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忙时,爸爸妈妈到地里干活儿,我也跟着去了。在平整土地打埂分畦时,我发现叔叔和伯伯们都在田地两端合适的地方各插一根秫秸或树枝,中间用线连接,然后以线为准打埂。虽然很好奇,但我也没有太在意。不一会儿,爸爸和妈妈也在田地两端插了树枝,爸爸还说:“对准我这边儿,把‘则儿’扎好。”奇怪,爸爸说是把‘则儿’扎好,而不是说把树枝扎好。于是我就问:“爸爸,什么是‘则儿’?”爸爸说:“田地两端插的这两根秫秸或树枝,我们就叫做‘则儿’。”我又不解地问:“为什么叫‘则儿’呢?”爸爸不耐烦地说:“干农活儿一天到晚累得要死,从来也没有想过它们为什么叫做‘则儿’,反正大家都知道它的意思,谁会有那份闲情逸致去穷追它的来历呢!总之就是为了使整出的田埂成一条直线。”看着父亲忙碌的身影,我也不好意思再追问下去,只好把这个疑问保留了下来。
回到学校以后,我跑到教师办公室,找到我们学校最有经验、年龄最大的语文老师,问起了这个问题。老师津津乐道地给我讲解:“春秋战国时的《孟子》中有一段话说:‘大哉尧之为君!惟天为大,惟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这段话的意思是:‘尧这个人作为君主,可是太伟大了啊!天下之大,只有尧可以为百姓树立起做人行事的榜样。其他人虽然人数众多,都不能树立像尧那样的名声。”老师又翻出《辞海》,我看到《辞海》中对“则”字的第一解释为“准则、法则”。
老农们为了使整出的田埂成一直线,一定会在田地两端合适的地方各插一根秫秸或树枝,以它们之间的连线作为田埂的基准线。这两根秫秸或树枝,老农把它们叫做“则儿”(基准)。听了老师的话,我才恍然明白,原来这个“则儿”源远流长,起码在春秋战国时期老祖宗就这么叫了,而且一直流传至今。
由此我想到了许多农村的土话中,还保留着大量的古音韵。如“窈窕淑女”中的“女”,咱们土话读“yan”……像这些字,现在很少有人研究了。我想,如果把它们发掘整理出来,一定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现在我还太小,对那些语言知道得太少,还没有能力去研究,等到将来有机会了,我要把这些土话整理出来,供大家了解我们的土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