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月亮,自古寄托了世人多少善感的思绪,沉淀了多少无以昭示的心事,柔柔的清辉里,诗一样的浪漫,云一样的飘逸,梦一样的曾经,都会在月圆的那一刻悄悄地装满温润的心曲。
一直以来,每到中秋月圆时,望着天空一轮满月,脉脉柔情似水,总有一份恬淡超然,一份飘着诗的梦幻,融入夜空,仿佛自己就是一弯月,静静地镶嵌在繁星点点的苍穹,无限心情化作清辉缓缓流泻……
仰望清秋夜幕,伫立月下,突然想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浪漫。远处的建筑楼宇,似隐若现,透过淡淡的云层,满月的光顺树叶的缝隙筛下来,在地上筛下斑驳的影子。树上,迎着月光的一面,明明亮亮,闪烁的露珠;背着月光的一面,暗暗的绿,像泡开的茶叶。
我踩着月光,望着嬉戏的孩子,相依走过的伴侣。明月的银辉映着秋波,轻抚着天下的有情人。一钩新月天如水,一捧满月心若兰。
初秋的小草还未枯萎,淡淡的草香扑鼻而来,有些醉人。一缕清风吹过脸颊,想着远方的人,我心荡漾,透过月光,似乎看见他眼眸中的无限深情,一种久违的温暖满溢心房,生命百年,这样的月,这样的夜,这样的心情,这样的路,真想和她一起走过。
蓦然回望夜空,中秋的月少了些许清愁,多了几许温馨。人生心情有如这月,阴晴圆缺,轻轻流来,静谧的月夜飘动着如梦的心愿。祝福天下有爱的人心中,栽着幸福树,流着忘忧泉,开着浪漫花,还有一座承载着往事的小桥……
【第2篇】
都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农历八月十六日,我们五年级师生欢聚一堂,在濠河边与月相约。
刚坐下来,我就开始寻找心目中高挂天空,皎洁明媚的月亮。找了好一会儿,我才发现那轮月亮。她就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红着脸,躲在楼房黑色剪影之中。那大大的,圆圆的脸庞散发着柔和,宁静的红光。朦朦胧胧,飘飘渺渺。
一阵悠扬的琴声清泉般缓缓流淌,素雅的古筝仿佛把我们带入了仙境:
远处的夜空中,明月已经换去了轻盈的红纱,穿上了一身耀眼夺目的银色晚礼服。隆重辉煌,又洁白淡雅。她就像燕子群中的一只天鹅,沙堆旁的一颗珍珠,任何东西在它旁边都会黯然失色。现在,她正迈着小碎步,悄悄,悄悄地向更高更远的天空一点点走去。她一面走,一面把她那柔和的光辉撒向天空,虽然柔,但十分明亮。
沐浴着月光,望着那高挂天空的白玉盘,我什么也听不见了,呆呆地看着月亮,仿佛天地间再无他人。
我好像看见了:月球上,孩子们在玩耍嬉戏;高科技产品数不胜数;各种名贵花种养在温室里;形状奇特的房屋使人眼花缭乱,当中,是一棵巨大的桂花树,金黄的桂花压弯了枝头,整个月球沉浸在桂香里……
好不容易,我回过神来,抬头望望月亮,她越发亮了,银色的光辉撒遍人间。月光下,河岸边的树木仿佛盖了一层银霜,哗哗地响着,摇曳着。一阵风吹过,水面涟漪荡漾,光斑闪动,像一匹丝绸,平滑而美丽,草坪上,月光轻快地跳跃着,在草地上盛开一朵朵银花。
月光,点燃了漆黑的夜晚,点燃了我们的诗性。这不,大家正你一句我一句地吟诗呢!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
诗的韵律,舞的情调,琴的意境,月的光辉,融为一体,使我们沉醉其中,无法自拔。
【第3篇】
中秋,古老的节日。八月十五中秋夜,赏月已是不变的节目,还知道八月十四叫迎月,八月十六谓追月,八月十七就是送月了。对中秋节,实在是巧立了名堂来尽欢。
今年的中秋,也该是惬意无限的很了,完全撇开加班的可能性,这可是节假日里的第一等好事,多年未遇的赏心事,还可以流连郊外坐拥青山绿水做那迎月的快乐,要是有那溝火晚会的热闹做节目的高潮才叫完美呢。
不过没有这高潮也构不成遗憾,那里没有喧闹的城市纷扰没有高耸大楼的遮光蔽月,有的是一大帮同事朋友的热闹。
很久没有过中秋的热闹了,不禁让我怀念起童年过中秋的乐事,这个不同于一般节日的热闹,这个纯粹是户外的热闹,这个是可以逗留到很晚不用早早睡觉的最佳借口而不会被大人唠叨的热闹。
最怀念是那点烛的灯笼,也是一大帮好朋友,童年的好玩伴,每人手握一纸糊的灯笼,通常是大孩子带领小不点的随后,就是一队出巡的童子军,游走在各街道小巷,队伍在你不知觉中扩大数倍,范围超越了平常玩耍的区域,太平景况是大人们最放心的,从不会听说迷路或丢失的事件发生,最遗憾的就算纸糊的灯笼巡游不到一圈就不小心燃烧毁掉,那时就算是悲惨事件发生了。
通常是烛火燃尽,随着巡游队伍绕回自家门口时,才贪婪的迫不及待的把赏月食物逐一品尝,在大人重燃烛火后又欢快去尽欢了。
想着这童年的事情,还是提议多提些灯笼造造气氛,难得有荧火蛙鸣作伴,应景的事情还是大受欢迎的。
夜凉如水,月到中秋分外明!明月高挂,可有星星陪伴?
【第4篇】
古人云:“月到中秋分外明。”此言得之。
中秋时节,天高云淡,风清气爽,空气湿度降低,能见度增高,因而中秋的月亮的确比平时的要亮一些。这是符合自然科学道理的。
不过就人的感光灵敏度来说,把同等清晰的正月十五的满月照片和八月中秋的满月照片放在一起,如果不是事先告知,我们一般是分不出是什么时候的。“月到中秋分外明”,更大程度上源于我们的主观感受。
自古以来,月亮在人们心目中就不单单是一个自然物体,富有想象力的中国人赋予其美丽的传说和浓郁的情感。
从儿时起,我们就熟背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我们幼小的心灵里,已经有了“明月千里寄相思”的意蕴了。此后我们读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读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读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甚至读王昌龄的“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我们在感动于古人语言美的同时,也被其真挚的思乡之情同化了。“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宁静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董文华那恬美深情的一曲《十五的月亮》,唱出了现代人的古老情感。
“月到中秋分外明”,更是我们的心灵使然。
明天就是中秋节了。小时候,母亲会在这一天晚上,在房上摆上月饼、水果,然后虔诚的带着我们向月亮磕头。我们那时年龄小,不知道磕头的深味,每次都马马虎虎的磕上一个,同时眼睛直盯着那为数不多的几个月饼。我在家里最小,每一次母亲都会让我多吃一个。可这我也不领母亲的情,甚至会“残忍”的把她那一份也吃掉。
“月到中秋分外明!”,明天就是中秋了,我想到了长眠于地的娘亲!
【第5篇】
连续几天的阴天,看不到月亮的影子,担心中秋节因为看不到满月而遗憾。天气就像猜谜似地,今天傍晚,天空终于乌云散尽,直到明月把熠熠清辉送进每一个人的心里,中秋节才忽然敞亮了。
晚饭决定出去吃,我邀了妹妹一家人,妹妹携女儿早早的就来了。我们闲聊着,打发着着时间。一年一度中秋,披着月色,相约亲人,在满月的清辉里携儿带女寻一理想的去处,任圆圆的心情发酵,是最理想的一种状态吧!可小孩子显得非常兴奋,未到天黑,他们就嚷嚷着要出门。对于中秋,他们未必能理解到什么,只是从大人的行为里知道,这一天不比寻常,是需要用特别的方式来庆祝和纪念的。而这种表面的东西,会在日子的流逝中,在他们对生活的理解中一点点的渗入到他们的内心,直至形成一种文化观念,就像今天的我们。
看来等不及清辉遍地了,我答应了孩子们,可心里还是有那么一丁点的遗憾的。就在出门的时候,我回了一下头,看见院内西墙上半部好像淡淡的亮着,仔细看时,竟然是月色!一轮明月,在未褪尽的白昼里轻描淡写,就那么很羞涩的给我一份美丽。孩子们激动时,我无言了。
今夜,阴雨过后的清寒犹在,但大街上仍有有不少的行路人,牵手散步的,手拿礼品匆匆的行走的……殊途同归,悠闲或忙碌,大概都是因为今夜的月亮,在月亮圆的时候要圆自己一年的心情。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我们进了一家饭店,老板高兴的招呼我们。因为这个特殊的日子,人很多,难得一见的兴隆。坐在一起的人推杯换盏,把酒言欢。盛满明月的清辉,举杯相邀。一张饭桌,一份亲情的圆满,一份友情的祝愿,一份爱情的长久……
月月有今日,年年有此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