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有三处房子,一处在现居住的宜城欣阳苑小区,另外两处在徐舍镇的农村。每逢节假日,爸爸带我去看望爷爷奶奶,也就能看到那两处房子,一座是两间的旧平房,另一座是两间两层的小楼。
我随遇而安,从不考虑房子的好坏,只觉得各有特点。可是爸爸却对房子情有独钟,经常感慨地向我讲诉房子变迁的故事,使我对它们有了更多的了解。
这平房很不起眼,和左邻右舍的平房连在一起,黑瓦白墙,留着两个小窗洞。不过,那墙角厚厚的青苔和磨得光溜溜的青石板门槛,印证了它的古老和曾经的贡献。爸爸说,这房子是1968年建造的,当房子落成时,祝贺的人们对爷爷说,这房子一步到位,这辈子再也不用造房子了,爷爷一直引以为豪。爷爷在这房子里和奶奶结了婚,爸爸就在这房子里出生、长大。走进这房子,可以看见三角形的房顶高高耸起,木头做的梁柱和椽子由于时间的久远已经发黑,泥土地面灰暗潮湿。墙壁上,留下很多斑驳凹陷的砖痕。爸爸说,这造房的砖头很单薄,里面靠泥沙填装支撑,墙壁被台角一撞,甚至用力打一拳,就会凹陷进去。我曾问爸爸为什么不用水泥砌墙呢,爸爸笑着说:“那时候哪来的水泥钢筋啊!”
可是没想到后来二十多年的时光,村上的人们不光造起了平房,而且陆陆续续地建造了楼房。在1990年的时候,爷爷奶奶为了赶上时代节拍,又不得不辛辛苦苦建造了第二处房子——两间两层的楼房。在这楼房里爸爸妈妈结了婚,生了我。爸爸说,当时爷爷曾讲,这下造了楼房总可以了吧!还会有什么新花样?但是没过十年时光,1999年,爸爸就在宜丰街上买了商品房。当时爷爷和爸爸还吵了一回,爷爷不同意,说楼房是用了黄砖、水泥、钢筋建造的,万古千年不动摇;还说楼上楼下,阳台大窗,称心如意,商品房不比自家的小楼房强。不过,爸爸坚持要买,说房子不光要坚固耐用,关键是要方便舒适。爸爸花光了积蓄,还向亲朋好友借了许多钱,把新房子进行了精致地装修,满以为实现了住房现代化。
“谁也没料到住房变化会这么快!”在2005年,爸爸一遍又一遍地感叹着这句话,惋惜地卖掉了宜丰的商品房,又在宜城购买并装修了现在的三室两厅房子。爷爷听到消息赶来看房,没想到这次爷爷不再反对,而且一个劲地评说新房买得好:小区环境优美,物业管理叫人放心,附近有学校、菜场、医院,设施齐全,真是称心如意。我记得当时爸爸打趣地说:“这下我再也不要考虑房子了。”爷爷笑着说:“难说,社会发展太快,谁能预料得到!”
嘿!我长大了要住什么样的房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