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家家户户的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家当然也不例外。外公和爸爸的老家都在外地,他们经常需要坐火车往返于老家和我们现在生活的城市——重庆之间。记忆中,那一列列拉起汽笛,奋力前行的火车,就像是改革开放的一张缩影,诉说着属于我们这个家庭的中国故事。
外公是安徽人。他第一次离开家时,乘坐的火车还是“蒸汽火车”。那种机车车头黑黢黢的,总是轰隆隆作响,向外喷射着大团大团的蒸汽,看着架势很大,其实跑得很慢,而且每一个站都要停,可谓列车中的“蜗牛车”。车的座位是硬邦邦的,就如火车票上所描述的“硬座”一样。不过,有个座位已经很不错了,那时候的火车非常拥挤,过道上全是人,厕所里也挤满了人,甚至连座位底下都有人在躺着睡觉。我们这样的“00后”是没有坐过这种火车的,但只是听外公说,就已经觉得很恐怖了。外公经常感叹,那时候坐一趟火车,就像是坐了几天*一样,经受着肉体和心灵的双重折磨。还好,那样的时代总算一去不复返了。
国家的铁路建设一日千里,火车也在与时俱进。到我爸爸来重庆读大学的时候,他乘坐的已是“电力机车”了。所谓的“电力机车”,就是用电做动力,不会再轰隆隆地向外冒蒸汽了,污染小了很多,速度也快了很多。然而,爸爸从东北老家坐火车到重庆,仍然要花三天时间。他告诉我,每次回老家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如果和一群同学一起走,车上还可以玩玩扑克牌,聊聊天,打发时间。但要是自己一个人坐火车,就会特别难熬。再加上吃不好,睡不好,几天下来,感觉人都像霜打过的茄子一样,耷拉着头,整个精神都没了。
现在,轮到我们这一代的时候,火车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火车”了,而是动车或者高铁,速度非常快,可以达到每小时300公里。无论距离有多远,基本都可以做到朝发夕至。人坐在车里面,几乎来不及看清楚窗外的风景。车厢里的变化也是天翻地覆, 每位乘客都对号入座,座位宽敞、柔软,窗户明净透亮,让人的心情非常舒畅。乘坐这样的列车出行,恐怕是以前的人想也不敢想的。这些年,我们回老家的次数越来越多。高铁拉近了我们跟故乡的距离,外公再也不用整天嚷着“我想回家,我想回家”了。高铁班次很多,真是像那句广告词说的“高铁在手,说走就走”!
火车一直向前开,将贫困和落后远远地抛在身后,一直开进了新时代。我相信,随着我们国力的日益强盛和科技的日益发达,我们的出行方式还会更加便捷,我们的生活也会像芝麻开花——节节高一样,更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