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名称:难兄难弟 nán xiōng nán dì
欢迎您访问本页,本页的主要内容为解释成语【难兄难弟】的出处和来源,以及回答难兄难弟的意思是什么,其中包含英语翻译和造句,同时提供了百度百科和SOSO百科的链接地址,为您全方位的诠释难兄难弟成语。如果本页找不到内容,在页尾点击回百度搜索。
[成语解释] 难:患难。原指兄弟二人都很好;才德相当;难分高下。现多反其义而用之;指二人同样坏。
[成语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文德;争之不能决;咨子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正音] 难;不能读作“nàn”。
[近义] 一丘之貉 患难之交
[反义] 反目成仇 恩断义绝
[用法] ~有时读作“nàn xiōnɡ nàn dì。”指“曾共患难或处同样困境的人”时;不含贬义;与“患难之交”意义相近。一般作主语、宾语、定语。
[结构] 联合式。
[辨析] ~与“一丘之貉”;都有同样坏的意思;但~多指二者相比;而一丘之貉可以是多个。另外~有时可指同样好;“一丘之貉”无此意。
[例句] 两人生不逢时;空有满腹学识;却无法施展抱负;真是一对~。
[英译] two of a kind
元方后来被朝廷任命为侍中,又想让他当司徒官,但是他不干,朝廷又封他为尚书令。因为陈宴、元方、季方的声望极高,当时豫州的城墙上,都画着他们父子三个的图像,让百姓学他们的品德。
元方有个儿子叫长文,季方有个儿子叫孝先。有一天,他们为自己父亲的功德争论起来,都说自己的父亲功德高,争来争去没有结果,便一同来请祖父陈宴裁决。陈宴想了一会儿,对两个孙子说:“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他俩的功德都很高,难以分出上下啊!”两个孙子满意而去了。
百科解释如下:
英汉词典解释
>>到爱词霸英语查看详解
成语释义——难兄难弟[回目录]
<1>难兄难弟nàn xiōng nàn dì (注意:这里的难读第四声)
成语释义:“难兄难弟”这则成语的原意比喻兄弟才德都好,难分高下。后来多形容两个同样坏人或是共同落难之人。
【示例】:其以半殖民地的风貌出现于世界也,和我们实在是~。(郭沫若《革命春秋·创造十年续编》)
【近义词】:一丘之貉、患难之交
【反义词】:反目成仇、恩断义绝
【语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形容两兄弟都好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典故:颍川有个叫陈实(寔)的人,有元方、季方两个儿子,都是功业有成,尊长爱幼,德行甚佳。一次,陈元方的儿子长文,陈季方的儿子孝先,二小儿谈论人品问题,都极自豪地夸耀各自父亲的功德,争论得不可开交。
长文和孝先二童僵持不下找祖父陈寔评理,陈寔笑看二孙争论,不期然觉得他们的父亲元方和季方都是好样的,于中感叹道:“元方难为弟,季方难为兄!”
从此,这句感叹被人们紧缩成“难兄难弟”成语,不难领会,原成语的意思是说兄弟皆佳,无可挑剔,并驾齐驱。但是,这个本指好到“难于做兄,难于做弟”的意思渐渐被人遗忘,大家把“难于”之“难”解作了“落难”之“难”了。这解法同原解恰恰相反,一改形容兄弟都非常优秀的意念,变成了讥讽一对兄弟都同样坏的语义了。
另有《南部新书》所载:韦夏卿与弟正卿,大历中同日登制科,皆曰:“今日盛事,全归二难之手。”
<2>难兄难弟nàn xiōng nàn dì
释义:彼此曾共患难或处于同样困难境地的人。
在《成语源流大词典》中,“难兄难弟nàn xiōng nàn dì ”还有一种释义为“同样低劣不成器的兄弟或朋友”,但值得商榷。
中国民间俗语探源—— 难兄难弟[回目录]
清朝初年,有位抗清义士,在一次与清兵的战斗中因寡不敌众,被清兵所杀。他死后不久,夫人生下了他的遗腹之子。
夫人生了一对双胞胎,但因难产,自己也死了,留下了一对无名无姓,不知谁是兄,谁是弟的两个孤儿。
义士的朋友将这两个孩子分别送到五台山和峨嵋山交给了两个和尚,以免官府追杀。
二十年后,他们俩各得到两位和尚的真传,练就了一身超凡脱俗的功夫,在江湖上都名声赫赫,被称为“南北双雄”。
兄弟二人在嵩山少林寺相见,但彼此之间都只能直呼其名,明明是同胞兄弟,却不能以兄弟相称,谁心里都觉得不是滋味。
最后,少林寺方丈出了一主意,让他们二人比武,胜为兄,败为弟。众人哄然叫好。
二人在嵩山之巅拳来脚去,刀光剑影,不分胜负,最后,不得不比试内功,以决高下。
二人分别用劈空掌震落树叶,小和尚们仔细数被震落的叶数,结果都是十万八千片。方丈无可奈何地说:“事至今日,老衲也无计可施,你们二人难为兄,难为弟。”
以后,“难兄难弟”这句话,被后人引申为,兄弟二人共同患难的意思。
百度百科地址:baike.baidu.com/view/45256.htm
SOSO百科地址:
百度搜索:《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