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即使他受伤了,残疾了,瘫痪了,只要他的脊梁还挺直,他就能站正,坐直;一个民族,即使她落难了,破败了,受辱了,只要民族的脊梁还在,她就能屹立不倒,东山再起。
有埋头苦干,为民请命的人。
他是曾国藩的同学,左宗棠的老乡。他一生仕途不畅,三十岁考中进士,四十岁革职回乡,五十岁出使英国,六十岁被骂为“汉奸”,七十岁兴办实业未果就撒手人寰。他叫郭嵩焘,一个被时代误解的人。诏书切峻,革职回乡;满朝文武,嗤之以鼻;乡近邻里,骂口不绝;就连那些不谙世事的孩子,都向他投掷石子。也许他的心情,只有他家乡那静静流淌的湘江能够理解。这位老人,屹立于月明风清的江边,茕茕独立。
然而,他到死也未放弃自己的理想和追求。面对斥骂唾弃,他没有说一个字,只是低下头去,继续他的事业。为了打开闭关锁国的视野,他敢为人先,翻译西方科学著作;为了了解西洋实况,他自告奋勇,出使欧洲列国;为了抵御洋货,他倾尽家资投办实业;为了避免战争,他挺身而出,逆世而行,用谈判桌上的唇枪舌剑一寸寸换回将战场上失去的土地。当代作家陈启文这样评价他:这是中国第一个敢于做“汉奸”的人。面对千古骂名,他挺直腰板,用自己的脊梁撑起民族的未来。
有拼命硬干,舍身求法的人。
瞿秋白,一个书生,一个战士。倘若瞿秋白没有牺牲,他无疑会在近代学术史上添上耀眼的一笔,与鲁迅、茅盾齐肩至顶。他在上海大学讲课,连学校的老师都闻讯赶来,听课的人挤满礼堂,爬上窗台。短短五年,他的著译竟有500多万字。他完全可以像梁实秋一样,高喊着“情急时固可操菜刀杀人,但杀人毕竟不是菜刀的使命”,躲进研究室远离社会的动荡。但是,他没有。面对白色恐怖的阴云,他振臂一呼,跃向无尽的黑暗。他就毅然点燃自己年轻的生命,只为照亮社会前进的道路。
古者云,士可杀而不可辱,瞿秋白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文天祥被俘虏后,跳江、撞墙,只求以身殉国;鲁迅接到恐吓信,出门都不带钥匙,以表不归之志;朱自清宁愿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而瞿秋白,直到临刑前,他还高唱《国际歌》,高呼“中国*万岁”,然后盘腿席地而坐,令敌开枪。这是何等的坚定从容!需要当一个人将信仰视作生命,而生命视作草芥时,他就获得了永恒的坚定与从容。那么,即使他的身躯倒下了,他的脊梁依然傲然挺立,他的人格依然耀耀生辉!
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脊梁。我们在这历史的长河中,将以他们激励自己;而那些真正的脊梁们,将更奋勇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