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古人之气节 - 作文大全

作文大全

《将进酒》古人之气节

来源: 作文大全2024-08-13 11:57:54
导读: 《将进酒》——论官场之“气节”气节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品质,源远流长流传至今,古人的气节也值得我们去钦佩,看完《将进酒》,中国古代封建制度下种种的不甘与委...

 《将进酒》——论官场之“气节”

气节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品质,源远流长流传至今,古人的气节也值得我们去钦佩,看完《将进酒》,中国古代封建制度下种种的不甘与委屈一一在我脑海中展现,是什么支撑着华夏不倒,是什么支撑着那些英雄的自甘其苦和自得其乐?是他们的最想守护的——“气节”

文臣之气节——“平”亦是“国”?

“古来圣贤皆是客,惟有饮者留其名。”古代的官场政治,主要是靠文臣筑起了半边天。毫无疑问的,他们在官场与朝代的更迭之中,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上至皇帝的起居生活,下至百姓的家中余粮,皆是这些书生们每天要考虑的东西。在隋朝之后,官员们的来源基本都是依靠科举制,然而官场上最不缺乏的就是贪官与奸臣们,其中最为厉害的以秦桧为例,甚至可以影响到朝代的更迭,他们便是我们刚刚进入官场的书生们的第一个需要忧虑的点了。

一派是随波逐流,将自己变为同样的角色,只要不遇上清明的内阁首辅和野心勃勃的主子,基本从此衣食无忧,做个默默无闻或是遗臭万年的人“安然”乞骸骨告还;另一派则凄苦许多,坚持清正廉洁两袖清风,即使家徒四壁却每天鞠躬尽瘁为国家和皇帝而呕心沥血。正常人都选前一种,毕竟最重要的是填饱肚子而不是把自己奉献给国家。但是历史上就是有这么一些人,以勤俭过头的海瑞为首的不趋炎附势的文臣,他们遵守的是心中的“气节”。什么是气节?是他们所坚守的看似虚无缥缈的东西,但是却烙印在每一个清官心中的刺青。他们可以为了国家为了皇帝,宁愿自己饿着肚子也要让国家繁盛无忧,这是我们应该敬佩的地方。

对于一些生的不是时候的文臣来说情况则更为尴尬。这个特殊的时候指的就是朝代更迭政局动荡的时期,文臣们陷入了一个十分进退两难的境地,究竟是在新的朝代继续发光发热,为国家太平做些贡献,还是坚守道义,誓死反抗新皇的统治?可能有人就认为第一个选择更好,既不用受苦还能助力天下太平,搞不好换个皇帝情况更好呢?而事实上,即使历史已经向我们证明换个朝代也许确实是大势所趋,但依然有文臣誓死抵抗,誓不投降,从南宋的文天祥,到明朝的顾炎武等,是为了内心的坚守的气节,而留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我们华夏民族特有的,从古至今传下来的精神品质,对于古代的文臣来说,这就是支撑他们说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的东西了。

古来圣贤皆是客,也皆是死,我们不得而知。“唯黄昏华美而无上”,谁知道在明堂欢宴 的背后,是多少气节文臣,用乃至生命堆砌出的破盏击筷呢?

将士之气节——“反”亦是“协”?

“萧关闻边笳,铁蹄逐寒水。”将军们和士兵们负责守卫边境,防止游牧民族的入侵,观览史书,可以看见武将的英姿飒爽,沙场征敌,却不见背后的苦恼。

古代行军打仗,最重要的便是粮食的供应,然而并不是你边部说要粮食户部就拨给你多少的,大多数时候需要那些将军费劲心思,和随军太监以及户部那一群老油子几经周旋,才能勉强搞到军晌,并且这些军晌也不一定就是好的齐全的,会有各种各样的贪污,导致最后发到的军晌仅仅是腐烂的稻米,士兵们根本吃不下。

这就是士兵们的烦恼之一,而对于他们来说,每天干的是把脑袋绑在裤腰带上的差事,得到的报酬却只是发霉的稻米甚至是饿着肚子,这样打起仗来更加没有精力,更加没有热血。

“老将秣马行,瀌雪征衣重。” 对于将军们来说,这份差事则显得更为尴尬,这种矛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在将军与朝廷之间,皇帝一方面希望自己的边境不要收到侵犯,另一方面也不希望将军的权势过大,不要拥有机会*。其实说实话,*的将军这种例子几乎每个朝代顶多了也就几个,只要以唐玄宗为例的皇帝自己不作死,叛军们基本都是没机会的,当然这里除去朱棣这个例外。所以将军也要费劲心思控制自己,一方面为皇帝打*,一方面还要受皇帝猜忌,可谓是十分心累了;另一个矛盾就体现在将军们之间的矛盾了,这种矛盾主要是因为粮食和荣誉两方面的因素,作为将军们大家会互相帮助,共同抵御敌人,但会形成一种微妙的平衡,在矛盾一存在的前提下,这种平衡便显得尤为重要,皇帝一般不会单独授予一个将军什么进爵的称号,他要担心其他将军们的热情和积极性。如果有个昏庸的皇帝,按照自己的心意来,那么被授予的将军非但不会高兴,反而是惶恐,这意味着在未来的时间里,将不会收到其他人的任何援助。

武将这种吃累不讨好的职业没人想干,但不得不有人去干这份差事,对于他们来说,得胜便是得胜,一朝失足却有可能带来千古恨,头顶上始终吊着宝剑,却能够为了气节,甘愿委屈自己,去换得远处都城内,皇帝和百姓的一片安静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