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事集锦
导读:大家知道“吾爱吾师,更爱真理”这句话出自哪里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名人故事,欢迎参考阅读,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篇一:奥斯特洛夫斯基坚强练习写字奥斯特洛夫斯基只有手腕能活动,眼睛又看不见,写字很吃力,也很慢。他躺在床上先构思整部书的轮廓,并把每章每节想好,再由他口授,妻子亚拉为他记录。时间长了,这也不是个办法,一旦妻子不在就写不了啦。于是他要人用硬纸板做了一个框子,在上面刻成一个个方格,把稿纸放在下面,然后用手摸着框子自己写。
夜深了,只有他房间里传出写字的沙沙声。他不需要光,只要大脑和手就够了。他不停地写下去,写好一页就用僵硬的左手颤颤抖抖地抽出一页。为了避免一行字写到另一行里,他的铅笔从来不离开纸。每天清晨,当妻子醒来,写好的稿纸已散落一地。她赶忙帮他拾起来理好。这时,妻子发现,睡着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嘴唇上有一层淡淡的血痕。显然,这是为了抵抗病痛的折磨,忍痛写作而咬出来的……
最后他完成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作。
篇二:吾爱吾师,更爱真理罗蒙诺索夫是俄国18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
1738年,27岁的罗蒙诺索夫正在德国马尔堡大学学习。有一天,该校校刊《德国科学》杂志发表的一篇论文中,点名批评了当时欧洲大名鼎鼎的沃尔夫教授。而更为令人惊异的是那篇论文的作者竟是沃尔夫的得意门生--罗蒙诺索夫。因此,这件事立刻掀起一场轩然大波。
罗蒙诺索夫成了众矢之的。有人咬牙切齿地骂他是忘恩负义的小人,有人毫无顾忌地指责他是不知天高地厚的狂妄分子,还有人冷嘲热讽地说他是踩着老师的肩膀往上爬。在这些唇枪舌剑面前,罗蒙诺索夫没有畏缩,也没有以牙还牙,而是以非常耐心诚恳的态度向大家解释。他认为在科学的大道上,必须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勇于走自己的路,才会成为一个有出息的学生。作为学生,毫无疑问,应当认真、虚心地向老师学习,但对于老师那些不正确的东西,绝不能盲从。他由衷地说:“我爱我老师,但我更爱真理。”
篇三:出路是靠自己打开的李远哲能取得今天的成绩,离不开严格的家教,更离不开他的勤奋努力。
李远哲3岁开始识字,每学一个字,他就从报纸,图书上把这个字给妈妈指出来,日积月累,小小年纪,他已认识很多字,能读书看报了。李远哲从小酷爱读书,父母给的零花钱他都买了书籍。
李远哲在新竹读的小学,那时他的成绩就非常优异,后来上了中学,他最感兴趣的是化学,无论是钻研化学原理还是做化学实验,往往一坐下就忘了时间。
端阳节一天,茅以升身子躺在床上,心儿却飞向了秦淮河。他多么羡慕自己的小伙伴啊!
晚上,小伙伴回来了,一个个无精打采,眼泪盈眶。茅以升很是奇怪,一问才知道,原来秦淮河上出了事。由于看龙船的人太多,把一座叫做文德桥的古老拱侨给挤塌了,许多人掉到河里淹死了。
这太不幸了。茅以升直愣愣地望着天花板,好半天才说出一句话来:“我长大了一定要学会造桥,为大家造最结实的桥!”
从此,茅以升的头脑几乎被桥占据了。他出门只要见到桥,总要上上下下看个仔细;读书读到有关桥的内容,就立即将其抄在本子上。他收藏的各种桥的图画、照片,更是数不胜数。因为这个,他还得了个“小桥迷”的绰号呢!
篇七:伽利略的善问催使了他的成功伽利略是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他在力学上的贡献是建立了落体定律,发现了物体的惯性定律、摆振动的等时性、抛物运动规律,确定了伽利略原理。他在比萨大学读书期间,就非常好奇,也经常提出一些问题,比如“行星为什么不沿着直线前进”一类的问题。有的老师嫌他问题太多了,可他从不在乎,该问还问。
有一次,伽利略得知数学家利奇来比萨游历,他就准备了许多问题去请教利奇。这一次可好了,老师诲人不倦,学生就没完没了地问。伽利略很快就学会了关于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等方面的知识,并且深入地掌握阿基米德的关于杠杆、浮体比重等理论。
美籍中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说得好:“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问是问号。”因此,要想在学业上有所建树,必须有好奇之心,善问之意。
篇八:张海迪的一个小故事五岁的张海迪因患有脊髓病,无论做什么事情她都只能在轮椅上进行。不久,她做了一次手术,手术后她只能一动不动躺在床上,可她仍然刻苦学习知识,她从镜子里面看书。就这样,她自学了小学、中学的课本,后来又开始自学英语。她对自己要求严格,因此进步很快,渐渐地,她开始替有关部门翻译英语资料。有一次,她翻译了《海边诊所》。当张海迪捧着厚厚的翻译稿来到出版社时,老编辑被她深深地感动了。
张海迪给自己立下一个规定:每天背熟10个单词,如果背不全,就狠狠地咬几下自己的手指。
古人曰:今日事,今日毕。这可见古人是多么注重今日的事情今日完成,可是现在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的人做事总是拖拖拉拉,今日的事情总是拖到明天去做,甚至托到后天。有些人遇到一些挫折,就闷闷不乐的,他们不知道,只有经受住严峻的考验,并且对自己充满信心,才能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