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之初秋,有一个深情神秘的梦。黑瓦白墙,小桥流水人家,印在江南烟雨之中。我,又梦回周庄了。
八月,半夏半秋。天还蒙蒙亮,睡眼朦胧的周庄正在绵绵细雨中缓缓苏醒。清晨的她,似一个稚嫩的婴儿,笑盈盈的,安静,甜蜜。我和母亲共撑一把油纸大伞,走在周庄的幽深古巷中。青色的瓦在蓝蓝的天空下码的整整齐齐,与白墙浑然一体,错落有致。白墙在几百年的岁月中,渐渐有点泛黄。这样甚好,我不喜欢耀眼夺目的白。脚下是一块块青砖,猛一脚踩去,似乎感受到它的松动,吱吱呀呀的,水花蹦了出来,正好漫过我的脚面。我不禁莞尔一下,干脆把脚伸到周庄巷子两边的河水里,脚儿就像船浆一样,晃动两下,是水花动听的声音。回头一望母亲,她撑着油纸伞,在清晨的周庄小巷中,慢悠悠地走着,脸上是少有的温婉。倔强和忙碌的母亲,我知道,她正在享受这一刻的悠闲和安宁。
雨渐渐停了,接近十点钟,太阳红通通地挂在周庄大桥上。我和母亲乘着“万三”号邮轮,在浩瀚的水面中游行。半水浮萍,一碧青天,几只白鹭,数排村庄。半岸之遥,便是上海。周庄,上海和江苏一水相连的地方。桥边,青白石灰,小小的渡船在河道里划着,船娘不一定漂亮,也不一定年轻,大约都是四五十岁的江南女子。她们一律穿着蓝布印花的衣裤,周庄的空气中,飘逸着悠扬婉转的江南小调:“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又香又白人人夸……”“春季里来花满天,大姑娘窗下绣鸳鸯……”原本只爱嬉哈和摇滚音乐的我,竟在这吴侬软语的歌声里,深深陶醉。桥下,半水浮萍荡开,一朵朵的莲花随手可摘。鱼儿就在我们的船边穿梭,我把手伸进水里,张开五指,任那无名小鱼从我的指缝中跃过。
天气酷热起来,一两点钟的午后,古镇的人们在这祖祖辈辈的老宅里经营着饭庄、茶馆、糕点房,还制作着各式各样的太湖珍珠饰品:苏州丝绸、沈万三肘子……
我和母亲临水而座在一间小小的客栈里,捌拾捌圆的套餐:一碟天目湖笋尖、一碟外婆菜、一碟银鱼炒蛋、一碟香辣螺丝、半只万三肘、一碗肉圆汤。素来挑食的我,把这几个菜一扫而光,清清淡淡的,鲜香无比,唇齿之间,总在回味。
周庄的那一抹斜阳轻柔地映在我的脸上,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水墨似的周庄,再回我的梦里。
【简评】首尾呼应,浑然一体,是本文最大的亮点。由“梦回周庄”,引出她的如诗如画,像稚嫩的婴儿,安静、甜蜜;像调皮的孩子,活泼、可爱;像柔美的少女,温婉、恬静。如此一来,岂不愿在梦里再回到周庄?此外,语言优美,描写细腻,也是小作者难能可贵的地方。他就像一位高明的画家,先细笔勾勒,后挥毫泼墨,再局部点染,为我们绘就一幅风景绝美的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