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在村头再看上一场露天电影,那该是怎样的一种幸福啊!
黄昏,伴着落日的余晖,我走在村间的小路上,不禁想起儿时那一幅幅街头看电影的画面。
许多年前,村里每年都会放几场露天电影。放了学,一群孩子背着书包晃荡晃荡地往家走,若是老远看见有人在十字路口挂上那面又白又宽的幕布,那感觉就像是过年一样异常兴奋。原本漫不经心踢石子的我们,立即欢呼雀跃,手舞足蹈,在大街上放开嗓门四处吆喝:“放电影喽!放电影喽……”真恨不得让全天下的孩子都知道。接着,我们飞奔到幕布前,缠住放映师问个不停:“放什么电影?打仗吗?有《葫芦娃》吗……”
天渐渐黑了,这预示着我们最快乐的时刻即将来临。妈妈喊我回家吃饭,我兴冲冲跑回家,急急忙忙坐到桌前,端起碗,“咕咚”几声,没用筷子就把粥给喝完了。接着,把碗一推,抓起一只小木凳就往外跑。身后,妈妈对着我大喊:“别跑,别跑,再吃一碗!”“占座位哪!”一眨眼工夫,我早就跑远了。之前和另外几个孩子打赌看谁先到,我自认为十拿九稳得第一,可每次当我飞向街头时,都会发现一两个摇头晃脑的家伙乐颠颠地坐在那里了。
天已经黑了,却迟迟不见放映师的踪影。或是去吃晚饭了,或是和谁唠家常去了……我们个个都等得不耐烦了,七嘴八舌,抱怨着,猜测着。
空气里弥漫着糖葫芦的甜味和新炸的玉米花的香味。卖瓜子杏仁的吆喝着,拿着小棍棒的大孩子玩闹着,等急了的小孩子哭喊着,什么声音都有。终于,放电影的来了!全场寂静,个个稳稳地坐在凳子上,齐刷刷朝那面又白又宽的银幕投去期待的目光。
电影没放几分钟,孩子们便都坐不住了。此时,最快乐的不是看影片里的镜头,而是模仿那些镜头打闹。那天,放的是抗日战斗片《地道战》,伴着银幕上的枪林弹雨,我们就在下面上演了一场“山寨版”的游击战。我们分完组,几个演日军的孩子装成“扫荡的鬼子”,手执玉米秆,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我和另外几个“小八路”便布好包围圈,全然不顾干净与否,实实在在地趴到路边的土沟里,等待着敌人自投罗网……
欢声笑语似乎还在昨天。而今,村间小土路已变成了水泥路。乡间的夕阳下,早已无人再来支起宽大的银幕,吸引孩子清澈的眼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