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在家里一直想找到自己成绩下降的原因是什么。在一个烈日炎炎的下午,我和好朋友进了图书馆,准备逃过这一下午的炎热。
图书馆中的书籍琳琅满目,让我看的应接不暇,但是我还是一眼看中了那本藏在夹缝中的书籍。我拿下那本书,看着目录,心中就开阔了不少,这本书讲的不就是我自己吗?
“拖延症”是个时髦词,很多人甚至还会千方百计的把自己往“拖延症”上靠。然而我们自己原本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拖延,也许已经影响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在不知不觉中给我们带来了严重的后果。而有些人常常在网上发表着“拖延症好讨厌啊,自己怎么能这么拖,谁来拯救我的拖延症啊”等类似的牢骚,然而牢骚发完也就发完了,大部分人并不把自己的拖延症当回事。而我们现在不管什么情况没有完成,或因个人因素导致了失败,都可以说句“哎,只怪我太拖延了”拖延症居然成了失败的最好借口。而我就是众多拖延症患者中的典型。
每次双休日在家,我都想早起背书,做习题,就这样我设置了三个闹钟,第二天早上一醒,第一个闹钟响了,“才六点啊”就果断按掉了,稍后第二个闹钟也准时响起,我又想“还早呢,还是在睡会吧。”很快最后一个闹钟也无情的响了,我有按掉了闹钟眯着眼寻思,不行我在最后躺一会,就一小会我就起来。就这样迷迷糊糊的睡着了。不知时间过了多久,突然被什么东西惊醒了,一看时间快九点了,赶忙准备一切,结果一上午都沉浸在玩手机中,无法自拔,最终什么也没有做。
环境会对一个人的思想行为产生很大影响。科学家曾研究过一个案例:有一对同卵双胞胎的兄弟,两个人在刚出生时意外分离。一个被带到中等收入的美国家庭生活,另一个则被带到非洲农村长大。二十年后双胞胎父母跨越重重困难,终于找到了两个孩子。他们发现两个孩子的长相虽然十分相似,然而两个人的思想和状态却截然不同。在美国长大的孩子上了大学,与他交往的同学也都是有着明确目标的美国大学生,他觉得这个世界充满了奇妙,对今后的人生也充满了期待。而另一个孩子,是一个对生活没有明确目标的人,他认为这个世界简直糟透了。当我们的生活环境在那种“中和”的环境下,我们有时会对自己的拖延症产生自责感,有时又会觉得周围的人好像都是这样,这或许就是拖延症反反复复的原因吧。
教师评语:这篇读后感选择的书,对现代社会中非常常见的“拖延”现象进行了讨论,对自我进行了反思,并分析了现象产生的原因,对学生们的学习生活很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