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眼,四年过去了。在小学四年中被表扬的次数,数也数不清,但有一次表扬却让我至今难忘。
四年级的一节语文课上,张老师给我们讲完了第一单元的两篇课文,问:“学完了《但愿人长久》和《古诗两首》,月亮在你们的心目中一定和以前的有所不同了吧?有什么感受和思考跟大家分享一下?” 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这时候一位男同学说:“我觉得苏轼眼中的月亮是一个大小中等的;刘禹锡眼中的月亮是一个明亮的;李白眼中的月亮是一个又大又明亮的。”张老师听后对那位男同学笑了笑说:“在你眼中的月亮仅仅是大小不同吗?难道没有别的想法了吗?”“嗯…不是,还有圆缺之分,阴晴之分。”那位男同学想了一想又说。我犹豫再三举了手。张老师见了,连忙问:“陶景你觉得呢?”并用期待的目光注视着我。我停了一会儿,整理了一下思绪。张老师继续用微笑鼓励着我,我鼓足了勇气说:“有许多人借月亮表达了自己的某种感情,就如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不同的月亮,月亮代表着美好。”看我准备坐下去,张老师接着说:“你说得太好了,相信你还有更多的思考,请继续。”我顿了顿,接着说:“在月圆中秋之夜,苏轼看着明月,想起了与自己分别多年的弟弟苏辙,吟诵出了《水调歌头》,他对弟弟的思念化作千古名句永留人间;中秋时节,刘禹锡巧经洞庭湖,看见了月光下的湖水、青山和谐美丽,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融洽之美;李白沿着长江顺流而下,一路风光无限,虽然思念友人不得相见,但是明月相伴也可缓解一部分相思之苦……”我滔滔不绝话音刚落,张老师听后鼓起掌来,同学们也跟着鼓起掌来,我还没反应过来,张老师又说“陶景现在的表达能力越来越强,更值得欣喜的是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了!这种思维品质甚至可以和五、六年级的同学媲美!”“啪啪…”又是一阵经久不息的掌声。
我们的语文课上老师一直是循循善诱,激发我们智慧的火花,同学们也一直畅所欲言,我喜欢这样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