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做:百善孝为先。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多少名人的孝故事令我们为之感动着?比如李四光在六岁时,就开始帮父母干活,白天随着父亲在山上捡柴,来维持生计,夜里,他就在家里帮母亲烧火、挑米……所有这些,用一个字来说,就是——“孝”。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也并不缺少孝子。记得去年开学第一课上,我们认识了马鹏飞哥哥。他从五岁开始照顾因为糖尿病而双目失明的奶奶,每天早上他5点准时起床,开始烧水、做早饭,然后到医院里去拿奶奶治病需要的针,小小年纪还学会了给奶奶打针。然后跑着去上学,中午放学后再跑回家,给奶奶热饭。晚上放学,他总是早早地回家陪奶奶。有一次,他用捡垃圾的钱给奶奶过了一次生日,可是自己却从出生以来就没有过一次生日……马鹏飞哥哥的所有行动用一个字来说,就是——“孝”。
不仅在中国,在全世界各地都能找到有孝心的人。记得我在《哈佛家训》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在美国的加州城里,住着一对叔侄,小孩叫做邦迪,他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孩。可是有一次,他的叔叔从脚手架上摔了下来,一直昏迷不醒。医生说,只有上帝能治好他的病。于是邦迪就到处找“上帝”。他来到一个老人开的店,说要买 “上帝”,因为只有上帝才能治好他叔叔的病。老人得知了这件事之后,花重金请来了*的医学小组把邦迪叔叔的病治好。也许有人会说,是邦迪运气太好了,但是那位老人的话却让我们茅塞顿开——真正的上帝,是人们发自内心的爱心。对邦迪来说这发自内心的爱用一个来说不就是孝吗?
再看看我自己,问问自己,我孝敬了吗?记得双休日的早上,我一觉醒来天已经大亮了,可是爸爸妈妈还在呼呼地睡着。我想爸爸妈妈上班一定很累了吧?今天让他们好好轻松一下,给他们一个惊喜。于是我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做了一个煎蛋,又用头天晚上吃剩的饭做好了泡饭,然后盛到碗里,摆到桌上,放上筷子,等着他们醒来。他们起床后看到已经准备好的早餐大吃一惊,然后直夸我是个好孩子。其实,我知道,我只是表达了发自内心的一份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