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说说过桥米线》
在昆明的百年老店“建新园”品味过桥米线是最为享受的。这里的高汤是用土鸡、老鸭、筒子骨和火腿熬制而成,比其他地方的更香醇鲜美。一进到店里,便会被浓郁的香味吸引,等待米线的过程令人翘首。
服务员端来一个托盘,里面盛着一碗高汤、一碗米线和几个装着生肉片、鹌鹑蛋、蔬菜的碟子。我不喜欢用生肉片裹鹌鹑蛋这种传统的吃法,而是先把鹌鹑蛋连黄带清一股脑倒入汤里。顿时,蛋清就浮了起来,几秒钟后,蛋便熟了。我赶紧用勺捞起来,将鹌鹑蛋放到嘴边,嘬嘴轻轻一吮,蛋黄便顺着喉咙滑了下去,鲜香润滑,美味极了。
接着,我将薄如蝉翼的里脊肉、红白相间的火腿片、白里透红的鸡块、光滑柔软的鱿鱼片放入汤里,用筷子轻轻拨动,使生肉烫熟。然后再把豆腐皮、韭菜、玉兰片等蔬菜倒入汤内,最后再将米线放进去。
搅拌一下,所有的食物都熟了:黄澄澄的鸡汤、白嫩嫩的米线、粉扑扑的肉、绿油油的蔬菜……我急忙用筷子夹起几根洁白晶莹的米线放入嘴里:它不似面条那样绵长柔软,也不像米粉那般没有筋骨,而是滑嫩爽口,富有弹性。再夹起肉片,熟而不老,鲜而软嫩,真是“此物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尝”啊!我舀起一勺汤,别看它没有冒出热气,却非常烫。轻轻吹凉它,慢慢吸入口中,细细品味,汤香浓而不油腻,鲜美而不口干,那特有的味道激荡着味蕾,强烈持久。
怎么样?是不是快流口水啦!要想吃到正宗的过桥米线,那就快来云南吧!
【第2篇】
【最爱小龙虾 】
“哇!太棒了,今天居然可以吃小龙虾!”我兴奋地叫着。原来爸爸买了3斤小龙虾!
活着的龙虾们个个精神抖擞,挥舞着大钳子,耀武扬威地竖着脑袋,就像威风的常胜将军。嘿嘿,不管你们怎样威风还是逃不过我的肚子啊!只见爸爸把它们刷洗干净,蒜泥过油后,把龙虾“唰”一下倒进了油锅里。它们在锅里挣扎,还唱起了“霹雳啪啦”的哀歌。爸爸又陆续洒上辣椒、藤椒、香叶、葱花,顿时,一股浓香扑鼻而来,弥漫了整个厨房,还没吃就这么香,不愧是小龙虾呀!
随着阵阵飘香,小龙虾终于上桌了。它们似乎换上了新衣,红通通的,使人食欲剧增。我小心地抓起一只,轻轻地剥开了头,突然,一股汁液涌了上来,金黄的虾膏呈现在了眼前,黄澄澄的,看着这些黄膏真是忍不住“口水直流三千尺!”我又剥开下半身的壳,在火和油的作用下,这些白红相间的虾肉闪闪发光。我等不及了,蘸了一下蜜汁酱,一口吃进去,哇!“此味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尝!”这鲜嫩可口的虾肉和这酸甜的蜜汁酱,色味双美!鲜嫩扑满了整个口腔,又酸又甜的汁液又流进了我的食道,再不断地撞击来到了我的胃里,我仿佛置身于小龙虾的海里,在无穷的美味中畅游无法自拔。我又剥了一个,这次蘸了一下汤汁和醋,又是一种不同的滋味:咸中带甜,甜中带酸,是一种说不出的美味,让我回味无穷!
“啪啪啪,”爸爸敲了敲桌子“可别一直吃这个,吃点蔬菜!”我叫着:“谁让小龙虾是我的最爱呢!”
【第3篇】
【美味的食饼筒 】
我的家乡在象山,这里有着浓厚的美食文化。今天,我要介绍的就是大名鼎鼎的食饼筒。
食饼筒的由来有两种传说,一种说法是:戚继光抗倭时期,每家每户都准备好了可口的饭菜,准备犒劳抗倭大军,可是这么多的美味佳肴要怎么送去军营着实是个难题,于是聪慧的渔家妇女就用面粉做了饼皮,并把菜包了进去,送去军营给了战士们。此后逐渐演变成了食饼筒。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在天台的那个疯疯癫癫的济公和尚发明了食饼筒。这是因为他见人们吃饭时,每餐都剩下了不少的剩菜剩饭,心痛这些剩饭剩菜被浪费,于是就把这些剩饭剩菜裹入面饼,留着等到下一顿再吃。因此,在上海世博会期间,食饼筒被称作“济公卷饼”作为中华小吃登场。
食饼筒说白了就是面饼加上菜。首先,要准备好各种菜,菜的种类随自己口味,然后用面粉摊出面皮就开始做了。将做好的面皮完完整整地摊平,再用筷子把菜夹上去,夹到面饼的直径差不多,两头要空一些,这样就不会漏出来。菜不能夹太多,会把皮撑破;也不能太少,这样吃的全是面饼。经验老到的厨师做得可以看见里面的馅,但又不会破。里面的馅也有很多种,不过荤类主要是鱼肉和肉丝、肉片以及鸡蛋丝组成。
说得我都饿了,你也来品尝一下吧!
【第4篇】
《粽 子》
一提起粽子,那可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的美食。就连三岁小孩,也对它了如指掌。尤其在端午期间,粽子买卖更是火爆。出于对其制作步骤的好奇,我到了卖粽子的大姨妈家一探究竟。
在她家,正赶上大姨妈包粽子。只见姨妈左手把泡好的芦苇叶缠成倒放的圆锥形,又把淘好的糯米放进去,加进几个红枣后,粽子开口用艾叶层层密封,最后用棉线缠紧,就变成了一个粽子“成品”。看着在 姨妈娴熟的手里,变成了一个个像模像样的三角体,我不由得赞叹不已。
看着发呆的我,姨妈笑了,“包粽子其实不难,熟能生巧吗。你不是想体验一下吗?试试看!”
我拿起两片艾叶,硬硬缠成了一个漏斗,把米塞进“容器” 里,好像老天与我作对似地,艾叶突然散了板,米撒了一地,我可不敢做了,多浪费!
姨妈笑了:“再试试,你做的太松了,不撒才怪呢!”终于,在我试了五六次后,一个歪歪扭扭的粽子诞生了,有正方体,有长方体,各式各样的,真丑啊。
姨妈把粽子放进锅里,蒸了二十多分钟后,粽子出锅了,提起来,腾腾冒着热气,一股滑腻香醇的味道扑鼻而来。在冷却片刻后,我把缠着的棉线解开,再把煮的发绿的芦苇叶层层扒掉后,一个个挺拔的粽子出现在我面前。我一口一口的品着它,味道细腻,香滑可口,又粘又甜,白色的糯米里掺着红枣的香甜,让人回味无穷。
关于粽子有一个传说。
爱国诗人屈原因国家灭亡而跳河自杀,人们为了救他,划着龙舟四处打捞,实在寻觅不到就将食物包好投入河中,屈原托梦说食物被鱼儿吃掉了。千百年来每到端午节,南方水乡就沿袭了赛龙舟,包粽子投水中捎给屈原的习俗,后来成为我国人民传统的节日,以纪念屈原寄托哀思。
吃着粽子,想着传说,我感到了粽子虽小却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