丝一丝融化心脾的疲惫。⑤
墨香氤氳,我稍稍清醒。提起清水砚台边搁着的毛笔,落笔书写:“谢安素善尺牍,而轻子敬之书.....甚以为恨。”看着这些字在宣纸上静静地躺着,我的心也渐渐平静下来。⑥写《书谱》中的这段话,只是恰好翻到,本是无心之举。《书谱》是孙过庭的小草,有“奔雷坠石之奇,莺歌燕舞之姿”,一笔一画,入木三分,潇洒飘逸。⑦我沉醉在笔墨纸砚的世界里,感受着黑白濡染的魅力,自然又有一番别人难以领会的趣味。⑧
想起以前,刚练习书法,怕脏嫌累。每周去老师那里练习,要悬着手腕,站着练习两个半小时,回家后直嚷着手酸腿疼。⑨面对老师布置的一天一张毛边纸的作业更是痛不欲生,常常是拖到最后一天,才勉强把练字作业完成。这个小把戏,自然逃不过老师的火眼金睛,也总免不了被狠狠地批评。好多回我都拉着妈妈的衣角说,不想练了,可每次都被无情地拒绝。直到有一次参加书法比赛,我带回“全国十佳篆隶之星”的奖杯。望着同学们羡幕的眼神和爸妈甜蜜的笑容,那一刻,我才发现练习书法是多么的有意义。
我会心一笑,继续着我的临摹。“子敬密拭除之,辄书易其处.....羲之还见,乃叹日:‘吾去时真大醉也。’”写到这里,我不由得笑出声来,笑子敬的狂,笑羲之的痴。原来,千百年前,那些书法大家的趣闻逸事就隐藏在这书法作品当中,他们的一颦一笑居然就在疏密有致、横竖灵动的线条中若隐若现....这是我习书至今才悟出的情趣。⑩
是啊,我早已从习书的辛苦中尝到了习书的乐趣。虽然时常孤灯奋战,时常手酸腿疼。但是我早已跨越了时空阻隔,与书家相遇,享受书法带給我的乐趣。
此时此刻,夜已深,抬头望向窗外,一轮弯月西挂天幕。深邃的天空仿佛一幅上了年头的素描,呈现出灰灰的、淡淡的铝色,忽闪忽闪的星星仿佛是一位位书家向我投来的赞许目光。⑪
美点寻踪:
①独句成段,简约突兀,极具吸引力。“不眠之夜”设置悬念,增强吸引力。
②生动的环境描写,渲染出“寒冷、寂静”的氛围,为下文写自己的“苦”做好铺垫。“鼾声”照应“深夜”,也是为下文写“苦”蓄势。
③传神的动作描写,再现“我”习书的疲惫和倦怠。
④拟人笔法,将墨香人格化,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⑤墨香如雪意比喻墨香下沉的“轻柔”,不是形似,而是神似。“沁人宣纸的细纹”,传神地的描写出细腻的感触。
⑥情感变化很有层次感,不情愿——清醒——平静,使“苦”变“乐”显得自然顺畅,水到渠成。
⑦提到谢安、王献之、孙过庭这些书法名家,增添了文章的文化气息。
⑧黑白濡染的魅力正是“我”从苦中得来的乐趣。此句总结上文。以上两段“一写苦乐。”
⑨侧面烘托“我”的“苦”,将习书之苦再现得淋漓尽致。
⑩简述王羲之父子的逸闻,再次增添文章的文化气息。
⑪素描的比喻增强了画面感,星星的比拟巧妙贴切,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