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家的杨梅山脚下有条小马路,马路对面躺卧着一只巨大无比的大田螺,这里就是田螺山遗址。
田螺山遗址的历史至少与河姆渡同时期,距今约7000年。 外公小时候经常去田螺山抓田螺,只要一会功夫,就能抓住一大盆田螺,晚上一家人悠哉悠哉地吃上美味大田螺。可见田螺山不是因外形得名,而是这座小山包有很多田螺而得名。这些田螺也许是古物种呢,不信,跟我一起来田螺山遗址看看吧!
走进遗址博物馆,苏州园林式的风景,仿佛是为了彰显遗址文化的幽深久远。当然最醒目的还是那只银灰色的大田螺,田螺旁边有一座高楼。我们进入一楼,各式各样的文物尽显其中。出土文物包括无数的植物遗存和动物遗骸,植物遗存有橡子、芡实、菱角、酸枣、薏米、稻米、葫芦、蕨菜等,动物遗骸有狗头骨、牛头骨、鲸鱼肋骨、梅花鹿、四不象鹿、水鹿、龟鳖甲、金枪鱼脊椎骨、犀骨等。可见,当时的田螺山人吃得比较丰富。除了吃的,当时的人们也会打扮了,精神生活丰富多彩。那些刻有精细花纹的骨哨就是用来打猎或娱乐的工具,骨笄则是女性饰品。还有一些纺织工具,如制作精美的骨针,能够缝制漂亮衣服。而更多的还是那些代表着旧石器时代的物品:双耳罐、各类陶釜、人面形釜支脚等,甚至连陶釜内底食物锅巴都被保护起来。我不仅问妈妈:这些锅巴也是文物了?妈妈说当然,几千年前的东西存在于今天,它就是文物。
房屋一角有一扇门,这扇门连接的就是外面的大田螺。田螺内是挖掘现场,里面有出土的船、木桨,木构干栏式建筑遍布整个现场,为了展示需要,保留的桩木底部埋于泥土、上部露头于空中,处半干半湿的状态,保护技术难度极大。将来的一天,这里也会向游客开放,到时候我们能更近距离感受远古的文化了。
田螺山遗址总面积三万多平方米,是依山傍水式的史前村落,遗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高度发达。那些还未挖掘的,甚至还未考证的,需要我们这代人努力学习,在考古这条路上走得更长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