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前赤壁赋》有感
他想做一个义无反顾的英雄,不知怎么却被打扮成小丑;要做个坚贞不屈的烈士,却成为一个深深忏悔的俘虏。无法洗刷,无处辩解,更不知如何提出自己的*,发表自己的宣言。一心想要步入职场,最后却被贬到黄州对于苏轼,这种精神上的孤独无告,着实痛苦。
“像苏东坡这样的灵魂竟然寂静无声,那么,迟早会突然冒出一种宏大的奇迹,让这个世界大吃一惊。”
果然,苏轼在这无以复加的苦痛与悲凉之中,展开了他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对历史的探寻与追求。他被困于黄州,也突围与黄州。也正是在这样一座荒凉寂寥的小镇,天光照耀,突破阴云。人生阅历使他的文学作品达到新的等级,也开启了新的智慧。在此时“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怕是他最好的写照。
当历史的目光穿透这千年的虚无与迷雾,想去探寻苏东坡时,我们最先看到的往往是职场上的屡屡受挫而无法实现抱负的他,我们为之惋惜,也不得不对这个文学天才产生一丝猜想与怀疑:为何他在政治领域是如此不顺呢?他的天赋此时又在哪呢?
我们通过他的阅历,看到了一个并不完美的苏轼。但当我们纵望古今时,在政治与文学上功成名就的人并不少。与其并称三苏之一的其弟苏辙,达到了吏部尚书、御史中丞,同时其《六国论》也是佳作;文天祥作为状元宰相,更有《正气歌》、《过零丁洋》等名篇;至于林则徐,诸葛亮、孙中山之人,又何尝不是作品传世、名声在外?可惜的是,他们或多或少的留下了些许遗憾。无论是在政治还是文学抑或国家上,总有心愿未了,令人扼腕叹息。
再看《前赤壁赋》,我不得不被它那隽永的文字所折服,苏轼将他半生的喜怒哀乐、思考探寻融到了这寥寥数百字的文章中,每一句话都不多余,每一个字都饱含人生的经历。他面对这山水,不想客人一样感到悲哀,却是无限的豁达与洒脱。他以炉火纯青的文学功底,将他心中的千思百感表达出来。可以说,他以一种极其细腻的笔触塑造了前半生的自己。
回想苏轼,他将他的文学天赋发挥到了极致,无论后人称他为“诗神”还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都彰显了他在文坛上的地位。他已在他所擅长的领域万众瞩目,又有什么去值得遗憾与悲哀呢?
品读《前赤壁赋》,我在欣赏语言文字的同时,也在思考,是什么能让一个人的技艺达到如此高度?换个更深的角度考虑,如果苏轼在职场上顺风顺水,春风得意,那些优秀的文章是否还会出世?我想,世人见到的应当是作为一名政治家的苏东坡了吧。或许,他也会在一场政治动乱中销声匿迹了吧。
反观现在,众人都希望做一番大事业,从众多方面入手,认为“艺多不压身”,但结果往往是一事无成,了此一生。如果我们就像苏轼一样,专心于自身的事业,我相信,在我们的人生路上,迟早会出现属于我们的“赤壁赋”。
从古至今,古代贤人都表明了“专一”的重要,不论是《劝学》还是牛顿、贝多芬等人,他们皆以自身的经验与实例告诉了我们对事业和人生,都要有目标专一的重要。
如今,多情的苏轼已走远,那个在月下单衣试酒的他,携人生的一肩风霜任云卷云舒,那个醉卧溪云琴岗的他,拂心灵的一襟悲喜对花落花开,清夜无尘,真情有声,在他的生命和诗篇里回响。他以66年的时光,换来了真情与历练,他的每一篇诗词与歌赋,寄予了对自身的宽慰与审视,思考与追求,在暗中更有对后人的启迪与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