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存在、人类之不同,正是在于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不是绝对性的,也就意味着非属性上的差异,真正的差异来源于人心
长久以来,世界哲学史上普遍存在着一个有意思的问题: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拿中国哲学举例,中国历史起源已久,早于春秋战国时期两个问题之矛盾已然暴露无遗,孟子坚信人性本善,因此他的思想主张是仁政之平等。荀子坚信人性本恶,因而他认为国家应存在等级。我们在此不讨论两种说法孰对孰错,但由此观之人性也是复杂的,而病态也应运而生。
当今社会之病态存在于各种方面,主要有十:娱乐至死、看客心态、习惯性怀疑、审丑心理、社会焦虑症、信仰缺失、暴戾狂躁症、鸵鸟心态、思考恐惧症、炫富心态、网络依赖症、初老症。这其中的大部分问题之来源都来源于人性,而我们今日之任务应不停留在批判,而在于解决。而事情的矛盾根本正是在于人性在人的认知中几乎是不可改变的。在我看来,想改变却也是容易的。问题在于人们需要改变的并非人性,而是心理。人们真正需要做到的也非完全摒除人性,而在于如何不随波逐流、坚持本心。事实上,如果人一直处于病态的环境中,很难不被“污染”。而偶尔的远离人群、反省自身显得尤其重要。古人道:“吾日三省吾身”,以伦理为线,视圣人为楷模方为上上策。
同时,适当的陶冶情操更是修身养性的好方法。时常感知艺术、了解哲学其目的不在于刻意之炫耀,而在于提升自己以达到新的高度,此时眼前的一切便可随意看透,也就是“见相非相”之境界。同时,值得注意的是,陶冶情操所带来更深层的好处不假,但却不是拿来炫耀的资本。我们应在了解之前便确定行为初衷,如果初衷本就是用来追名逐利,虽不可说是从中毫无汲取,但却与初衷背离,这难道不也正是人们所道之病态吗?
此外,社会之病态现象也不可完全归于人性之丑陋,更是在于其人生经历所告诉自己的避免更多伤害的方式。而这其中最大的问题却非人们不知道自己的行为,而在于人们不能意识到这样做的弊端。社会之发展是由无数的人们大胆创新的结果,如果我们的社会开始倡导人云亦云,这又如何不是有违世事呢?可是,在当今社会下,人们却自发性地愈发趋向于此,而在我看来这是人们丧失了精神。而同时,问题并不是不可解决的。一方面,我们要从教育入手,接纳多样思想,从小抓起。另一方面,这是每一个公民应该做到的——多读书,也就是多吸取知识。
综上即为我对于病态社会的分析。一切的起点正是在于生活中人们的错误价值观,如果不及时矫正,其后果也是可想象的。人性可能冷漠,但是别把冷漠当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