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家郑和
15世纪初,大明王朝建造了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巨型海船——郑和宝船,揭开了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序幕,开启了中国航海史上前所未有的辉煌时期,将中华民族的文明远播到亚非三十多个国家。而完成这一伟大创举的人,正是明朝的郑和。
郑和,原名马三保,从小因战争被掳入明营成为太监,之后进入朱棣的燕王府服役。刻苦学一习一、聪明机智的三保深受燕王的信赖,并立下了赫赫战功。朱棣继位称帝后,赐“郑”姓于三保。从此,马三保改名为“郑和”,并升迁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
郑和是回族人,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曾经朝拜过*的圣一地麦加。他们经常给郑和讲述跋山涉水的惊险历程和沿途的异域风情。小小的郑和被父辈的冒险一精一神深深地吸引住了,他一有空就学一习一航海知识和技能,盼望着有朝一日也能远航西洋,朝圣麦加。
终于,郑和等来了这一天。为了宣扬国威和扩展朝贡贸易,明成祖朱棣派遣他最为信赖和赏识的郑和出使西洋。如愿以偿的郑和非常高兴,为下西洋做了充足的准备。同时,他也暗自下定决心,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圆满完成出使西洋的任务。
1405年6月,郑和的船队从一江一苏太仓刘家港扬帆起航,第一次下西洋。船队包括官兵、水手、翻译共二万七千八百多人、海船六十多艘,浩浩荡荡,前往西洋。
郑和的宝船刚驶出大明海域时,一切还 算顺利。虽然有时遇上暴风雨,巨一浪一如山一般横劈下来,扑上甲板,但宝船却丝毫不受这万丈狂澜的影响,依然如履平地。
当他们一行来到爪哇岛时,正好碰上岛内东、西二王在打仗,东王战败。西王的军队误以为郑和的船队是来援助东王的,便对刚下船的他们发动突然袭击,明军死伤近两百人。面对这一突然变故,明军群情激愤,众人纷纷请命,要为死难的将士报仇雪恨。
郑和听闻这一消息,也是震惊异常。但是,郑和很快冷静下来。他知道,明军虽然人多势众,但毕竟身处异乡,行一事不能鲁莽。而且这件事一旦处理不好,会引起两国之间的战争。眼下远洋刚刚开始,如果两国开战,势必会影响大明的国威,破坏整个远洋计划。想到这,郑和摆摆手,示意大家安静下来。他一面吩咐手下人速去探明情况,一面召集手下的大将商量应敌之策。
前去打探消息的人很快回来报告,说是一场误会。西王也知道自己犯下大错,诚惶诚恐,亲自前来谢罪,并送来了六万两黄金作为赔偿。
面对着不知所措的西王,郑和有满腔怒火可发。可他知道,从来外一交一无小事。正确地处理好这件事,对远航西洋和明朝来说,都是一件大事。郑和果断地将此事奏禀明成祖,并建议化干戈为玉帛,将大事化小。明成祖知道整件事的来龙去脉后,虽然下旨谴责了西王的鲁莽行径,但为了两国能永世一交一好,决定不追究此事。
就这样,郑和凭借着冷静、沉着、宽容和大气,和平地处理了爪哇岛事件。这让西王十分敬佩和感动,从此以后,西王每年都专门派遣使者到中国朝贡,两国和睦相处。
正是靠着这种独特的勇气和智慧,郑和在之后的航行中,妥善处理各种应急事件,圆满完成了第一次出使西洋的任务。之后郑和又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出使西洋。1433年,郑和率船队第七次下西洋。返航途中,郑和因劳累过度,在印度卡里卡特病逝,归葬南京牛首山麓,终年六十二岁。
郑和作为明朝的使者,每到一地都受到热烈欢迎,他把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叶等带到国外,也带回了许多当地的特产和珍禽异兽,如一胡一椒、硫黄、象牙、宝石及狮子、金钱豹、长颈鹿、长角马哈兽、鸵鸟等。郑和每次回国,都有大批的外国使一团一随同来到中国,促进了中国与各国之间的文化一交一流和融合。
郑和的航行比哥伦布发现美洲大一陆早八十七年,比达伽玛早九十二年,比麦哲伦早一百一十四年,可以说,他是人类历史上当之无愧的伟大航海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