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心明》有感1500字 - 作文大全

作文大全

读《心明》有感1500字

来源: 作文大全2024-08-07 12:43:30
导读:“‘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啊!’王守仁抚额头长叹曰:‘我王守仁自负满腹经纶,却连一栋房子都搞不定。‘知而后行’,‘格物穷理’?‘行’都‘行’不了,‘知’个哪门子“知”...

“‘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啊!’王守仁抚额头长叹曰:‘我王守仁自负满腹经纶,却连一栋房子都搞不定。‘知而后行’,‘格物穷理’?‘行’都‘行’不了,‘知’个哪门子“知”,格个哪门子‘物’,穷个哪门子“理”。”这是笔者描述的王阳明被贬于贵州龙场时因房屋破烂而想伐木来修补却无能为力时所发的感慨。这或许是因为处境的凄凉而引发的感慨,有一种报国无门的伤感。但佛教有一个观点——人修行在这三个境界中好修:一、病人好修。二、穷人好修。三、没有*的人好修。想想也是,在这三种境界中的人,受欲望的控制没那么强,王阳明在龙场建学校,教当地的小孩为人处世之道甚至兵法,当然这也为他后来镇压宁王*打下了基础,以此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这也是种善缘得善果了!我们人生下来就是无恶无善的,由于意动而变得有恶有善,这时得格物,然后才能为善去恶,从而知善知恶,回归良知,致良知,便能找到真理。“若是人人都能成为圣贤,那理如何一样?如何去悟?如何在这天地之间?为何却不在每一个人的……心里!当你呼吸的时候,你的身体便成为天地之气循环的枢纽。当你仰望星空的时候,你的视线所及,便是宇宙的尽头。你万分痛苦,抱怨天道不公,为何阉党奸人横行于朝,自己却隐于山林坐而论道,确需知道:只有你心中在痛苦,你才会痛苦。我想去寻找这个‘理’并不存在,只有你心中相信‘理’,那才是理。你的行为,你的谈笑,你的感官,都是你的心告诉你的,而上至达官贵人九五之尊,下至贩夫走卒歌妓另人都有自己的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只是在自己的心中。当你在红尘是非,恩怨情仇中挣扎的时候,是否可以闭上眼睛,倾听内心,寻找真正的内圣之道。”这是作者根据王阳明的思想而写的他龙场顿悟的情节。也许在教科书上他的思想被批得一无是处,完全的主观唯心主义。这让我想到一位老师的话:“大家都在批评唯心主义,肯定物质决定意识,与此同时精神世界却日益荒芜。”的确,物质在每个人的世界里越来越重要,而*之思想及人格,为世俗共同认知的统一的符合大众的“理”所代替,每个人都得压抑着自己的个性和内心真实的想法,这样才不会活的格格不入而十分疲惫。所以那些遵从自己内心想法而活着的人,往往有着极大的创造力和毅力,为此他们得痛并快乐着地默默奋斗,直到目标实现。我相信所有平凡中的伟大都是这样诞生的。

“士子们读了这样(朱子的书)的书,一头雾水地去背书写文章考试,又一头雾水地背书写文章考试,又一头雾水地去做官,其实,心里却是空虚的,因为连他们自己都不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如何去‘知’,如何去‘行’。”(摘取本书中的一段)“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也自有知在。古人所以说知行分两个,只因为世间有一种人,懵懵懂懂地任意去做,全不解思维省察,也只是冥行妄作;又有一种人,茫茫荡荡悬空去思索,全不肯着 实去躬行也只是揣摸影响”(《传习录注疏》——邓艾民)的确,前者就像为了做官而做官,为了读书而读书,为了生活而生活的大多数人一样,不知,愚昧,无知呗;后者往往无所建树和作为,往往是纸上谈兵,我无法去寻找什么方法来摆脱,因为在现实情况下,由于自身和外部因素的影响,往往达不到知行合一的境界。按照王阳明的观点,没有行的知根本是不知。所以对于学习这种东西,你不拿来学以致用,别人便只能说你不知。确实你是个不学的人,那更谈不上知行合一了。当你迈入社会,有了知行合一的条件了或者你自己不断寻找这样的条件,那么知便是知了,也就是成功了。

这些个思想,是圣人经历了大起大落而悟出的,是知与行而共同孕育出来的真知灼见,接着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伟大的人。而我属于那种盲目知的人,随想的全当作无知。但愿也能做一个心诚之人,做一个有用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