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九点刚过,600米海拔的高山上,两位七旬老人便开始忙碌了起来。伴着翻炒声和油下锅的噼里啪啦声,一阵香气从老人家里传来。荤素搭配的菜整整齐齐地摆在了餐桌上,有自家的土猪肉、青菜和豆腐等等,荤素搭配的恰到好处。
但是老人并没有坐下来静静地享受这顿佳肴,而是马不停蹄地将菜装进打包盒里,嘴里还念叨着:“这菜要淡一些,他们喝水没那么方便。这米饭可得多装点,昨天就全都吃完了,饿着肚子可不行,让他们吃饱点。”老人的手脚很麻利,熟练地打包完毕,把饭菜和碗筷里三层外三层地裹好,装进自家的大筐里,那竹竿挑着,担在肩上便准备出发了。
崎岖的山路蜿蜒曲折,邹妙富和妻子邹兰芳踉踉跄跄地走着。20多斤的饭菜,5公里的山路,对于两位七旬老人而言,并不轻松。邹大妈左眼失明,右眼也只有0.4的视力,看东西十分模糊,平日里很少出门。即便如此,这两位老人依然坚持自己挑着饭菜徒步送去。
邹妙富扛着扁担,步伐却走得很快,老伴在身后紧紧地跟着。记者忍不住问他们:“您走这么快,是希望早点把饭送到吗?”老人朴实地一笑,点点头说:“是啊,我怕饭凉了。”
将近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终于快到了。长虹乡真子坑村卡点的值守人员远远地看见了两位老人,便一窝蜂地迎了上去,接过老人身上的扁担,一连声地道谢。虽然他们的脸庞大半被口罩遮住,笑容和感动还是忍不住从眼睛里溢了出来。
为了整个村子的安全,他们选择坚守在这里,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作为村子的最后一道防线。他们是村子的保护神,是隔绝病毒的监督者,也是奋战在前方的最勇敢的人。
但是,他们并不是孤军奋战,每当新的一天到来,他们站在自己的岗位上,远远地眺望那座高山时,他们会想到:有两位老人,在为了他们忙碌;有两位老人,还深深地牵挂着他们;有两位老人,不畏山路艰险,为他们送来热气腾腾的午饭。 揭开锅盖,饭菜还冒着蒸汽,猪肉肥瘦相间,绿油油的菜乖巧地躺在包装盒里,诱人得很。大家纷纷拿起碗,夹起热乎乎的菜,大快朵颐。这饭菜驱走了大家值守的疲劳,更为冬日里的心送去了温暖。还没吃饭的老人则静静地站在旁边,欣慰地看着聚在一起吃饭的值守人员。时光在他们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纹路,皱纹已经悄悄爬上他们的脖子,手上的老茧也存在了很久。但是他们的眼神是那样明亮,饱含着欣喜与自豪。
他们虽然年龄大了,身体状况也不如当年了。但是作为老党员的他们,仍然时刻想着人民,想用自己的双手为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贡献出一份力量。他们不能穿上防护服抗战在第一线,不能在实验室里面研制疫苗,但是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为保护这个小小村子的值守人员们送去了支持。
等大家吃完饭,两位老人默默地收拾好了碗筷,又踏上了回家的山路。为了这顿饭,他们早起便开始操劳。即使身体不好,也日复一日地坚持着。
病毒在肆虐,患病的人数逐渐增多,科研人员日以继夜地进行着研究,医护人员在第一线保护着我们,值守人员也在为我们的安全保驾护航。他们并不是神,他们和我们一样,24小时的精神紧绷状态让他们疲倦,家里亲人的安危也让他们挂念。但是他们选择了坚守在这里,靠的是心中坚定的信念,靠的是必胜的决心,更是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
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很多,在武汉的每一处,在定点医院的每一处,在每个人自家的小区门口,在每个村子的入口,在火车站,在飞机场。他们无处不在,但他们不是无所不能。他们会怕,会累,也会想要退缩,但是身后的人民安危,身后的社会发展,身后的国家担当,是他们前进的勇气,是他们冲锋的号角。
众志成城,共克时艰。这绝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是无数人用自身的行为发出的誓言。他们为需要的人送上饭菜,为定点医院无偿捐献着口罩和防护衣,他们在高山上,在乡镇里,在每一个需要他们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