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故居,一方天地,将其光芒再现;纳兰小传,扼腕慨叹,温暖着已然冰封的情感。
因为纳兰容若的词,我爱上了这个相门才士。于是带上了一本《我是人间惆怅客》造访故居,解读内心之疑,探求他一生的潮起潮落。
车子缓缓停在胡同口,我捧起书走进另一方天地,细数他毕生的离合悲欢。走过长廊,“恩波亭”三个清新隽永的篆字在匾额上显现,这就是书中纳兰笔下的“渌水亭”了。他曾在这里举杯邀友,吟诗诵词,广交才士。无论那些人出身如何富贵与否,纳兰都与他们相互学习,雅会诗书,不避满汉之争议,如此一个江湖落落狂生,真正像他一样的又有几人?
路的那一头便是明开夜合树了,那是纳兰曾经亲手种下的。如今树犹在,人已去,不禁感时伤怀。毕竟他曾在这里填词、思索,度过了凄惨的一生。阳光从树叶的罅隙中穿过,将自己小小的身影投在了我的书页上,清脆的鸟鸣声声入耳,婉转而又轻柔,仿佛怕惊醒了这静谧的院子。“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纳兰将他第一段爱情埋葬在了渌水亭,而这首诗却留芳百年,广为传颂。
“原来每一处都藏着一个故事编织了他短暂的一生。”我絮絮低语。生活在这样一个诗情画意的地方谁都会沉醉吧,尤其是纳兰这样的贵族,是否,也曾在这里想过要骁勇沙场,青云直上?我走到旁边的石凳坐下,捧起书又细细品读起来。
然而,我错了,功名利禄、锦衣玉食都是他不屑一顾的,他只期盼与妻子过上“一生一代一双人”这神仙眷侣般的生活,可是殿试失利,丧妻之痛这一系列的打击让他觉得自己根本“不是人间富贵花”他一生渴求*,却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只能在惆怅幽怨中度过此生。我认为,他清楚地看到了这个世界的复杂缭乱,所以在三十一岁时就早早离开了人间,早早地回到了那个本应属于他的地方——自是天上痴情种。
纳兰容若,纳兰容若,胸纳幽兰,神容自若。他并不深刻,但他的简单比深刻更难得;他并不睿智,但他的纯情比智慧更稀有;他并不辉煌,但他的淡泊比辉煌更可贵。合上书本,仿佛那个宁静淡然的人间仙谪就在灯火阑珊处。
淡然流淌在故居的每一处,我手捧书籍东走西顾,行走在他的回忆里,行走在他字里行间的淡泊深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