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县文化馆开展土陶制作免费培训活动,我迫不及待地让妈妈帮我报名。
走进县文化馆土陶制作培训中心——石来运转工作坊,我看到许多小朋友早已聚集在那里,可是老师还没来,所以我就开始参观工作坊。只见别致的桌面上摆放着许多工艺品,有穿着漂亮衣裳的葫芦娃,有五彩缤纷的蝴蝶标本,还有大小不一的石头画……每一件工艺品都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我不由得被老师们精湛的技艺所折服。
一会儿后,只见三个脸上布满皱纹的老奶奶走了进来,她们身穿漂亮的民族服装,看上去非常精神。通过主持人的介绍,我了解到她们就是元江县土陶制作传承人,也是教我们的老师。我注意到,老师们身后都背着一个背篓,里面装着和脸盆大小的圆形转盘,几块尺子般大小不一的木板,这些工具摸上去很光滑。此外,老师们还带着水桶、泥巴和一些灶灰。一位老师说:“这些都是做土陶的宝贝,缺一不可。”
当老师开始动手制作土陶时,我们急忙围坐在她们身旁观摩学习。首先,老师在转盘上撒了一些灶灰,然后取了块拳头大小的泥巴放在转盘上。然后,老师用手轻轻一捏,用小木板轻轻一打,脚趾微微踩动支撑的轮轴,几分钟后,一只漂亮的花瓶成型了。我们惊叹不已,没想到一块不起眼的泥巴,经过老师简单揉捏后,便变成了花瓶。
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动手试一试。在老师的指导下,我笨手笨脚地学着老师的样子,先撒上一层薄薄的灶灰,然后小心翼翼地把泥巴放在转盘上,用手一捏、一打。可是,不管我怎样做,泥巴就是固定不了,转盘似乎和泥巴水火不容,任凭我如何用力都不听使唤。我不耐烦地扭了扭身子,暗暗叫苦,土陶制作看着简单,没想到实际操作竟然这么难。
看着旁边的小朋友也和我一样狼狈不堪,我只好再次请求老师帮忙。老师一边教我一边说:“土陶制作不是那么容易成功的,必须经过上百次训练,一定要有恒心和耐心。”话音刚落,只见顽皮的泥团在老师手中已成堡垒形。老师又向泥团上洒了一些水,然后将大拇指直插泥巴中心,另外几根指头则轻轻地捏住外围,逐渐向上拉,不一会儿,泥巴出落得“亭亭玉立”,又高又苗条,成了标准的瓶状。我更佩服老师了。
第一次参加土陶制作培训活动,虽然没制作出精美的花瓶,但通过实践,让我对土陶制作这项传统技艺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懂得了做任何事情都不容易,必须坚持不懈,用心去做才能获得成功。
点评:小作者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动作、语言等,将老师制作土陶时的得心应手和我及其他小朋友尝试制作土陶时的笨手笨脚、狼狈不堪描写得生动有趣。从文章中可以看出,小作者是一个观察认真仔细又很用心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