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光养晦者,如平缓的溪流,身映蓝天白云而默默流淌在低谷之间,迂回曲折,极尽回环阴柔之美;拍案而起者,如飞湍瀑流,奔腾在万仞高峰之上,崖转石,一泻千里,彰显雄健阳刚之美。
韬光养晦者,如攀爬在角落里的藤蔓,不动声色地孕育着属于自己的果实;拍案而起者,如屹立于高山之巅乱云飞渡仍从容的苍松,以傲然挺立的不屈身姿对抗狂风暴雨。
韬光养晦者,总是低调处事,潜心蛰伏,养精蓄锐。他们凭借冷静的头脑,纵观天时地利,知己知彼,待机而动,最终厚积薄发,有所作为。
勾践就是一名韬光养晦者,他曾卑事夫差,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积聚力量,发愤图强,最终“三千越甲终吞吴”,洗刷了昔日受到的耻辱;刘备也是一名韬光养晦者,他曾寄人篱下以种菜来掩人耳目,也曾以“一震之威,乃至于此”的借口掩饰“匙箸落于地”的“英雄之惊”,从而达到出其不意、一击即中的目的。最后,成就了蜀汉大业。
拍案而起者,总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大义凛然地伸张正义,大气磅礴地仗义执言,救困扶弱当仁不让,回击邪恶怒不可遏。
闻一多先生拍案而起,横眉怒对*的手枪,他“拍”出了革命者嫉恶如仇的勇气和胆魄,“拍”出了反动派的丑陋嘴脸;苏伟在气候峰会上因不满主办方越俎代庖的行为,愤然拍案而起,他“拍”出了中华民族的尊严与气节,“拍”掉了发达国家嚣张的气焰。
韬光养晦奠定了“拍案而起”的坚实基础,“拍案而起”体现了“韬光养晦”的效果和价值。二者既不相悖,也不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相生相长。韬光养晦不是丧失原则、丢掉尊严,不是一味地隐忍避让、委曲求全,而是一条养精蓄锐、善于守拙的智慧之道。只有通过韬光养晦,才能获得“拍案而起”的力量,增强“拍案而起”的勇气,创造“拍案而起”的条件,瞅准“拍案而起”的时机。拍案而起不是头脑发热的冲动表现,不是不顾后果的意气用事,而是蓄势已久的真理火山的必然喷发、正义浪涛的奔腾咆哮。
韬光养晦者需要拍案而起者的勇气和刚性,拍案而起者需要韬光养晦者的理性和韧劲。该隐则隐,当起则起,这才是我们应持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