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过年一定会很喜庆,奶奶会准备很多好吃的,亲戚之间会串门祝贺新春。大年三十晚上,全国人民都会团团圆圆,一起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春节联欢晚会。当零点的钟声悠然响起,举国欢庆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的到来。”二零一九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我坐在书桌前在日记本上写上了这段话。
但疫情的爆发,打破了我的美好愿景。
从未想过在我们的国家,我们的身边会出现“疫情”。我一直生活在一个快乐,温暖的环境里,这导致我在疫情前期肤浅地认为那只是一种类似于流感的病毒,直到后来新闻频道一次又一次循环播放感染上升人数,直到武汉封城,直到感染人数破万,我才感受到了严重性。
因为疫情,我远在广州上班的爸爸*滞留在公司不能回家;因为疫情,全国各地人民都无法出门。有些人开始惊慌,开始抢购口罩,开始囤积药物。有些人甚至因为自己的恐慌情绪而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为。
但即使是这样,即使全国已经有三万余人感染冠状病毒,仍有六千余名工作人员驰援湖北。他们穿着厚重的防护服,高度警惕,认真护理,往往连续工作10个小时以上,吃不上一口饭,喝不了一口水,精疲力竭,却仍然咬紧牙关。她们舍去了所谓的“美”,剪去长发,只为了救护时的卫生与安全。虽然他们时刻面临着被感染的风险,时刻可能颓然倒下,但他们,仍然义无反顾。
即使是这样,即使武汉市疫病严重,但仍有无数建筑工人逆着人潮参与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设。在对工人的采访中,有个山东大哥说他去武汉之前,偷偷地写了一份“遗嘱”。他坦言:“我也怕自己出了什么意外,如果真的有个万一,就让我儿子朝武汉的方向磕个头就行,不用难过。”这位朴实的山东大汉笑了笑,“因为,我本来就是抱着拼死的决心来的。”他把这份工作,当成了自己的使命。那些平凡的普通人,平时里默默无闻地生活着。可一旦国家有难,他们会像磐石一样坚固,像战士一样穿上铠甲,自愿逆行。
17年前,钟南山院士在非典时带领救护人员抗击于疫情前沿;17年后的今天,八十四岁高龄的他仍亲征挂帅,奔赴战“疫”一线。之所以他能在国家、人民最危急的时刻挺身而出,是因为有知识技能与经验作后盾。我们青少年应该用知识武装自己,像钟南山院士一样,在危急时刻可以帮助人民,帮助我们的国家。
钟南山院士以及千千万万的医疗工作者夜以继日奋战在一线。正是因为有他们的负重前行,才会有我们的舒适安逸。我们要致敬要学习的,是医疗工作者,是千千万万为国为家奉献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