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怡,吃饭了,快来吃饭了!”我正在观察绿豆发芽,妈妈的叫喊声我哪有 心思理会。于是,唠叨声就不断传来,“这个死丫头,好像这几颗豆可以当饭吃似 的……”
“发芽啦!发芽啦!”我高兴地手舞足蹈,“妈妈,快来看,来看嘛!”我边 说边拽妈妈的衣角。
“发就发呗!” “那你快去看看吧!”我急切地催促道,“快点嘛,快点嘛!” “唉,这孩子,简直疯了,这绿豆发芽有什么稀罕的。”妈妈边埋怨边挪动步子,很不情愿地跟我去看绿豆。 这样的情景在我家经常发生。因为,自从我上了三年级后,我们有了科学课,科学老师经常布置我们做观察实验。于是,我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因为有绿豆、 凤仙花、蚕宝宝……的陪伴,哈,它们真是太“神奇”了!
就说绿豆发芽这个实验吧!那天早上天气有点闷,温度三十度,我把几颗绿 豆泡在水中,然后去看电视。可平常是个“小电视迷”的我,却像屁股上抹了油似 的,不到一分钟,就站起来去看一下,这样站起坐下,坐下站起。精彩的电视节目 一点也吸引不了我,反而感觉那几颗绿豆里像藏着什么宝藏似的,生怕被别人抢 走!最后,我趴在那儿目不转睛地注视着。不知过了多久,我发现绿豆裂开了,钻 出来了一个又细又长的“小魔鬼”。我凑近一看,觉得很有趣,但又很纳闷,于是 出现了前面的一幕,搬来妈妈这个救兵:“这是怎么回事?”妈妈说:“这些绿豆 发芽了,冲破厚实的外壳,就变成这样了。”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那黄豆会怎样呢?有了这个念头,我就撇下妈妈去厨房泡黄豆了。我把黄豆泡 好,然后,我一有空就又趴在那儿一声不响,聚精会神地盯着黄豆,好像会发现什 么新大陆。到了第二天,黄豆也出现了又细又长的“小魔鬼”,不过,豆芽的上头 多了一块,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我又带着这个疑问去请教妈妈。妈妈说:“那是胚根,以后会越长越长,就成了黄豆的根。”我听了,很开心,因为我又懂得了一种 知识。
那蚕豆会怎么样呢?我又把蚕豆泡在碗中,仔细地观察着。一个小时过去了, 两个小时过去了,我多么希望它能快点长出来呀,可是它没什么动静。在一旁看书 的妈妈对我说:“正常的蚕豆需要一个星期才会发芽。”我听了,心里的大石头 终于放了下来。于是,我慢慢地等,有空就去看一下。第二天放学回到家,我正在 专心致志地做作业,只听妈妈急切地喊叫:“欣怡,欣怡,快给你的蚕豆换水, 要不豆子要霉掉啦!”“换水?”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傻孩子,豆子发芽 需要水分、氧气和温度,你给它换上新鲜的水,就等于让它吸收到了新鲜水和氧 气。”“哦,原来如此!还挺有学问呢!”我按妈妈说的要求天天给蚕豆换水,结 果到第四天,蚕豆的皮裂开,发出了一颗小芽,白白的,小小的,皮很软。到第六 天,白白的蚕豆小芽长大了,小芽的底部呈“U”字形,多可爱!
从那以后,蚕宝宝、仙人掌、凤仙花……它们都被我请进了家门。小豆芽,使 我爱上了做观察实验,更把我领进了科学之门!
【点 评】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小作者在亲身观察三种豆子的发芽后,有惊 喜,解疑问,增知识,长见识。小作者在构思上采用先扬后抑的方法,先描写绿豆 发芽时颇感惊喜的场面,然后用“这样的情景在我家经常发生”一句引出下文,衔 接自然,语言朴实生动。小作者一连做了三个实验,充分体现了小学生好奇心强, 求知欲旺的心理特点。文章最后点明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