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忧”情怀 - 作文大全

作文大全

杜甫的“忧”情怀

来源: 作文大全2024-08-21 23:09:00
导读:今年暑假,我有幸读了《孤独的先行者,杜甫的封圣之路》这本书,使我对杜甫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主要体现在一个“忧”字上,所谓“忧国忧民”。要...

今年暑假,我有幸读了《孤独的先行者,杜甫的封圣之路》这本书,使我对杜甫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主要体现在一个“忧”字上,所谓“忧国忧民”。要说中国古代最富“忧国忧民”情怀的诗人,杜甫无疑是其中之一。

杜甫的一生并不平坦,经历了“安史之乱”的他见证着唐王朝从繁盛走向衰败。

早在“安史之乱”发生前,杜甫就用他冷静的双眼看清了掩盖在帝国繁盛表象之下的腐朽:朝中奢靡之气盛行;唐玄宗无底线地宠爱杨贵妃,放纵杨氏家族嚣张跋扈;贤能之人的逐渐远去……这些都使杜甫无比担忧。以至于与好友登慈恩寺塔时,放眼美丽景色,其他人的诗主旨都是:身处如此绝顶,如升入虚幻与世隔绝、顿悟佛法。唯有杜甫写到:“自非旷士怀,登兹翻百忧。”他从秋日的黄昏中望见秦山破碎,泾渭难分,仿佛象征着唐帝国的未来。

紧接着一场严重的自然灾害加剧了社会矛盾,杜甫的担忧很快变成现实。阴雨连绵了六十多天,京城房屋被大面积摧毁,成千上万的人无家可归,亲友之间哪怕是近在咫尺却也如相隔银河。水灾还摧毁了农田里的庄稼,饥民遍野。人民如此,宫廷贵族却依然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北地罕见的金橙金桔,只是豪门宴饮的寻常之物,所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而皇帝对群臣外戚赏赐的数以万计的粟帛,其实都是用皮鞭从贫寒的百姓家中搜刮而来的,转而成为大臣的奇珍异宝“尔俸尔禄,民脂民膏。”

天宝十五年,“安史之乱”爆发,杜甫的人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一次偶然的遭遇,他回到了长安城,叛军烧杀抢掠,鸡犬不留,昔日一派繁盛景象的京城已经破碎不堪。春天,花草一样盛开,只是如今的他已经城陷家亡,妻离子散,物是人非的惆怅让杜甫难以自遣,只好化作一首《春望》发泄内心的无奈:“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出了多少包受战乱之苦人民的心声。至此,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已经展现得淋漓尽致。

其实,若要追溯杜甫能如此“忧国忧民”的原因,仕途的不顺算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杜甫在长安求官十年,铩羽而归,反而成就了他对时事的冷静洞察。他目睹权贵的骄奢淫逸和政治的黑暗内幕,又沦落下层社会,深知并饱尝民间疾苦,对社会弊端亲有体会。长安的现实让曾经怀揣少年梦的杜甫不断成长,他开始关注世间疾苦,哀叹王朝衰败,最终成为了苦民之苦,为民代言的“忧国忧民”的大唐诗人。

杜甫,他的仕途,充满坎坷,崎岖不已;他的梦想,屡遭打击,实现无望;而正是这些不平坦、不如意,造就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造就了他“诗圣”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