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人王进喜的小故事 - 作文大全

作文大全

铁人王进喜的小故事

来源: 作文大全2022-09-23 22:10:40
导读:“铁人”王进喜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石油战线上捷报首传,大庆发现了大油田!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立刻飞向了神州大地,也飞进了一个人的心里,他正是石油战线的杰出代表...

“铁人”王进喜

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石油战线上捷报首传,大庆发现了大油田!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立刻飞向了神州大地,也飞进了一个人的心里,他正是石油战线的杰出代表——王进喜。

王进喜,出身于甘肃玉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靠讨饭为生,十五岁到玉门油矿做苦工。新中国成立后,王进喜成为新中国第一批钻井工人。王进喜异常珍惜这得来不易的机会,以巨大的热情和力投入到钻井工作中。他勤劳肯干、吃苦耐劳,积极改进钻井技术,由他带领的钻井队创造了当时月钻井进尺五千零九点三米的全国最高纪录,并荣获石油工业部颁发的“钻井卫星”红旗。

1959年,作为“全国劳动模范”的王进喜到北京参加“群英会”。他看到大街上的公共汽车车顶上背着个重重的壳,觉得很奇怪,问道:“车顶上背的是啥呀?”同行的人告诉他:“因为中国缺少石油,没有石油就没汽油烧,汽车就只好烧煤气了。车顶上背的就是煤气包。”听到这儿,王进喜沉默了。他这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虽然新中国成立十年了,但我们的国家还 是那么缺乏石油!从此,王进喜经常告诫自己,也提醒工友们:“石油关系着国家的命脉,没有石油,工业无法发展,农业现代化也很难实现,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考验,作为国家的主人,我们理应为国分忧,这是我们石油工人的责任!”

1960年3月15日,一列破旧的火车轰鸣而过,载着王进喜和他的一二○五钻井队,日夜兼程地从甘肃玉门油田赶到大庆,一场轰轰烈烈的石油大会战在此拉开序幕。作为石油大会战的主力军,王进喜和他的队伍肩负着让新中国甩掉“贫油”帽子的重任。

一下火车,王进喜第一句话就问:“钻机到了没?我们的井位在哪里?”终于,钻机运到了!大家欣喜若狂。王进喜等不及天亮,就兴冲冲地带领工友们到车站取钻机。一到车站,满头大汗的大伙儿傻眼了——六十多吨重的钻机,沉沉地躺在车厢里,挑衅似的冷冷对着大家。没有吊车也没有拖拉机,只有几辆解放牌汽车,大家议论纷纷,焦急地想着办法。王进喜果断地对大伙儿说:“同志们,眼下我们的困难还 很多,但是,我们不能坐着等,我们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就算用大绳拉,用肩膀扛,我们也要把钻机卸下来,运到井场上安装,早开钻!大家看行不行?”“行!”工友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道,“不能等,就是豁出命来也要上!”大家纷纷摩拳擦掌,找来能撬、能抬、能扛的工具。

在王进喜的指挥下,钻机被拆成几大件,用方木加撬杠,拉的拉、撬的撬,手掌被棕绳勒出了血,肩膀被压得又肿又痛,大家都没有吭一声。就这样,王进喜和他的工友们硬是把六十多吨重的钻机一寸一寸、一尺一尺地运到十五里外的井位上,让四十多米高的井架终于在茫茫荒原上矗立起来。

1960年4月,第一口油井打好之后,钻井队准备往第二口井搬家。在一次意外中,王进喜的右腿被滚落的钻杆砸伤。他顾不上住院,拄着拐杖就连夜回到了井场。谁知,第二口油井正发生井喷,没有重晶石粉,只能用水泥代替,没有搅拌机,水泥沉到泥浆池底,起不到作用。紧急关头,王进喜不顾腿伤,扔掉双拐,纵身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

在他的带动下,工友们纷纷跳进泥池。经过三小时多的奋战,井喷终于被制服了。

房东赵大看到王进喜领着工人没日没夜地干,有时忙得连饭也顾不上吃一口,感慨地说:“你们的王队长可真是个铁人哪!”

“铁人”的名字从此传开了,而蕴藏在他身上的“铁人神”也传开了,一直激励和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石油人奋勇前行。

铁人王进喜的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