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名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jiān tīng zé míng,piān xìn zé àn
欢迎您访问本页,本页的主要内容为解释成语【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出处和来源,以及回答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意思是什么,其中包含英语翻译和造句,同时提供了百度百科和SOSO百科的链接地址,为您全方位的诠释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成语。如果本页找不到内容,在页尾点击回百度搜索。
[成语解释] 指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
[成语出处] 汉·王符《潜夫论·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近义]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用法] 复句式;作主语、谓语、宾语;用于领导者
[例句] 唐朝人魏徵说过:“~。”(*《矛盾论》)
从此,唐太宗很注意听取下面的说不谏言,鼓励大臣直言进谏。魏征去世后,唐太宗悲痛地说:“用铜做镜子,可以看出衣帽穿着是否整齐,用历史做镜子,可以明白各个朝代为什么兴起和没落;用人做镜子,可以清楚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和得失。今天魏征不在了,我真是失掉了一面好镜子啊!”
成语“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就是从魏征劝太宗的话演变而来。
百科解释如下: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成语,意思是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唐朝时,唐太宗问宰相魏征:“我作为一国之君,怎样才能明辨是非,不受蒙蔽呢?”魏征回答说:“作为国君,只听一面之辞就会糊里糊涂,常常会作出错误的判断。只有广泛听取意见,采纳正确的主张,您才能不受欺骗,下边的情况您也就了解得一清二楚了。” 成语“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就是从魏征劝太宗的话演变而来。英汉词典解释
>>到爱词霸英语查看详解
拼音[回目录]
jiān tīng zé míng ,piān xìn zé àn。
英文[回目录]
Listen to both sides and you will be enlightened;heed only one side you will be benighted.
释 义[回目录]
兼听:多方面听取不同意见。明:明辨是非。暗:糊涂,辨不清事实真相。
指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
出 处[回目录]
汉·王符《潜夫论·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示 例[回目录]
唐朝人魏徵说过:“~。”
★*《矛盾论》
多方面听取意见才能辩明是非得失;只听一方面的意见,就信以为真,往往要作出错误的判断。汉代王符《潜夫论·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是故人君通必兼听,则圣日广矣;庸说偏信,则愚日甚矣。”《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年:“上问魏征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原文]
⑴上问⑵魏徵曰:“⑶人主何为而⑷明,何为而⑸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昔⑹尧清问下民,故⑺有苗之恶得以上闻。舜明四目,达四聪,故⑻共、鲧、欢兜不能⑼蔽也。秦二世偏信⑽赵高,以成⑾望夷之祸;⑿梁武帝偏信朱异,以取⒀台城之辱;隋炀帝偏信虞世基,以致⒁彭城阁之变。是故人君兼听⒂广纳,则⒃贵臣不得⒄拥蔽,而下情得以⒅上通也。”上曰:“善。”[释文]
唐太宗问魏徵:“君主怎样能够明辨是非,怎样叫昏庸糊涂?”魏徵答:“广泛地听取意见就能明辨是非,偏信某个人就会昏庸糊涂。从前帝尧明晰地向下面民众了解情况,所以有苗作恶之事及时掌握。舜帝耳听四面,眼观八方,故共、鲧、欢兜都不能蒙蔽他。秦二世偏信赵高,在望夷宫被赵高所杀;梁武帝偏信朱异,在台城因受贿被下臣勿入;隋炀帝偏信虞世基,死于扬州的彭城阁兵变。所以人君广泛听取意见,则宦官不敢蒙蔽,下面的情况得以反映上来。”唐太宗说:“好啊!”[字词]
⑴上:指唐太宗。⑵魏徵:唐初政治家,字玄成。⑶人主:君主。⑷明:明辨是非。⑸暗:昏庸糊涂。⑹尧: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首领。⑺有苗:古部落名。⑻共、鲧、欢兜:指上古传说中的共工、姒鲧{gǔn}、欢兜,均为劣臣。⑼蔽:蒙蔽。⑽赵高:秦宦官。⑾望夷:秦朝望宦官。⑿梁武帝{464-549}:即萧衍。南朝梁的建立者。⒀台城:城名。梁武帝因受贿在这里被下臣侮辱。⒁彭城阁:隋炀帝被杀于扬州彭城阁。⒂广纳:广泛的采纳(建议)。⒃贵臣:宦官。⒄拥蔽:堵塞、遮掩。拥:堵塞。⒅上通:反映上来。[辨析]
魏徵先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列举一系列的实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事例正反对比,有气势,说服力强。全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文章以对话的形式,刻画了一个善于纳谏的明君形象和一个敢于进谏直言的大臣形象。而“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所阐发的深刻哲理,已为千百年来社会实践所证实。成语故事[回目录]
唐太宗问宰相魏征:“我作为一国之君,怎样才能明辨是非,不受蒙蔽呢?”魏征回答说:“作为国君,只听一面之辞就会糊里糊涂,常常会作出错误的判断。只有广泛听取意见,采纳正确的主张,您才能不受欺骗,下边的情况您也就了解得一清二楚了。”
从此,唐太宗很注意听取下面的说不谏言,鼓励大臣直言进谏。魏征去世后,唐太宗悲痛地说:“用铜做镜子,可以看出衣帽穿着是否整齐,用历史做镜子,可以明白各个朝代为什么兴起和没落;用人做镜子,可以清楚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和得失。今天魏征不在了,我真是失掉了一面好镜子啊!”
百度百科地址:baike.baidu.com/view/250128.htm
SOSO百科地址:baike.soso.com/v86757.htm
百度搜索:《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