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泊的荷兰人》是一本浪漫小说集中的一篇,是瓦格纳歌剧的代表作之一。剧词是根据北欧的传说写成的。据传说从前有一个荷兰的航行者,冒着巨暴的风浪要想绕过好望角,并发誓说必须完成其壮举,虽作一世的航行亦所不惧。魔鬼听了他的誓言,就判了他的罪,罚他终身在海上漂流,直至世界的末日;他将永远不得解脱,除非他能找到一个女子忠心爱他。每七年许他登陆一次,让他去寻觅那愿以忠贞的爱为他赎身的女子。直到遇见了一个为她纵身跳入海中的女子。这时幽幻的船影沉下去了,海水涌起了高浪,旋又落下,激成了急流的漩涡。在落日的光辉中,森塔与那荷兰人的影子互相拥抱着,在海上浮现了出来。
我是一个乐盲,欣赏不到歌剧的魅力。同时,我又不是文艺青年,不能理解曲折的故事中包涵的情感。之前我看过一本《瓦格纳·尼采·希特勒》的书,里面记叙了希特勒对瓦格纳歌剧、音乐的迷恋,对瓦格纳的崇拜。所以看了这文章之后我想到的是我们对知识的运用的问题。
恶人会不会发自内心地喜爱音乐,会不会对音乐产生快感?恶魔能不能“听懂”音乐?高雅的音乐能不能滋养恶人的灵魂?对所有这些问题。我的回答只有一个:会。
希特勒对瓦格纳音乐的崇拜,伴随了他的一生,从他的维也纳流浪时代起,他经常买站票去欣赏瓦格纳的歌剧。瓦格纳从日耳曼民族古老的神话传说中获得创作的源泉。日耳曼民族对遥远的东方充满着向往。而希特勒却把这便成了现实,派军队踏上了苏联的土地。
音乐是美的,但它和法西斯一样是危险的。
知识亦然。
炸药的发明是适应工业革命的需要。工程师们用它来开矿,修路等,而战争分子却用于战争。
我曾经参加过一场辩论赛。辩论的题目是:大学里,增加学识重要还是健全人格重要。支持增加学识的人的观点是知识中包涵运用知识的知识。知识是客观的,而人是主观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怎么可能被知识左右了。没有道德修养的人怎么会把知识运用到好的地方。有学无德是多麽可怕的啊!
马家爵与药家鑫的案子不正在说明这一点吗?
只有道德的指引,知识才能发挥作用。还未走上社会的我们,着实该不断培养健全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