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湾浅浅的海峡
一束金色的阳光
一条条瑰丽的小鱼
一片片碧蓝的天空
隔开了本应连在一起的地方
那是乡愁吗
一个个祈求
一双双眼睛
心与心的距离
残笛又起
奏出渴望而撩人的曲
那是乡愁吗
那一片大海
那一条小鱼
看着人们渴望的注视
无能为力
明明是一个大家庭
却要分开
那难道是乡愁
祖国母亲啊
山河壮丽
气势宏伟
但缺少了那一湾海峡
亿万人民心连着心
可肉体却被人掳去
那岂是乡愁
专家点评:
这首诗语句优美,意境深远,主题鲜明。本首诗模仿余光中的《乡愁》只是每小节运用反问结尾,更加深感情,并且意义深刻,表明除乡愁还有对祖国统一的渴望。
窗外是绵绵的细雨,我那思乡的心犹如一粒浸透的种子,渐渐地膨胀起来。
那是谁?在月光中用长笛吹奏着那支思乡的歌,忧伤的曲调不经意塞满了我心中的荒原;是谁在夜夜诵读那首思乡的诗词,悲叹的声音饱含着无限恬静的乡愁。
曾一度认为自己在这熟悉的城市里过惯了早起早归的日子,故乡的山山水水,已渐渐疏远。可蓦然回头,才明白,自己像是一只放飞的风筝,无论身在何方,心灵之绳永远栓在故乡门前的石榴树上。
这一场细雨,打湿了我所有的记忆,乡愁犹如满园的韭菜:长了割,割了又长。故乡的一切都在我的脑海中晃动,在我的思绪中游荡着,那山那水,和那些淳朴的人家,在我的记忆中形成一幅画,很美很美—-—-
当空中再也望不到南飞的雁群,当石榴树的叶黄了又青,我那不变的乡愁却又如此悠悠荡荡的演奏着那故乡清远的笛声—-—-
专家点评:
这篇散文抓住绵绵的细雨等景物的特点,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直抒胸臆,“忧伤的曲调不经意塞满了我心中的荒原”,抒情性很强,结构层次分明,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读一首好诗,如饮醇酒,其味无穷,久而弥笃。重读余光中的《乡愁》,我才真正体会诗中那浓浓的乡愁。
对于一个常年漂泊海外的游子,“乡愁”便是他们心中永恒的主题。
几笔平素的语言中,渗出的是浓浓的乡愁。小时候,一张小小的信笺寄去了对母亲的问候,带去了一份乡愁。长大后,一张窄窄的船票,那是与新娘的相聚,载去的是一份离别的乡愁。后来啊,一方矮矮的坟墓,是那割舍不下的心,是那深厚的情愁!游子的心,谁能读懂,这简练的语言中又浓缩了多少的情感!从小时候的乡愁到现在的乡愁,同样的乡愁,不同的心情!从思乡、思亲升华到思念我们伟大的祖国。那一湾浅浅的海峡,隔断了大陆和*,但是它又怎能隔断两岸深情的呼唤、企盼和守候呢?那一声声从心底发出的呼唤,对大陆、对祖国母亲的呼唤,对渴望祖国统一的呼唤,将怎样震撼着中华炎黄子孙的心啊!
《乡愁》,短短的四小节,反复地咏叹,道不尽的是乡愁,凝聚的仍是乡愁。
余光中用《乡愁》这首诗来聊以慰藉,让我感到诗人那种“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的悲壮,那种“思念故乡,郁郁累累”的沉重心情,这正是一颗游子的心哪!
读《乡愁》,是中国人与中国人在用心说话,在用心交流。读了《乡愁》,游子的那颗火热赤诚的心便会呈现于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的心里。那是一个游子的乡愁,那是一个渴盼祖国统一,与亲人早日团聚的游子的乡愁。他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更思念祖国。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游子能真正理解游子的心,同是中国人,我们流着一样的血,忍受着同样的痛,有着一样的心情,也有着同样的乡愁,因为我们中国人有着一颗同样的中国心!
乡愁啊,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专家点评:
这篇读后感引用了余光中的《乡愁》的材料,抒发炎黄子孙对祖国思念之情。文章引用古诗词,结合乡愁,情感真挚,表达丰富的情感,语言富有诗情画意,卒章显志,表达主题。
有人说夜晚是最能够让人想家的时候,是吗?
傍晚,天空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听!是谁在哭泣?是空中的雨点,是大地的泥土,是游离故土的游子们。
8年前的一天,我同姥姥、姥爷去了上海生活。我在那里生活了近两年。临走的前一天晚上,妈妈给我拿了几颗枣,装了一小盒土,还请我吃了一顿合记烩面。第二天,伴着淅沥的雨声,随着“嗡嗡”的轰鸣声,飞机起飞了。心中猛然惊起:
我是如此舍不得你
因为你给我最美好的回忆
望着天空中稀零的云片
仿佛是糖衣的棉花糖
望着空中淅淅沥沥的小雨
仿佛是伤心的泪滴
离开,痛苦的记忆
低头回望
同样的土地
上海,一个大都市,一切都是那样的绚丽多彩,充满了时尚的气息。可在这儿,我感到是一种寂寞,一种孤独,一种陌生,是恐惧的,在这里没有熟悉的二七纪念塔准时的钟声;没有三轮摩托的嘟嘟声;也没有……
天空真是不作美,淅沥的雨一连下了两天,难道是它舍不得我离开,在为我哭泣?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望着空中朦胧的残月,看着手中的一小盒泥土,几颗枣儿,我想家了。本来在眼眶中打转的眼泪啪的一下落了下来。这时,一个亲切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囡囡,你怎么了?都这么晚了怎么还不睡呀?”原来是姥姥。“姥姥,我……我……我想家了,想那里的一切。”我哽咽地说着,眼眶中按捺不住的泪水一直流着。姥姥抱着我,哼起了家乡小调,顿时,我进入了梦乡。那晚我梦见了家乡的夜空,家乡的土地,家乡的一切。
每逢夜晚,当我一个人坐在阳台上,望着天空,望着月亮,心中就泛起了思乡之情。
我愿做一颗小枣,长在那粗壮的枝干上;我愿做一只小鸟,永不迁徙,一直栖息在家乡的树干上;我愿做一方寸土,养育着大地万物;我愿做一滴细雨,滋润着家乡的土地。
家乡,一方生我养我的土地,我永远爱你,依偎着你。
专家点评:
"乡愁“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作者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品读出了乡愁的方方面面。作者用心灵去感应,用睿智去认识,在生活经验中感知到亲情的强烈的情愫,语言流畅,感情真挚。
乡村的明月有着无言的静美。
傍晚时分,西边的夕阳一落下,东边的一轮明月便爬上来,他是那么圆润,硕大,犹如水洗过般的明净,澄撤。这乡村明月,适于饮茶,与竹萌共话;也宜于品酒,与荷塘共醉。窗前凝眸时,它万千风情近在溪流;花下吟唱时,它百般柔媚又远在江湖。
小时候,我总是好奇的想:为什么天上有月亮,水中也有月亮?后来,父亲告诉我:水中的月亮是天上月亮的投影,只要有水的地方,它都会出现。我爱水中月,随意常常用小石子去投它,看,月被击碎了,一下又回复原样。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生活在乡村土地上,使我永远怀着深情与感恩。不论何时何地,只要我打开心扉,乡村月都会不辞万里而至,与我共同欢乐,共同悲伤。我想:久居尝试的人,如果有机会子啊某个夜晚与乡村的月亮相逢,一定会把她当做奇遇,当做心灵上的朋友。
穿过风雨,拨开云烟,愈来愈静美的乡村明月,在此时此刻,牵魂萦梦,温暖人心。
专家点评:
这篇散文通过写乡村的景物,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语言生动细腻,如“水中的月亮是天上月亮的投影,只要有水的地方,它都会出现”,富有生活气息,也包含着作者的神情。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题记
好深的夜,好黑的天,兴许乌云妒忌月亮那太过洁白的身影,悄悄地把它遮掩了大半边,我独自漫步在校园里那条幽辟的小径上,心里有一丝莫名的哀愁,国庆佳节放假,学生早已散光,惟独有我留下,直到现在我才发现,原来一个人的世界可以如此孤单。
已经有好久没回家了吧?一个月、一学期还是一学年?
“故乡”这个词在我的记忆中越来越模糊,任时间的冲刷渐渐抹灭,殊不知度过了多少个这样的节日,清明?五四?七夕?……又何曾不挂恋那片曾孕育自己的土地呢?只是每逢这样的节日,也从来都是一个人简简单单地相思,想想年迈的父母、想想家乡的一切,“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多羡慕李太白啊!能把对亲人的想念之情写得如此深感动人。我想那时的他便也和现在的我怀着同一般心情吧?其实我又何尝不想回家呢?只是有时候有些东西敬而远之地观赏比着实触摸的感觉要好,因为那样至少不会留下痛苦的伤痕。每次回家,满眼都是父母沧桑的背影、哥嫂厌恶的表情……我害怕去面对,所以我只有选择逃避。我不知道,一个莘莘学子的背后父母承载了怎样的家庭负担、付出了多少辛酸与泪水?也许“求学”这过程本来一开始就只是一个赌局,于富贵者而言,赌的是消遣与充裕自己;于贫穷者而言,赌的是整个家担与心血;而对我来说,赌的则是父母孤注一掷地顷尽所有和自己的未来。这样的赌注,未免太过沉重太过伤痛。只是从一开始并没有选择,既然没有选择的余地,那么就只好顺其自然地去拼搏,哪怕到最后的结局都不会是自己想要的结果。
夜还是如此黑,不远处的塘边渔火依旧闪烁着,从篱缝里泛出点点滴滴的红光,隐隐约约可以看见渔民伯伯们忙碌的身影,脸上象征性地挂满了幸福的笑容,他们在为一年的丰收默默地奋斗着,求的只是一家人平平安安和让自己的子女过得幸福些。这样的付出,连“无私”这样的词语也无法与之媲美,因为那样的精神,不再是要字句所能表达的。我想我的母亲也应该像他们一样吧?此刻她一定坐在那盏有些暗淡的灯光下,小心翼翼地服侍着多病的父亲,小心地把药喂上,然后精打细算这一天的支出与收获,每一秒对她来说都那么仓促,每一天都是永无止境的劳作。儿时读孟郊的《游子呤》总体会不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意境,直到念中学的时候每次放假回家收假归来的前一天夜里,母亲在油灯下把自己的衣服缝了一遍又一遍,然后查了一变又一变,才明白原来说的是这般情景。“可伶天下父母心,日夜寻呼百般情!”我想,普天之下的母亲都应该这般伟大吧?!每每时候,我总是很想哭,可是我害怕让母亲看见,也害怕让自己的心灵听见,也许,当一个人害怕连哭都是自己的错时,表明他已经忘了怎么哭,是啊!我又有什么理由哭泣呢?十年寒窗苦读,还未迎来一朝功成名就之日,既然这样,那么余下的便是执着,所以我只有选择坚强,也许,一开始我就是个迷失了方向的孩子,只是心中还有豁然的目标、以及梦想。 村头的那棵梧桐应该长高好些了吧?想想也是,它永远都是那么执着。而我们孩童时代的那些记忆,随着时间的辗转沉沦渐渐抹灭,微风轻轻拂过,带走最后一抹尘埃,不留半点痕迹。此时乌云渐渐散去,月儿露出了洁白的笑脸,让星星嫉妒得只眨眼睛,猛一抬头,不知不觉已走到了寒舍,轻轻推门而入,燃起蜡烛,是啊!该是看书的时候了,再过两个月就要专业过级考试了,一家人的希望都还在自己的身上,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能否一举定乾坤,就在此行。
秋风轻轻掠过,一片枯叶飘飘落落地划过窗台,我想、唐马戴在《霸上秋居》里所说“落叶他乡树,寒灯孤夜人。”便也是这般景致吧?!
蝴蝶飞不过沧海,我终究是一只把线系在乡愁里的风筝。
专家点评:
这篇散文,作者用饱含深情的笔触盛赞“故乡”的美,从而感慨“蝴蝶飞不过沧海,我终究是一只把线系在乡愁里的风筝”,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立意深刻,发人深省。
读了《冬季到台北来看雨》之后,我千头万绪。是啊,思乡之情人人都有。冬季的雨儿不是雨而是泪,是那身在异地他乡、思念家乡人们的泪珠。人越是老就越想回家看看,思乡的泪珠化作雨儿打落在人们的脸颊上、手上、身上、心口上……
此时此刻,我又想到了季羡林先生。我仿佛见到季羡林先生在国外的窗口上,孤身一人看黄昏;仿佛见到季羡林先生,独自坐在沙发上回想着在国内的往事……十一年!这十一年季羡林先生就是在怀念中度过的!
“我的中国心”唱响了每个海外游子的心声,“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出了身在他乡的人民对故乡的思念……不论什么地方,都没有“家乡”这般温暖;不论什么人,都没有“家人”可亲;不论什么戏,都没有“故乡”的原味……
钱学森先生在美国人的拷打下,经受了白般折磨,但他以坚强的信念,奇迹般地回到了中华的怀抱!钱学森先生大声说 “祖国!我回来了!”之时,心中百感交集,激动的泪水流出了眼眶。
是啊!思乡、怀念是人的本能。人能抛弃一切,但永远都忘不了“家!”
专家点评:
这是一篇《冬季到台北来看雨》的读后感,作者概括故事内容简洁清晰,能在引述的基础上明确地提出自己的观点“思乡、怀念是人的本能”。全文语言流畅自然,较为生动。
隔着窗,望着这灯碧辉煌的城市,我发现自己像是一个迷失家在何方的孩子,在这陌生的城市,我发现自己是多么地无助,多么地孤单!
是啊,这座城市对于我来说却并不生疏--衡阳,我的确是找不到自己的家--常宁了,就算知道家在何处,却也不能回去,因为对于家人来说已经不存在了,我需记住的却是衡阳,这座未哺育,生养我的城市.
隔着窗,望着这灯碧辉煌的城市,我不禁思起家乡,可思乡有什么用?在我的眼中一切显得都那么无奈!
当初,我就不愿来衡阳,可是人往大城市走受到更好的教育,这固然是好的,的确如此,但我不管走在哪里,都心系常宁,心系那座哺育,生养我十年的城市.
隔着窗,望着这灯碧辉煌的城市,我不禁唤起了我脑海里儿时的欢乐,儿时的一切又是那么美好!
的确,儿时是欢乐的,对于生于这种不和谐,不快乐反而在一起很勉强的家庭来说,儿时的欢乐与记忆是值得珍藏的,尤其是那座给予我欢乐的城市--常宁.不论我身在何处都不会忘记这座城市!
隔着窗,望着这灯碧辉煌的城市,我只有无奈,没有听我倾诉的朋友,没有知道我的心痛的人.在夜里,我不能独自在街上漫步到很晚,不能一个人在躺在房顶上数星星,不能凌晨了还不回家.
是啊,在这座城市里隐藏着太多的危险,当然不能在晚上漫步到很晚,在这座城市没有一个能听我真正吐出真心话的人,只能在晚上望着星星,月亮,夜空吐出来,在我委屈时,不能流泪,只有在晚上坐在窗台上对着夜空落下来.若在常宁,我的朋友们肯定不会允许我这样,而且我也没那么多顾忌,想哭就哭,*自在,可是在这边,我能怎么样呢?我思念你--常宁,更思念常宁那边的朋友们!
啊,我的故乡--常宁!
专家点评:
这篇散文借景抒情,以“思乡”为主题。立意浅显而耐人寻味,富有哲理。语言凝练质朴,如“望着这灯碧辉煌的城市”“儿时的欢乐与记忆是值得珍藏的”清新自然。构思精巧,以小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