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旧街南边的老房子,我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脚步。这里的铁门已经生出了暗红色的花纹,墙上的爬山虎静静地缠绕着,仿佛纠结在心中的往事……
我们家算不上书香世家,充其量只能说是有几个读书人。“*”期间,我们家被打上了“右派”的标志,太爷爷常被当作“牛鬼蛇神”拉去游街示众。“*”结束之后,太爷爷虽被平反,但是那些经历却始终留在记忆深处,不能磨灭。这些都是在他老人家去世后,我从爷爷那里得知的。
印象中的太爷爷可不是个和蔼的人。他总是板着一张脸坐在老院里,就连温暖的阳光也不能融化他身上的森森寒意。而我看见他,总是战战兢兢地问句好,然后就像老鼠遇见猫一样躲进房间里看动画片去了。
我稍大些的时候,太爷爷似乎没那么冰冷了,偶尔他还会冲我微笑,但依旧时常板着脸。我在他面前经过时,总会被他“逮住”。然后,他就教我背各种诗词。那个时候,课本上也有古诗,但大多是五言绝句,而太爷爷却硬逼着我背那些七长八短的句子,像什么“沉思往事立残阳”“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对我而言,这些都是最“可怖”的梦。所以,我还像小时候一样,一见到他就脚底抹油开溜。
那时的我并不知道,这些对我而言莫名其妙的句子,曾经是怎样为那位遭受不公待遇的老人撑起一方心灵的避难所。
之后的一些年,我在县城的中学里求学,几乎很少再回到太爷爷的老院子里,直到那一天……
记得那天格外冷,明明是秋高气爽的季节,却透出一股寒意。回到家中,爸爸告诉我,太爷爷快不行了。那一瞬间,我惊诧万分。那个经常板着脸的人也会老?那个经常板着脸逼我背诗的人也会老?是的,我忘了,他也会老。
待我与父母赶到老院子时,爷爷说太爷爷要见我。我连忙赶了进去。老人几乎已经不能动弹了,嘴唇抖动着说不出话。我凝视他的目光,那里藏着多年来被我遗忘的慈祥。忽然,他不知从哪里来的力气,颤颤巍巍地从身边拿出一方裹有东西的格子布交付于我。我望向老人,他双眼中蕴含了太多我不懂的情感,有期盼,有鼓励,有慈爱,有……
待老人后事结束后,我打开那方格子布,里面静静地躺着一本《纳兰词集》。书的封面已有些破落,页面也有些泛黄。我鼻头发酸,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滋味。老人最后留下的竟是一本诗集,而我之前,却一再拒绝他的好意。
现在想来,格子布里不仅仅是一本诗集,更是老人留下的一方精神家园和一份缄默的爱。
【点评】本文截取了两个和太爷爷见面相处的生活片段,时间跨度虽大,但太爷爷的厚重形象在回忆中依然可见一斑。作者构思巧妙,立意高远,开头场景描写营造叙事氛围,引人入胜;篇末点题恰到好处,格子布里传承的是家族信念,亦是人生宝贵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