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成语名称:随珠弹雀suízhūtánquè欢迎您访问本页,本页的主要内容为解释成语【随珠弹雀】的出处和来源,以及回答随珠弹雀的意思是什么,其中包含英语翻译和造句...
成语名称:随珠弹雀 suí zhū tán què
欢迎您访问本页,本页的主要内容为解释成语【随珠弹雀】的出处和来源,以及回答随珠弹雀的意思是什么,其中包含英语翻译和造句,同时提供了百度百科和SOSO百科的链接地址,为您全方位的诠释随珠弹雀成语。如果本页找不到内容,在页尾点击回百度搜索。
[成语解释] 比喻处理事情轻重失当,得不偿失。
[成语出处] 先秦·庄周《庄子·让王》:“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以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
[近义] 明珠弹雀、得不偿失
[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含贬义
[例句] 汉·张子并《诮青衣赋》:“~,堂溪刈葵。”
[成语故事]
鲁侯(或谓即鲁哀公)听说颜阖是个贤明的人,想请他出来为国家出点力,便派人先送一份礼物去。颜阖家里很穷,住在一个破烂的村子里,这一天正披着件粗麻布旧衣,在那儿喂牛。鲁侯派的人来了,向颜阖问道:“喂,这儿是颜阖的家吗?”颜阖说:“是的,这是我的家。”那人这才知道他就是颜阖,便说明来意,把带去的礼物当面交给他。颜阖不受,说:“恐怕你听错了?要是送错,你会获罪的,还是回去问问清楚吧!”那人就这样被打发走了。可是不一会,又来了,说:“没有错,就是送给您的,无论如何,求您一定收下!”那人放下礼物就走,颜阖还有什么办法推辞呢。
《庄子》说完了这个故事,接着发表了一段议论,大意是说:颜阖无意于富贵,富贵送上门来,也并不欢迎,这样的人是难得的。一般的世俗君子,都宁愿冒着危险、不惜牺牲生命,去追求富贵,岂不悲哉!其实道理很明白:如果有这样一个人,以“随侯之珠”,去弹“千仞之雀”,人们一定要笑他是个大傻瓜。为什么呢?因为他所用的珍珠太贵重,而所打的雀子太轻微,得不偿失啊!那么,生命难道不该比宝珠更要贵重得多吗,为什么轻易以生命去求富贵呢?
所谓“随侯之珠”,是传说中的宝珠,有这样一段神话:随侯(春秋时随国国君)曾救治过一条受了伤的大蛇,后来大蛇衔了一颗直径约一寸的夜明珠来报答他。这颗宝珠因此叫做“随侯之珠”。人们把它作为天下最贵重的珍珠。人们还把它和“卞和之璧并称为“和璧随珠”,或“随珠和璧”、“随和之宝”、“随珠赵璧”以形容稀世的珍宝。
用“随侯之珠”作弹丸,去打飞翔于高空的雀子,这是极不上算的。所以《庄子》说:“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比喻所用代价太大而收获太微、得不偿失,后来就叫“随珠弹雀。”(“随”也可以写作“隋”。春秋时随国在今湖北随县,为楚国所灭。南北朝时,杨坚受封于随,他把“随”改名为“隋”。后来杨坚做了皇帝,又以“隋”为国号,即隋朝,他就是隋文帝。从此,“随侯之珠”,也写作“隋侯之珠”。)
《庄子》说完了这个故事,接着发表了一段议论,大意是说:颜阖无意于富贵,富贵送上门来,也并不欢迎,这样的人是难得的。一般的世俗君子,都宁愿冒着危险、不惜牺牲生命,去追求富贵,岂不悲哉!其实道理很明白:如果有这样一个人,以“随侯之珠”,去弹“千仞之雀”,人们一定要笑他是个大傻瓜。为什么呢?因为他所用的珍珠太贵重,而所打的雀子太轻微,得不偿失啊!那么,生命难道不该比宝珠更要贵重得多吗,为什么轻易以生命去求富贵呢?
所谓“随侯之珠”,是传说中的宝珠,有这样一段神话:随侯(春秋时随国国君)曾救治过一条受了伤的大蛇,后来大蛇衔了一颗直径约一寸的夜明珠来报答他。这颗宝珠因此叫做“随侯之珠”。人们把它作为天下最贵重的珍珠。人们还把它和“卞和之璧并称为“和璧随珠”,或“随珠和璧”、“随和之宝”、“随珠赵璧”以形容稀世的珍宝。
用“随侯之珠”作弹丸,去打飞翔于高空的雀子,这是极不上算的。所以《庄子》说:“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比喻所用代价太大而收获太微、得不偿失,后来就叫“随珠弹雀。”(“随”也可以写作“隋”。春秋时随国在今湖北随县,为楚国所灭。南北朝时,杨坚受封于随,他把“随”改名为“隋”。后来杨坚做了皇帝,又以“隋”为国号,即隋朝,他就是隋文帝。从此,“随侯之珠”,也写作“隋侯之珠”。)
百科解释如下:
【名称】随珠弹雀【拼音】suí zhū tán què
【解释】比喻做事不知道衡量轻重,该做的事情而没有去做,不该做的事情却做了。
【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让王》:“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以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
【用法】作谓语;指得不偿失
【成语故事】鲁哀公听说颜阖非常贤明,就派人给他送礼物请他出山。贫穷的颜阖不受。庄子就此事发表感慨,颜阖无意于富贵,富资送上门,他不欢迎。这样的人难得。而那些不惜牺牲生命去追求富贵就如同“以隋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一样不值得
百度百科地址:baike.baidu.com/view/48911.htm
SOSO百科地址:
百度搜索:《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