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 键 词: 真相
散文分类:
/sanwen
震撼!
这是我读完余虹教授《有一种爱我们还很陌生》的第一感受。对我,或许更多的人来说,这种爱是多么的陌生啊!我想,拥有这种“爱敌人”、“爱恶人”思想的人绝非凡人,我们只能对之望尘莫及,它离我们的世界实在太遥远了。与美国人这种神圣之爱相比,我甚至为中国人只能拥有世俗之爱而感到羞愧。
但是,当我继续深读下去,一遍又一遍,思考并疑惑着时,我开始有了不同的想法。我开始质疑,这真的是一种如此神圣令人不敢高攀的爱吗?我们的世俗之爱又真的是如此廉价吗?我们应该如何去理解这两种爱呢?
当第33根蜡烛被点燃时,当听到守夜仪式上那位牧师所说的话时,当悼念仪式上放飞的气球是33个,敲响的丧钟是33声时,我们惊讶、震撼,更多的是不理解。这些反应都是正常的。因为这和我们国家文化、宗教、社会背景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从小就在中国*的教育下长大,接受的也是中国的传统教育,中国的传统思想在我们的思想中当然有根深蒂固的影响。而美国的历史相对我们国家来说比较短,它没有经历封建社会,直接进入到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活在其中的公民,从小接受的就是资本主义思想,并且他们一直以来都被灌输着一种宗教思想,这使得他们都拥有了一种宗教情怀。“爱你们的敌人并为那些迫害你们的人祷告。”“天父的光既照好人也照坏人;天父的雨既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马太福音》)这种无条件、无分别、化恨为爱的爱经过两千多年的基督信仰传播,已成为一种相当普遍的信念和实践态度。设想,如果几千年来,我们国家的人民也接受着这种信念,也拥有这种宗教情怀,那么情况又会如何呢?
对凶手灵魂的安抚和祈福,这是一种基督无边的大爱,是值得肯定的。在赞叹感慨的同时,我们是否应该想一想,既然人们可以祈祷和祝福凶手,为什么不在他生的时候,给予他多一点的关心和帮助呢?“给生人一朵玫瑰,强过给死人一束鲜花。”当赵承熙把子弹射向人们时,他的想法是:“你们曾有亿万机会躲过今天,但你们决意让我流血!你们将我逼到绝路,令我别无选择。这是你们的决定,现在你们手上沾满了鲜血,永远也洗刷不掉。”马加爵在遗书中说到:“我决定给那些歧视穷苦人、蔑视穷苦人的人一个教训,我决定给那些无情践踏、残忍蹂躏穷苦人人格尊严的人一个教训。”从他们的控诉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些走上不归路的人都是有原因的,主要是因为缺少社会的关怀和关注,缺少旁人的爱护和帮助。他们觉得这个世界不公平,充满着很多丑恶,便对它满怀仇恨。为了伸张自己心中的正义,为了使某些人得到应有的报应,他们才会疯狂地采取了极端的做法。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因为负面情绪的日积月累,这些年轻人的灵魂才会一点一点地被逼到悬崖边,最后毫无退路,只能选择坠入深渊。如果国家社会能做到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教育,关注每一个孩子的灵魂,不让孩子的心灵扭曲,这种悲剧就能避免了。
再来看我们的“世俗之爱”。很多人把美国人对待赵承熙枪杀同学这一具体的罪恶行为视为一种宽容的爱,说中国人缺少这种爱。其实,中国人并不比这些美国人缺乏宽容之心。回想一下,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无论是在电视、报纸还是在论坛上,还是有很多中国人都对马加爵的遭遇表示同情。他们都在呼吁:救救孩子!救救那些像马加爵一样心理的孩子,不要再让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重蹈覆辙了。中国人并不是冷漠无情的,并不是缺乏伟大的爱。我们只是以一种不同的态度,不同的方式表达着自己的爱罢了。另一方面,马加爵的遭遇的确让人同情,但他做出这种罪恶行为本身值得宽恕吗?因为怨恨,因为无法释怀,不顾及他人的感受,也不考虑伤害的后果,带着报复之心将罪恶之锤砸向朝夕相处的同学,这样的行为永远不值得宽恕,我们永远无法为这种做法强加理由安慰自己,从而给予原谅与爱。所以,在我们的立场上,就只能惊讶于那种神圣之爱了。我们无法做到象美国人那样,但并不等于说我们的思想层次比他们低,因为世俗之爱也可以价值连城。
什么时候那陌生的爱才会进入我们的灵魂?谁也无法预知,或许永远也不会。但是尽管如此,我们仍然有理由坚信,我们同样也可以拥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去中断那爱恨情仇的轮回。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