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秋风起兮白云飞”到“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从先秦《诗三百》以来,有多少文人墨客,情系笔端,在锋芒转折间抒写眼中的秋,谱写心底的秋,绘就各自独特的秋。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不错的,淅淅沥沥的秋雨,像牛毛,像细丝,像花针,洒落在枯荷之上,听着雨滴残荷,又是怎样一种不期而遇的喜悦!
今年的秋,雨,格外寻常。
九月初,雨,一如细细密密银灰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雨中的秋正似李义山笔下的“秋阴不散”般,天地间,一切都是那么静谧,那么深沉。草儿在雨中已渐渐低了头,垂了眼,沉入无声的梦乡。天,沉下来了,夜色,升起来了。我特地找了把伞,借着秋的最后一抹黄晕,闯入雨的世界——雨里酝酿着风的清香,还有一缕桂花盛开前的芬芳。
我深吸一口气,让桂花香沁入口鼻,心中,涌起了一股奇异之感,一种荡涤五脏六肺令人心魂迷醉的感觉。“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曾几何时,这句诗是我最喜爱的,我们与桂花,有着一段美丽的情缘,沿着粉墙黛瓦,踏着布满青苔的青石,试想清照当年,俯身赏桂,慨叹不已。“自是花中第一流”七字由心而出。
外婆家弄堂的深处,也曾有一棵“梅定妒,菊应羞”的桂花。当风舞桂树之时,我们感慨:“风摇庭幕桂花香!”,我们期待,甜蜜蜜的桂花糖,桂花糕;当微风吹过桂花纷落如雨时,我们带着淡淡的哀伤,吟出千古绝唱:“无可奈何花落去!”我们期待着来年它再笑傲枝头!
“好时节,愿得年年,带见中秋月!”明月与中秋,是中秋的象征,更是诗人情思的寄托!徐有贞只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辛弃疾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满腔愤懑,无奈之下,举杯独影,心忆往昔;“忆对中秋丹桂丛,花也杯中,月也杯中!”苏轼只身如影,憎世厌俗,邀月赏心,把酒浇愁,怎奈悲愁仍在,不得不“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千年前苏轼把酒狂欢,一吟千古绝唱!
同样的秋,同样的景,不同的诗人,不同的诗。
朝已灭,人已亡,独情永长存!秋的韵律,早已融化在锋芒转折间了。
点评:此习作有诗句入题,通篇引用众多诗句,信手拈来,运用自如恰当,就见小作者积累之丰厚,运用之自如;全文起承转合非常自然流畅连贯,毫无斧凿之迹:全文由秋雨到雨中桂香与桂到中秋到苏轼,期间似美体内衣般无走针之痕;用语凝练质朴而又老到,是片不可多得之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