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的母亲河——珠江上,横跨着许多形态各异的桥。每一座桥都有着自己的历史,其中,海珠桥的历史,是最为悠久的。它见证了广州76年的历史。
住在我家旁边的一位老人,他可以说得上是老广州。他告诉我,以前,广州被珠江分成了河南、河北两个区域,人们要到河南或河北去上班和探亲,都只能依靠渡轮。如果遇到暴雨、台风的恶劣天气,渡轮只能停开,人们只能望江兴叹。由于交通的不便,使得城南城北的经济有着天壤之别,于是也就有了“宁要河北一张床,不要河南一间房”这样的话。
后来,海珠桥终于建起来了。 广州第一座跨江钢铁大桥,就是74年前落成启用的“海珠桥”。
“海珠桥”在1929年12月开始动工,由英国公司负责设计及承建,由当时的“广州市工务局”监督施工。这座桥工程浩大,影响深远,自此之后,广州市民便可以坐车步行过桥,不再单靠过渡的小艇了。
可惜“海珠桥”因其承载之重,其命也多舛。1938年日军侵占广州,海珠桥遭破坏,后虽经修建,但中段桥面开合部分已无法复原。1949年10月,*反动派从广州败退前夕,提出“总撤退、总罢工、总破坏”的口号,妄图把广州城变为废墟。国民*广州卫戍部队于14日下午炸毁海珠桥,造成大量人员和财产的损失。
1950年,由衡阳铁路局广州*负责修复通车。修复后,仍为钢桁架梁,中孔不再活动开启。11月7日,叶剑英为“海珠桥”修复通车剪彩。1975年对海珠桥进行了扩建,在该桥东、西两侧各拓宽8米,连同原钢桥人行道合为11米的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跨度与主钢桥一致。海珠桥现桥长486米,桥宽33米。
随着经济的发展,为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流量需求,1975年对海珠桥进行了扩建,在该桥东、西两侧各拓宽7.83米,连同原钢桥人行道合为11.24米的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跨度与主钢桥一致。
在改革开放以后,处于珠江南岸的河南,经济飞速发展,吸引着成千的商家在此投资。1995年,广州市市政局组织对海珠桥主桥钢桁架进行维修加固,采用自锚式悬索吊桥加固方案。海珠桥的发展也见证了广州的发展.,更见证了我们伟大祖国的发展。
今天的珠江之上,不再是一座海珠桥孤独的伏在上方,与它一起成排成列的观赏珠江两岸风景的是数十座现代化的桥梁。且不说刚解放时修建的珠江大桥、人民桥,单是改革开放之后近三十年修建的桥梁就有广州大桥、洛溪大桥、海印桥、江湾大桥、鹤洞大桥、解放大桥、丫髻沙大桥、猎德大桥、黄浦大桥等数十座大桥。
不光有数十座桥梁连起珠江两岸,单是地铁就有好几条线路在地底下连起南北。由于交通的便利,今天的城南城北已经区别不大了,南城海珠区地域已经一扩再扩,众多的品牌楼盘在这里春笋般的崛起,并得到众多市民的追捧,无论经济,还是文化,两岸的距离都在顺着城市的发展变化而不断缩小。
现在的海珠桥,再也不会面临着被外来者践踏的危险。今天的海珠桥,以它独特的魅力,继续装点着广州。她不仅反映了广州的今天的繁荣,更记载着广州的历史,承载着几代广州的回忆,告诫我们这些后人:勿忘国耻,为国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