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国庆节到了,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好不热闹。在国庆长假的第一天,妈妈带着我去看了一部十分有意义的电影——《我和我的父辈》。
作为“国庆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我和我的父辈》要比《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更着重于表达家庭、长辈等涓涓细流的个体生命。
《我和我的父辈》表现的是浓浓的父子情。第一篇章讲的是:为了保护人民群众,吴京演的冀中骑兵团团长马仁兴故意发错情报。虽然保护了人民群众,但在这同时也让他的儿子马乘风(一名通讯兵)与三个战友面临一个团的日本军呀!看到这里,我已经怒容满面:这个团长为什么要让他的儿子去送死?都说父爱如山,《我和我的父辈》电影讲的也是父子情,可他哪里爱他的孩子了?
就在我感慨之时,电影上的场景已经换了。马团长的爱马“大掌柜”自己跑了回来。马上本应骑着马乘风,但现在却空空如也⋯⋯马团长摸着“大掌柜”身上儿子的血,他狠狠的拍了它一巴掌,然后一句话也没说,径直走进玉米地深处:从一开始光流泪不出声,到后来的压抑着哭,最后成了狂风骤雨般的嚎啕大哭,无一不让人心酸。这时我才明白:原来我错怪他了,马团长并非不爱自己的孩子,而是把这份爱深深地埋藏在了心底⋯⋯
这种决择的残酷,非大忠大勇,大仁大义之人无法做出。舍小家为大家这种牺牲精神,千百年来不一直都是中华儿女血脉传承的基因吗?
一转眼到了结尾。马团长带领200名骑兵埋伏在草丛里,以传统的骑兵战术从后方冲杀日军,不畏牺牲,将日军打得落花流水。正所谓“仇人相见,分外眼红”,马团长见到杀害自己儿子的凶手:日军首领大佐,眼睛蒙上一层薄薄的水雾,咬紧牙关,拿着一把带刺刀的枪,向大佐刺去。“噗哧”一声,大佐的身体被刺穿。马团长将枪拔出,嘴角流露出一丝不屑。紧接着,马的前蹄高高抬起,嘶鸣不止。马团长看向远方,仿佛在跟远在天国的儿子说:“儿子,我替你报仇了!”
在祖国与儿子之间,马团长选择了前者。 “父辈与爱,守护未来”,每一代父辈都用奉献和指引薪火相传,这都是为了守护祖国的未来!虽然这是以父子情感为主线的电影,却无不凸显着我们国家从战争一步一步走向繁荣昌盛的艰辛,和人民的伟大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