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作文标题:我辛劳了一辈子的母亲关 键 词:母亲小学六年级5300字字 数:5300字作文本文适合:小学六年级作文网提示:我爱这个网站,因为这个作文网站是大...
作文标题: 我辛劳了一辈子的母亲
关 键 词: 母亲 小学六年级 5300字
字 数: 5300字作文
本文适合: 小学六年级
母亲是一位从旧社会走过来的老人。善良、纯朴、节俭、宽于待人,是她一生的美德。母亲十九岁与父亲成家,从此进入到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小时候就听母亲说,在她结婚不久,我的外祖母就说过,说我母亲有四个婆婆。这四个婆婆分别是,我的祖母和曾祖母,父亲的伯母和堂嫂。我的祖母是位善良实诚的老人,她待母亲不错。余下的几位“婆婆”都不是太友好,特别是父亲的堂嫂,既懒惰待人又刻薄。
母亲是位小脚女人,对“三寸金莲”的称谓名副其实。记得小时候,只要看见母亲的鞋放在那儿,我们姐弟几个便争着缩紧了脚趾,去穿母亲的鞋,并踮着脚尖在地上来回走上几步。但要是被母亲看见了,她总是变着法儿的制止我们。等我长大后,才明白了母亲的良苦用心:说是小孩儿穿尖尖脚的鞋“钱窄”(前窄),母亲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个个有钱花,都能过上好日子,不再象他们老一辈,日子整年都过得紧巴巴的。
有着三寸金莲的母亲,在这个大家庭中,挑水、做饭、针线活样样都得干。她每天凌晨很早就起床推磨、烙煎饼,晚上,等一大家人吃完了饭,还要刷筷子洗碗。等收拾停当,就已经很晚了,又得忙着准备第二天的饭。一家人吃的饭,几乎都由母亲来操持。大伯嫂子本应以长嫂的名分,带领妯娌去忙家务,但她却以孩子小为理由,对家里的活袖手旁观,什么事情都吩咐我母亲去做。母亲虽然为家务整日里忙忙碌碌,但只要稍有闪失,就会被堂嫂告到婆婆们那里去,所以,一天到晚总是提心吊胆的。那时候,家里没有钟表,母亲怕起床晚了耽误了推磨,晚上都是和衣而睡,一晚上不知要起来几次,到院子里去看星星。她从老人那里学到,以看星星的走向来推瘼时间的早晚。推磨的时候,有时候困的实在坚持不住,站在石磨旁边不知不觉就睡着了。毛驴拉着空的石磨,火星子从两片石头中间往外乱窜,母亲一个激灵醒过来,吓锝心里怦怦直跳,恐怕被婆婆们听见。
母亲年轻时身体单薄,加上脚又小,一对盛满了水的木桶,压在她的肩上就够辛苦了,但大伯嫂子还在一边说风凉话:看这杨柳细腰的,挑起水来也不好看。母亲擦着满脸的汗水,心里实在太委屈,可嘴上是不能说的。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了好多年,后来才由大家分成了小家,母亲才如释重负的轻松了下来。
母亲是位勤俭持家,很节俭的人。我小的时候粮食不富裕,遇到灾年,粮食更显得金贵。每当新粮食下来,母亲总是把粮食计划好,菜粮搭配、粗细搭配,一年当中,把口粮匀开吃。小麦成熟了,生产队要按人头分配,因那时粮食产量低,一家人分不了多少。母亲精打细算,除了平时吃顿饺子和有应酬才用细粮外,一般都不舍得动用,想方设法总要留下一部分,等到春节时包饺子和做面食用。秋天分了棉花,母亲挑拣好了,轧好花,用纺车纺成线,让人织成布,染好了或印上花,给我们姐弟几个做衣裳,和添置家里的被褥。虽然是土布,但因母亲纺的线又细又匀,所以织出来的布就显得格外细密,做成的衣服穿在我们身上,邻家的孩子都非常羡慕。记得那时候,每到冬天,母亲晚上都要点着煤油灯,挑灯纺线,天天如此。有时我们一觉醒来,朦朦胧胧的睁开眼,看见母亲还在摇着纺车。她为我们这个家,为我们姐弟几个所付出的,是一生的劳累和辛苦。
母亲从不浪费一粒粮食,她经常告诫我们,“粒米不成面,滴水不成河”。哪怕是看见一粒粮食掉在地上,她都要捡起来,就是每天用的洗脸水,也从来都节省着用。因为她深深知道任何东西都来的不容易。但如果邻居有了困难,她会毫不犹豫的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在六十年代初生活困难的时候,当她看到邻家的孩子饿得直哭,她宁愿自己饿着肚子,也要把家里本就不富裕的饭食,拿去给邻家的孩子吃。她还经常把自家节省下来的粮食,拿去接济别人。东院儿的奶奶没米下锅了,哪怕家里只有两碗米,母亲也会拿出一半给她送去。前街的大婶儿家没了咸菜,她会让我们送去自家腌的咸菜。我们的衣服、鞋子穿小了,母亲把它洗刷干净了,送给邻居家的孩子们穿。
母亲的手很巧,做得一手好针线活。缝衣、做鞋、绣花、剪纸样样都会。那时针线活都要靠手工来做,母亲做的衣服,针脚精细,样子时尚,做好的衣服穿出去,引得好多人都要比着去做。母亲做的鞋,耐看又结实,母亲绣的花,针针紧扣,鲜活靓丽。还记得小时候母亲给我缝的帽子,帽子上缝着一朵大荷花,荷花是用粉红丝布剪好了贴上去的,在荷花瓣的边沿和顶端,母亲用红丝线把它绣的同真花瓣一样好看,荷花周围露出绿色的荷叶。帽子后面有两条漂亮的飘带,左右两旁各坠着一颗叮当响的小铃铛,好看极了。给我弟弟缝的“老虎帽子”,那老虎的鼻子、眉眼、耳朵,既卡通又活龙活现。我们戴上帽子到街上去玩儿,周围便围过来一群姑娘媳妇,她们指指点点、惊讶赞叹。记得有几个男孩儿、女孩儿,还匆匆忙忙跑回家,喊出了自己的母亲来看,好让母亲也比着给自己做一个。谁家的姑娘出嫁,谁家的儿子娶媳妇,都让母亲来剪喜字和窗花。说母亲心灵手巧,那是理所当然的。
母亲还裁了一手好衣服。街坊邻居的婶子大娘和姑娘们,都经常拿着各种各样的布,让母亲来裁衣服。母亲从不推辞,仔仔细细的量好尺寸,认认真真地给他们裁剪。遇上家里没有人缝衣服的,母亲还一针一线的帮着把衣服做好了,让我们给送过去。
说起裁衣服来,还有一段笑话呢。我的一位远房的二大妈,人很实在,但手又笨又拙,母亲把衣服给她裁好后,教给她怎么去做。她在家缝了好几天,实在缝不下去了,就带着衣服来找我母亲,还埋怨我母亲把衣服给裁坏了。母亲接过衣服,看了一眼,笑得半天说不出话来,后来好不容易忍住了笑说,你这个拙老婆,怎么把裤腿缝到裤裆上去了。最后,还是母亲帮她把衣服缝好了。一个远房叔叔,从小就没了妈,母亲只要有闲空,就帮着做双鞋或是帮着做件衣服,有时还帮着烙煎饼,或是把做好的饭让我们送去一些。直到现在,这位叔叔只要说起我母亲,心里还充满了感激。
母亲一生心肠好,乐于助人。街坊邻居有什么事情,都愿意请母亲帮忙,母亲也从来都认为义不容辞,高兴得去帮助他们。五六十年代的农村,缺医少药,在长期的摸索中,母亲学会了一些以挑灸、推拿治疗常见小病的土办法,还会治小孩脱臼。一年四季,寒冬酷夏,无论是白天还是深更半夜,只要有病人找来,母亲都会认真地去给他们诊治。当她看到哇哇直哭的孩子,脱臼复位后连蹦带跳地走了,当她看到被病痛折磨的成年人,脸上露出了笑容,母亲便会感到由衷的高兴。诸如如上所述的这些事情,在母亲看来都是小事,可就是这些小事,贯穿了她的一生。
那年,母亲已经八十多岁了,弟弟从家拍来电报,说母亲病重,让我回家探望。当我急匆匆赶到家的时候,母亲的病情已大有好转。我看到家中的房间里,堆满了乡亲们送来的各种各样的补品和点心。这些补品和点心,虽然都是土生土长的,不是什么贵重的物品,可代表着乡亲们的一片心。母亲说过:“行下春风下秋雨”,她这话是在给我们讲故事时,是说好人有好报的。虽然母亲做事从不允许别人答谢和报答,但她对乡亲们的好,大家都记在心里,他们怎能不感激母亲呢。
我的家乡在沂蒙老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子弟兵和老区人民那种“鱼”与“水”的感情,母亲每当说起,都令我十分感动。母亲曾舍着我的姐姐,用自己的奶水,喂养过转战南北的子弟兵的后代。她积极参加“妇救会”、“识字班”,用自己的双手没白没黑得给解放军做军鞋、烙煎饼办给养。母亲做的军鞋,底子纳的结实,鞋面做的精细,每次交军鞋,都得到领导的好评和夸赞。她经常对姐妹们说,子弟兵是为咱老百姓的解放打仗的,他们一天行军上百里,鞋不结实急行军时破了怎么办,咱们只有把军鞋作好做结实了,才能对得起他们,对得起咱们自己的良心。所以,母亲对每一双军鞋,都认真、用心地去做,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
母亲一生吃了很多苦。在大家庭时的劳累,小家庭的操劳,就是在“坐月子”时,也都从来没有好好休息过。生我那年,父亲参加担架队去“淮海战役”支前了,阴历十一月中旬的晚上,母亲在床前的地上生下了我,冻得浑身发抖。收拾停当后,她喊醒了我大姐,想让她到灶房里拿些柴火来烤烤暖和。被喊醒了的大姐,听见我的哭声吓得哇哇大哭,她这一哭不要紧,被她哭声惊醒了的二姐和三姐也一齐哭起来。母亲只好作罢,自己爬到床上躺下。那一夜,不知母亲是怎么度过的。第二天就起床烙煎饼给区公所办给养、做针线活。她还说,那个月子,一共吃了九个鸡蛋。前街的大妈送来了两个,后街的大婶拿来了一个,邻院的奶奶送了一个……。那时候各家都穷啊,邻居有的一个,多的两个,七凑八凑,一共九个鸡蛋,那都是大家的心意。这件事我听母亲说过多次,我知道,母亲是在用这种方式感激乡亲们。我每次听了,心里都特别难过。现在的年轻人生孩子,鸡蛋算什么呀,专挑有营养的东西吃。可母亲那个年代哪有这个条件,她们那代人受的苦,真是够多的了。
母亲生我弟弟时,是一九五四年的春天,那时节,几乎年年闹饥荒。阴历四月,正是粮食青黄不接的季节,家里没了粮食,几天都揭不开锅,小弟哇哇待哺,母亲饭都吃不上,哪来的奶水。父亲赶集买回来一把葱,母亲摘下一些葱叶,一个一个地往嘴里吃,父亲在一边只有落泪。听母亲说,每次坐月子,别说好好养,就是想休息也没有时间,除了忙家务,空闲的时候还要做鞋卖,好换取一点油盐钱,贴补家用。所以母亲落了一身的病,从我记事起,母亲就一直病病殃殃的,整天不是这里痛,就是那里不舒服,都是年轻的时候操劳、受累和月子里伤了身子。我最小的妹妹,每天晚上睡觉前,总要给母亲捏捏脖子,柔柔肩膀,然后才去睡。这是小妹每天都要做的工作,直到小妹结婚到了外地。
母亲一共生了九个孩子,由于当时没有什么医疗条件,有三个夭折了。在夭折的三个孩子中,其中有两个已经有五六岁了,每当提起,母亲的心情就显得格外沉重。孩子是娘身上掉下来的肉啊,怎能不叫她揪心呢。
母亲的六个孩子中,只有老六,我们的小弟是个男孩儿。四十五岁的母亲生了个老生儿子,按说是让她最心疼、最娇惯的。可母亲不这样认为,她没偏没向,和对五个女儿一样去心疼、去对待。所以我的弟弟在母亲的教导下,从小就很懂事,知道心疼父母。到现在,小弟也已经五十四岁了,他仍然是我们姐弟中,最孝顺的一个。
记得小时候,每年的腊月,是母亲一年当中最忙碌的日子,特别是等过了腊月十五,母亲更是忙个不停。那时候没有机械化,什么粮食都要靠在石磨上磨和用碾子压。母亲要带领着我们磨面和压年糕粉,她要亲手蒸年糕、发糕、粗面卷子,做豆腐,还要生绿豆芽和黄豆芽,一天到晚忙个不停。母亲虽然很累,但她忙得很高兴,我们也都很开心。那时我最喜欢吃的菜,是父亲做的“黄豆芽炖豆腐”。豆芽是母亲亲手生的,豆腐是母亲亲手做的,都是纯天然食品,做好的菜口感特棒,每当我回想起来总念念不忘。现在日子过得好了,可到哪里再去找这么纯正天然的食品呢? 小时候最开心的事,是清明节那天到沙滩上去“滚鸡蛋”。家里养了几只鸡,每年清明节前,无论家里怎么困难,母亲都不舍得把鸡蛋卖掉,她要把鸡蛋攒起来,等到清明节的时候,给我们姐弟几个每人煮五个鸡蛋。这也是邻居家的孩子们既嫉妒又羡慕的一件事。记得清明节那天,母亲早早起床,等我们起来的时候,她已经把鸡蛋煮好了。摸着热乎乎的鸡蛋,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三姐把鸡蛋给我们染成红的、绿的,或是把鸡蛋上画上一些花,或是画上一些红、黄、绿相间的小格子, 总之是五颜六色。然后姐弟几个便每人怀揣五个鸡蛋,到河边的沙滩上去滚鸡蛋,大家玩得不亦乐乎。三姐还用柳条或杨树条给我们做一些哨子,大家边吹哨边在沙滩上打滚儿,嬉闹声、哨声响成一片,那是我真正的无忧无虑的童年。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一生都没穿过几件好衣服。记得我小的时候,夏天,母亲一件粗布中式短袖上衣,那是用一件穿坏了的长袖衣服改的。已经穿过好多年了,上面早就打了好多补丁,可她还不舍得丢掉,被汗水浸湿了,洗洗晾干了,再穿在身上。母亲说,夏天穿衣服没好歹。可就看那衣服上面的补丁,就知道穿上有多热了。我生孩子的那年,爱人从省城带回来一块浅灰色的“的确良”布,我送给母亲,让她做一件上衣。那时,要是能穿上一件的确良布做的衣服,是件很荣耀的事。母亲不舍得自己穿,想留给我做衣服,推来让去,在我的说服下,她很高兴得接受了。可正好我婆婆也来伺候月子,母亲就把这块布料让给了我婆婆。其实她是在为我长脸。母亲就是这样,自己再喜欢的东西,只要觉得别人需要,她会高兴的先人后己。
母亲非常爱清洁,一年四季屋里屋外,总是收拾得干干净净,东西摆放得整整齐齐。这种习惯,一生都伴随着她,就是在她年迈的时候,还是一丝不苟。那年我探亲回家,看到年近九十岁的母亲,每天仍擦澡洗涮,穿戴的依然利利索索。衣服穿脏了,自己去洗,洗好晾干后,叠整齐了放起来。母亲不光自己爱清洁整齐,她对孩子们也是这样要求。我们小时候,日子过的再紧,每到春节,母亲总要千方百计,给我们做新衣裳穿着过年,实在没钱买布,就用自制的土布给我们做。平日里,我们的衣服就是补了补丁,也总是给我们洗得干干净净的,才让我们穿在身上,从来不让孩子们穿的拖拖拉拉。她常说,衣裳旧点破点不要紧,可要收拾利索了,穿到外面,那可是代表着一个家的形象。
母亲一生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她的言传身教,在潜移默化的感染、教育着我们。孩子们同邻居家的孩子争吵了,母亲先来管教自家的孩子,从不护犊子。我们要是受邻家的孩子欺负了,她总是先问明情况,等事情平息了一阵子,再悄悄跟家长说明真情。她不管做什么事情,能方便别人的,尽量的去方便别人,能迁就别人的,尽量的去迁就别人。“吃亏是福”是母亲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小时候,我不懂这句话的道理,现在回味起来,无不是一句朴素的格言。只要不是原则问题,谦让一些,迁就一点,吃点亏,就避免了一些是非和争端,换来的却是友好与和睦,这与母亲经常说得“望人和福自和福”同是一个道理。中国人讲求一个“和”字,和气、和善、和睦,“万事和为贵”,“家和万事兴”。大家友好、和睦相处,共同享受平静的生活与快乐,其乐融融,这难道不是一种幸福吗,那可是以任何东西都难以置换的无价之宝啊。
母亲还经常教育我们:老老实实做人,实实在在做事。母亲虽然识不了多少字,但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在她心里是根深蒂固的,这对我们子女来说受益匪浅。我们是听着母亲“做诚实孩子”的话长大的,她的话在我们幼小的心灵中,就打下了深深的烙印,长大后,成了我们的座右铭。现在,将来,都是激励我们前进的动力。我们也会用母亲的这些最古朴的话去教育、鼓励自己的孩子:让他们脚踏实地得去工作,光明磊落的做老老实实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母亲在她九十岁的时候,以踏踏实实的步履,走完了她平凡的一生。母亲走了,但她吃苦耐劳、乐于助人、、宽于待人的美德,时刻铭记在我们心里—— 母亲,我的吃苦、受累、辛劳了一辈子的母亲,您的儿女永远怀念您。
关 键 词: 母亲 小学六年级 5300字
字 数: 5300字作文
本文适合: 小学六年级
作文网提示:我爱这个网站,因为这个作文网站是大家的,因为这个作文网站是活的,在不断的改进中,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给大家.
本作文是关于小学六年级5300字的作文,题目为:《我辛劳了一辈子的母亲》,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我辛劳了一辈子的母亲,离开我们已经快十年了,她永远是我们当儿女的心中的思念。母亲是一位从旧社会走过来的老人。善良、纯朴、节俭、宽于待人,是她一生的美德。母亲十九岁与父亲成家,从此进入到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小时候就听母亲说,在她结婚不久,我的外祖母就说过,说我母亲有四个婆婆。这四个婆婆分别是,我的祖母和曾祖母,父亲的伯母和堂嫂。我的祖母是位善良实诚的老人,她待母亲不错。余下的几位“婆婆”都不是太友好,特别是父亲的堂嫂,既懒惰待人又刻薄。
母亲是位小脚女人,对“三寸金莲”的称谓名副其实。记得小时候,只要看见母亲的鞋放在那儿,我们姐弟几个便争着缩紧了脚趾,去穿母亲的鞋,并踮着脚尖在地上来回走上几步。但要是被母亲看见了,她总是变着法儿的制止我们。等我长大后,才明白了母亲的良苦用心:说是小孩儿穿尖尖脚的鞋“钱窄”(前窄),母亲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个个有钱花,都能过上好日子,不再象他们老一辈,日子整年都过得紧巴巴的。
有着三寸金莲的母亲,在这个大家庭中,挑水、做饭、针线活样样都得干。她每天凌晨很早就起床推磨、烙煎饼,晚上,等一大家人吃完了饭,还要刷筷子洗碗。等收拾停当,就已经很晚了,又得忙着准备第二天的饭。一家人吃的饭,几乎都由母亲来操持。大伯嫂子本应以长嫂的名分,带领妯娌去忙家务,但她却以孩子小为理由,对家里的活袖手旁观,什么事情都吩咐我母亲去做。母亲虽然为家务整日里忙忙碌碌,但只要稍有闪失,就会被堂嫂告到婆婆们那里去,所以,一天到晚总是提心吊胆的。那时候,家里没有钟表,母亲怕起床晚了耽误了推磨,晚上都是和衣而睡,一晚上不知要起来几次,到院子里去看星星。她从老人那里学到,以看星星的走向来推瘼时间的早晚。推磨的时候,有时候困的实在坚持不住,站在石磨旁边不知不觉就睡着了。毛驴拉着空的石磨,火星子从两片石头中间往外乱窜,母亲一个激灵醒过来,吓锝心里怦怦直跳,恐怕被婆婆们听见。
母亲年轻时身体单薄,加上脚又小,一对盛满了水的木桶,压在她的肩上就够辛苦了,但大伯嫂子还在一边说风凉话:看这杨柳细腰的,挑起水来也不好看。母亲擦着满脸的汗水,心里实在太委屈,可嘴上是不能说的。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了好多年,后来才由大家分成了小家,母亲才如释重负的轻松了下来。
母亲是位勤俭持家,很节俭的人。我小的时候粮食不富裕,遇到灾年,粮食更显得金贵。每当新粮食下来,母亲总是把粮食计划好,菜粮搭配、粗细搭配,一年当中,把口粮匀开吃。小麦成熟了,生产队要按人头分配,因那时粮食产量低,一家人分不了多少。母亲精打细算,除了平时吃顿饺子和有应酬才用细粮外,一般都不舍得动用,想方设法总要留下一部分,等到春节时包饺子和做面食用。秋天分了棉花,母亲挑拣好了,轧好花,用纺车纺成线,让人织成布,染好了或印上花,给我们姐弟几个做衣裳,和添置家里的被褥。虽然是土布,但因母亲纺的线又细又匀,所以织出来的布就显得格外细密,做成的衣服穿在我们身上,邻家的孩子都非常羡慕。记得那时候,每到冬天,母亲晚上都要点着煤油灯,挑灯纺线,天天如此。有时我们一觉醒来,朦朦胧胧的睁开眼,看见母亲还在摇着纺车。她为我们这个家,为我们姐弟几个所付出的,是一生的劳累和辛苦。
母亲从不浪费一粒粮食,她经常告诫我们,“粒米不成面,滴水不成河”。哪怕是看见一粒粮食掉在地上,她都要捡起来,就是每天用的洗脸水,也从来都节省着用。因为她深深知道任何东西都来的不容易。但如果邻居有了困难,她会毫不犹豫的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在六十年代初生活困难的时候,当她看到邻家的孩子饿得直哭,她宁愿自己饿着肚子,也要把家里本就不富裕的饭食,拿去给邻家的孩子吃。她还经常把自家节省下来的粮食,拿去接济别人。东院儿的奶奶没米下锅了,哪怕家里只有两碗米,母亲也会拿出一半给她送去。前街的大婶儿家没了咸菜,她会让我们送去自家腌的咸菜。我们的衣服、鞋子穿小了,母亲把它洗刷干净了,送给邻居家的孩子们穿。
母亲的手很巧,做得一手好针线活。缝衣、做鞋、绣花、剪纸样样都会。那时针线活都要靠手工来做,母亲做的衣服,针脚精细,样子时尚,做好的衣服穿出去,引得好多人都要比着去做。母亲做的鞋,耐看又结实,母亲绣的花,针针紧扣,鲜活靓丽。还记得小时候母亲给我缝的帽子,帽子上缝着一朵大荷花,荷花是用粉红丝布剪好了贴上去的,在荷花瓣的边沿和顶端,母亲用红丝线把它绣的同真花瓣一样好看,荷花周围露出绿色的荷叶。帽子后面有两条漂亮的飘带,左右两旁各坠着一颗叮当响的小铃铛,好看极了。给我弟弟缝的“老虎帽子”,那老虎的鼻子、眉眼、耳朵,既卡通又活龙活现。我们戴上帽子到街上去玩儿,周围便围过来一群姑娘媳妇,她们指指点点、惊讶赞叹。记得有几个男孩儿、女孩儿,还匆匆忙忙跑回家,喊出了自己的母亲来看,好让母亲也比着给自己做一个。谁家的姑娘出嫁,谁家的儿子娶媳妇,都让母亲来剪喜字和窗花。说母亲心灵手巧,那是理所当然的。
母亲还裁了一手好衣服。街坊邻居的婶子大娘和姑娘们,都经常拿着各种各样的布,让母亲来裁衣服。母亲从不推辞,仔仔细细的量好尺寸,认认真真地给他们裁剪。遇上家里没有人缝衣服的,母亲还一针一线的帮着把衣服做好了,让我们给送过去。
说起裁衣服来,还有一段笑话呢。我的一位远房的二大妈,人很实在,但手又笨又拙,母亲把衣服给她裁好后,教给她怎么去做。她在家缝了好几天,实在缝不下去了,就带着衣服来找我母亲,还埋怨我母亲把衣服给裁坏了。母亲接过衣服,看了一眼,笑得半天说不出话来,后来好不容易忍住了笑说,你这个拙老婆,怎么把裤腿缝到裤裆上去了。最后,还是母亲帮她把衣服缝好了。一个远房叔叔,从小就没了妈,母亲只要有闲空,就帮着做双鞋或是帮着做件衣服,有时还帮着烙煎饼,或是把做好的饭让我们送去一些。直到现在,这位叔叔只要说起我母亲,心里还充满了感激。
母亲一生心肠好,乐于助人。街坊邻居有什么事情,都愿意请母亲帮忙,母亲也从来都认为义不容辞,高兴得去帮助他们。五六十年代的农村,缺医少药,在长期的摸索中,母亲学会了一些以挑灸、推拿治疗常见小病的土办法,还会治小孩脱臼。一年四季,寒冬酷夏,无论是白天还是深更半夜,只要有病人找来,母亲都会认真地去给他们诊治。当她看到哇哇直哭的孩子,脱臼复位后连蹦带跳地走了,当她看到被病痛折磨的成年人,脸上露出了笑容,母亲便会感到由衷的高兴。诸如如上所述的这些事情,在母亲看来都是小事,可就是这些小事,贯穿了她的一生。
那年,母亲已经八十多岁了,弟弟从家拍来电报,说母亲病重,让我回家探望。当我急匆匆赶到家的时候,母亲的病情已大有好转。我看到家中的房间里,堆满了乡亲们送来的各种各样的补品和点心。这些补品和点心,虽然都是土生土长的,不是什么贵重的物品,可代表着乡亲们的一片心。母亲说过:“行下春风下秋雨”,她这话是在给我们讲故事时,是说好人有好报的。虽然母亲做事从不允许别人答谢和报答,但她对乡亲们的好,大家都记在心里,他们怎能不感激母亲呢。
我的家乡在沂蒙老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子弟兵和老区人民那种“鱼”与“水”的感情,母亲每当说起,都令我十分感动。母亲曾舍着我的姐姐,用自己的奶水,喂养过转战南北的子弟兵的后代。她积极参加“妇救会”、“识字班”,用自己的双手没白没黑得给解放军做军鞋、烙煎饼办给养。母亲做的军鞋,底子纳的结实,鞋面做的精细,每次交军鞋,都得到领导的好评和夸赞。她经常对姐妹们说,子弟兵是为咱老百姓的解放打仗的,他们一天行军上百里,鞋不结实急行军时破了怎么办,咱们只有把军鞋作好做结实了,才能对得起他们,对得起咱们自己的良心。所以,母亲对每一双军鞋,都认真、用心地去做,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
母亲一生吃了很多苦。在大家庭时的劳累,小家庭的操劳,就是在“坐月子”时,也都从来没有好好休息过。生我那年,父亲参加担架队去“淮海战役”支前了,阴历十一月中旬的晚上,母亲在床前的地上生下了我,冻得浑身发抖。收拾停当后,她喊醒了我大姐,想让她到灶房里拿些柴火来烤烤暖和。被喊醒了的大姐,听见我的哭声吓得哇哇大哭,她这一哭不要紧,被她哭声惊醒了的二姐和三姐也一齐哭起来。母亲只好作罢,自己爬到床上躺下。那一夜,不知母亲是怎么度过的。第二天就起床烙煎饼给区公所办给养、做针线活。她还说,那个月子,一共吃了九个鸡蛋。前街的大妈送来了两个,后街的大婶拿来了一个,邻院的奶奶送了一个……。那时候各家都穷啊,邻居有的一个,多的两个,七凑八凑,一共九个鸡蛋,那都是大家的心意。这件事我听母亲说过多次,我知道,母亲是在用这种方式感激乡亲们。我每次听了,心里都特别难过。现在的年轻人生孩子,鸡蛋算什么呀,专挑有营养的东西吃。可母亲那个年代哪有这个条件,她们那代人受的苦,真是够多的了。
母亲生我弟弟时,是一九五四年的春天,那时节,几乎年年闹饥荒。阴历四月,正是粮食青黄不接的季节,家里没了粮食,几天都揭不开锅,小弟哇哇待哺,母亲饭都吃不上,哪来的奶水。父亲赶集买回来一把葱,母亲摘下一些葱叶,一个一个地往嘴里吃,父亲在一边只有落泪。听母亲说,每次坐月子,别说好好养,就是想休息也没有时间,除了忙家务,空闲的时候还要做鞋卖,好换取一点油盐钱,贴补家用。所以母亲落了一身的病,从我记事起,母亲就一直病病殃殃的,整天不是这里痛,就是那里不舒服,都是年轻的时候操劳、受累和月子里伤了身子。我最小的妹妹,每天晚上睡觉前,总要给母亲捏捏脖子,柔柔肩膀,然后才去睡。这是小妹每天都要做的工作,直到小妹结婚到了外地。
母亲一共生了九个孩子,由于当时没有什么医疗条件,有三个夭折了。在夭折的三个孩子中,其中有两个已经有五六岁了,每当提起,母亲的心情就显得格外沉重。孩子是娘身上掉下来的肉啊,怎能不叫她揪心呢。
母亲的六个孩子中,只有老六,我们的小弟是个男孩儿。四十五岁的母亲生了个老生儿子,按说是让她最心疼、最娇惯的。可母亲不这样认为,她没偏没向,和对五个女儿一样去心疼、去对待。所以我的弟弟在母亲的教导下,从小就很懂事,知道心疼父母。到现在,小弟也已经五十四岁了,他仍然是我们姐弟中,最孝顺的一个。
记得小时候,每年的腊月,是母亲一年当中最忙碌的日子,特别是等过了腊月十五,母亲更是忙个不停。那时候没有机械化,什么粮食都要靠在石磨上磨和用碾子压。母亲要带领着我们磨面和压年糕粉,她要亲手蒸年糕、发糕、粗面卷子,做豆腐,还要生绿豆芽和黄豆芽,一天到晚忙个不停。母亲虽然很累,但她忙得很高兴,我们也都很开心。那时我最喜欢吃的菜,是父亲做的“黄豆芽炖豆腐”。豆芽是母亲亲手生的,豆腐是母亲亲手做的,都是纯天然食品,做好的菜口感特棒,每当我回想起来总念念不忘。现在日子过得好了,可到哪里再去找这么纯正天然的食品呢? 小时候最开心的事,是清明节那天到沙滩上去“滚鸡蛋”。家里养了几只鸡,每年清明节前,无论家里怎么困难,母亲都不舍得把鸡蛋卖掉,她要把鸡蛋攒起来,等到清明节的时候,给我们姐弟几个每人煮五个鸡蛋。这也是邻居家的孩子们既嫉妒又羡慕的一件事。记得清明节那天,母亲早早起床,等我们起来的时候,她已经把鸡蛋煮好了。摸着热乎乎的鸡蛋,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三姐把鸡蛋给我们染成红的、绿的,或是把鸡蛋上画上一些花,或是画上一些红、黄、绿相间的小格子, 总之是五颜六色。然后姐弟几个便每人怀揣五个鸡蛋,到河边的沙滩上去滚鸡蛋,大家玩得不亦乐乎。三姐还用柳条或杨树条给我们做一些哨子,大家边吹哨边在沙滩上打滚儿,嬉闹声、哨声响成一片,那是我真正的无忧无虑的童年。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一生都没穿过几件好衣服。记得我小的时候,夏天,母亲一件粗布中式短袖上衣,那是用一件穿坏了的长袖衣服改的。已经穿过好多年了,上面早就打了好多补丁,可她还不舍得丢掉,被汗水浸湿了,洗洗晾干了,再穿在身上。母亲说,夏天穿衣服没好歹。可就看那衣服上面的补丁,就知道穿上有多热了。我生孩子的那年,爱人从省城带回来一块浅灰色的“的确良”布,我送给母亲,让她做一件上衣。那时,要是能穿上一件的确良布做的衣服,是件很荣耀的事。母亲不舍得自己穿,想留给我做衣服,推来让去,在我的说服下,她很高兴得接受了。可正好我婆婆也来伺候月子,母亲就把这块布料让给了我婆婆。其实她是在为我长脸。母亲就是这样,自己再喜欢的东西,只要觉得别人需要,她会高兴的先人后己。
母亲非常爱清洁,一年四季屋里屋外,总是收拾得干干净净,东西摆放得整整齐齐。这种习惯,一生都伴随着她,就是在她年迈的时候,还是一丝不苟。那年我探亲回家,看到年近九十岁的母亲,每天仍擦澡洗涮,穿戴的依然利利索索。衣服穿脏了,自己去洗,洗好晾干后,叠整齐了放起来。母亲不光自己爱清洁整齐,她对孩子们也是这样要求。我们小时候,日子过的再紧,每到春节,母亲总要千方百计,给我们做新衣裳穿着过年,实在没钱买布,就用自制的土布给我们做。平日里,我们的衣服就是补了补丁,也总是给我们洗得干干净净的,才让我们穿在身上,从来不让孩子们穿的拖拖拉拉。她常说,衣裳旧点破点不要紧,可要收拾利索了,穿到外面,那可是代表着一个家的形象。
母亲一生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她的言传身教,在潜移默化的感染、教育着我们。孩子们同邻居家的孩子争吵了,母亲先来管教自家的孩子,从不护犊子。我们要是受邻家的孩子欺负了,她总是先问明情况,等事情平息了一阵子,再悄悄跟家长说明真情。她不管做什么事情,能方便别人的,尽量的去方便别人,能迁就别人的,尽量的去迁就别人。“吃亏是福”是母亲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小时候,我不懂这句话的道理,现在回味起来,无不是一句朴素的格言。只要不是原则问题,谦让一些,迁就一点,吃点亏,就避免了一些是非和争端,换来的却是友好与和睦,这与母亲经常说得“望人和福自和福”同是一个道理。中国人讲求一个“和”字,和气、和善、和睦,“万事和为贵”,“家和万事兴”。大家友好、和睦相处,共同享受平静的生活与快乐,其乐融融,这难道不是一种幸福吗,那可是以任何东西都难以置换的无价之宝啊。
母亲还经常教育我们:老老实实做人,实实在在做事。母亲虽然识不了多少字,但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在她心里是根深蒂固的,这对我们子女来说受益匪浅。我们是听着母亲“做诚实孩子”的话长大的,她的话在我们幼小的心灵中,就打下了深深的烙印,长大后,成了我们的座右铭。现在,将来,都是激励我们前进的动力。我们也会用母亲的这些最古朴的话去教育、鼓励自己的孩子:让他们脚踏实地得去工作,光明磊落的做老老实实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母亲在她九十岁的时候,以踏踏实实的步履,走完了她平凡的一生。母亲走了,但她吃苦耐劳、乐于助人、、宽于待人的美德,时刻铭记在我们心里—— 母亲,我的吃苦、受累、辛劳了一辈子的母亲,您的儿女永远怀念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