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一词语出《道德经》。认为“祸莫大于不知足”,不知满足,进而追求,定招灾祸。知其足,不追求,安于所得,无为无德,反而常常满足。知足才能避免灾祸,才能全生保身。可是如果满足于自己已经得到的,人类社会又怎么会进步呢?
【知足话题作文一:懂得知足】
“虽然有时我们声称自己很快乐,但是最初对生活的热情已经消失不在。”这是《心灵鸡汤》序言上的一句话。虽然很短,却是我们的真实写照。
这本书是小学四年级买的,当时读的时候,没有太大感受。今年暑假,我又读了一遍,却别有一番韵味。
里面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
美国某个小镇上的一位老人过生日,当地的记者也来向这位寿星祝贺,同时采访了他。在采访中,老人说道:“我是这儿最富有的人。”
不久,这句话传到了镇上的税务稽查员那儿。稽查员马上登门拜访他,开门见山地问:“你自称是最富有的人,是吗?”
那老人毫不犹豫地点了点头:“是的,我确实这样说过。”
稽查员一听,马上从公文包里拿出纸笔和登记簿,继续问道:“既然如此,能具体说一说你的财富吗?”
老人兴奋地说道:“第一项财富是我身体健康,别看我七十多岁了,但我能吃能走,身体可不输你喔!”
稽查员有些吃惊,但仍然耐心地问:“你还有什么财富吗?”
老人回答说:“我和我妻子生活在一起将近六十年了。另外我还有好个几聪明孝顺的孩子,这儿的所有人看了都很羡慕,这不也是财富吗?”
稽查员打住他,单刀直入地问:“你没有银行存款或任何有价证劵吗?”
老人十分干脆地回答:“没有。”
稽查员问:“你没有其他不动产吗?”
他得到的仍然是老实诚恳的回答:“没有。除了刚才我说的那些财富,其他我什么也没有。”
稽查员收起登记簿,肃然起敬地说:“老人家,确实如你所言,你是我们这个镇上最富有的人。而且,你的财富谁也拿不走。连*也没办法抽你的财产税。”
是啊,有时快乐确实是与财富多寡、名位高低无关。素衣淡饭不一定比锦衣玉食者不快乐,贩夫走卒不一定比高官厚禄者不快乐。
“别以为前面旗帜飘扬,后面就一定有我追随的脚步,你有你的烂漫,我有我的锦绣。”知足并不意味着我们没有理想没有追求、固步自封停滞不前,知足是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内心与实力后的准确选择。
扣紧的弦可以奏出美妙的音乐,松弛的弦却无法让音符在上面欢快的跳跃;拉紧弓可以将箭圆满射出,过度拉紧的弓却只能遗憾的折断。恰到好处的一池碧水,可以依风举荷;过满的一河水,却带给人们无尽的灾难。所以凡事都应当适度,所谓知足常乐亦是如此。
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生活,不贪心,不要不自量力,平稳踏实的度过每一天,知足,才能常乐。
读完这本书,我走过的也只是我漫漫旅途中的一个开端,但正因为有了这个美好的开端,我相信我能,一定能给我漫长的旅程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知足话题作文二:不知足——追求完美才能更成功】
哈佛的人生理念认为:一个人的目标越高远,那么他的成就就会越大。远大的、美好的人生目标,能吸引人努力为实现它而奋斗不止。每当你懈怠、懒惰的时候,它犹如清晨叫早的闹钟,将你从睡梦中惊醒;每当你感到疲惫、步履沉重的时候,它就似沙漠之中生命的绿洲,让你看到希望;每当你遇到挫折、心情沮丧的时候,它又如破晓的朝阳,驱散漫天的阴霾。一个有远见和目标的人,能在人生目标的驱策下,不断激励自己,从而获得精神上的力量,焕发出超强的斗志。
很多学者都在研究哈佛的教育模式和成功经验,最终,他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哈佛,每个学生都具有:“不知足”的精神。每个学生都知道,只有不知足才能有追求,有追求才能上进,不知足可以激发人不断向前、不断奋斗的斗志。这种永不知足的精神,成为哈佛人的宝贵财富,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政治家、科学家和工商管理精英。
“不知足”是一个人正在快速成长的一个标志。从另外一个层面解读,不知足,就是为了做得更好,是一种不断进取的、精益求精的姿态。这种姿态,不单单适用于学术领域,我们个人的成长、商业的发展、社会*的完善,都需要一种“不知足”的进取和求精的态度。
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一个不断进取的人在学习上、生活上永不知足,才能不断前进,取得成就。人生需要激-情,人生需要奋进,拥有一颗不知足、追求完美的心,才能让自己变得优秀。
西方哲学史上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说维特根斯坦是大哲学家摩尔的学生。某日,大哲学家罗素跑来问摩尔:“你这么多学生,哪个是最好的呢?”摩尔不假思索地回答说:“维特根斯坦。”“为什么?”罗素问。摩尔答:“因为在所有的学生中,只有维特根斯坦在听课时,总是流露出困惑的神色,并总有一堆的问题。”
历史的发展正如摩尔所说,维特根斯坦很快成长为一位年轻而声誉日隆的学者,其名气甚至超过了罗素。于是,又有人问维特根斯坦:“罗素为什么落伍了?”维特根斯坦的回答是:“因为他没有了问题。”
人就要有一种不知足的精神。不知足,才有所得。有的人私欲浓厚,永不知足,处处伸手,是贪心不足。但是,我们所说的不知足,是人人都要有一颗上进心,为事业、为爱好、为自己的追求,永不知足。
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如果想要在未来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哈佛告诉我们:首先要有一颗不知足的心,然后跟随着内心,不断地去探索、满足它,在我们每一次满足那颗不知足的心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在进步,在向成功迈进了。
【知足话题作文三:知足,快乐之源】
我非常认同,要常看看自己所拥有的,不要老去想自己这也没有,那也没有,似乎别人什么都有。老想自己没有什么,就是痛苦的渊薮,而知足,才是快乐之源。
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多了还想多,有一百万了,就想有一千万……正所谓欲壑难填、人心不足蛇吞象。总想如何让自己多起来,自然就要劳神费思、投机钻营、挖空心思,甚至会去不择手段。这样的话,人还会快乐么?
还有快乐么?无论他得到了还是没有得到,都不会快乐,都只能是痛苦。
在如今这个社会,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就在我们住的这个小区,有个富豪经常出入,富豪表面看上去是光鲜的、排场的,可实际上,他痛苦不堪。
为什么?听说,子女在你死我活地争夺他的财产、三个情人都要他天天陪伴、老婆这边要想办法遮掩安抚、生意场上明争暗斗……这个富豪还不到六十岁,可是他全身的“零件”基本上都出现了毛病。如果说这个例子不典型,那么,再看看香港富豪们的家产风波,先后有女富豪龚如心的家财争夺战,有富豪何鸿粲的家财争夺战,有郭炳江、郭炳联、郭炳湘兄弟的家财争夺战,甚至你别看李嘉诚表面上早早对家产作出分配安排,其实他的两个儿子也在暗地里争夺……不能说以上这些富豪不富有,可是他们快乐么?
衡量快不快乐的标准,决不能只看财富只看拥有,而要看观念。知足的人,往往就是快乐的人。
邻居刘大爷,鳏夫一个,穷困不堪,家里除了一台黑白电视机外,基本上是家徒四壁。可是,刘大爷整天乐呵呵的,有说有笑,还经常帮助周围的人。
有人开玩笑说:“刘大爷,你不觉得你活得窝囊么?”刘大爷毫不掩饰地说:
“我是穷,但我不偷不抢,我靠自己劳动吃饭,我满足,我开心,我有什么好窝囊的?”
是啊,知足的人,寡欲的人,什么明争暗斗、斤斤计较、患得患失,统统与他无关,他满足于自己的拥有,高高兴兴,快快乐乐,幸福赛神仙。
古人云:知足者贫贱亦乐,不知足者富贵亦忧。知足是天然的财富,奢侈是人为的贫困。良田万顷,日食一升;广厦千间,夜眠七尺。一饱之需,何必八珍九鼎?七尺之躯,安用千门万户?知足常乐,快乐之源也。
【知足话题作文四:快乐来自于知足】
快乐,是人们常说的,且每个人的心境不同,看待快乐的方式也就不一样。刘禹锡陋室简陋,却能以苔痕草色为乐;欧阳修仕途坎坷,却能以百姓安乐为乐;女排姑娘训练艰苦,却能以为国争光而乐;生活虽贫困,但温馨的亲情能带来快乐······所以说,人世间,快乐无处不在。
但我们却常常能够听到人们抱怨命运的不公,抱怨社会黑暗,抱怨自己的不快乐。贫穷的人抱怨自己不够富有;富有的人却抱怨自己不够*;平凡的人抱怨自己不能成为大众的焦点,引起人的注意;而明星却抱怨自己不能像一个普通人一样平凡的活着。人——总是不断抱怨自己不曾拥有的,却从未知足属于自己的。
有人说,生病就是一个不断知足的过程。当你得了感冒时,才会发现健康的时候有多美好;后来,因为生病而坐轮椅时,才发现虽然感冒,但却能站着也是好的;而后,因每日坐着而生了褥疮时,才发现其实能安稳的坐着也很悠闲;到了最后病重,清醒的时间一天比一天少,才会怀念生褥疮的日子······
人——应学会知足,古人云:“知足者常乐”。只有知足,才会感受生活,感受生活带给你的快乐。如果你还是觉得不快乐的话,那么请想一想那些还不如你的人:当你抱怨鞋子样式老土时,请想想那些没有鞋子穿的人;当你抱怨饭菜不可口时,请想想那些没有饭吃的人;当你抱怨父母不理解你时,请想想那些没有父母的孤儿们……这样,你又没有知足呢?知足的你有没有快乐呢?
人应知足,才能常乐,因为——快乐,来自于知足。
【知足话题作文五:要知足也要不满足】
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没有什么,而要想到你拥有什么;也有人说,不要去想着你拥有什么,要想到你没有什么。细细想来,确实如此。当你失去的时候,不要耿耿于怀,懊恼不已,不如享受自己已有的,也许会轻松许多。当你已拥有了自己渴望的东西,回顾一下,是否失去了什么,还欠缺什么,切忌不思进取。
面对苦难,知足让自己更加愉悦地去克服它。知足常乐,知足,苦难的止痛剂。
双腿瘫痪,终身只能与轮椅相伴,史铁生终究只是个普通的人。他不是神,有过迷惘,想过轻生,但他终究是战胜了自己。尽管自己不能像刘易斯那样在赛场上跨过鲜红的终点线,但自己还有头脑,还可以畅所欲言。他把自己的所思所感,化作一泓沁人心脾的清泉,浸润着世人那干渴的心灵。正因为知足,他乐观地面对苦难,从容地面对死亡。如果当初他屈服于苦难,不懂知足,又何来今天。
“如果这一生不幸,我希望有来生,如果这一生是幸福的,我今生已是满足的了。”是啊,没有高官厚禄,但我有怡然自得、无拘无束,没有健全的身躯,但我有灵活的大脑。知足让自己活得更潇洒。然而,面对苦难要知足,却不代表凡事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锐意进取,不满足于一点小小成就,才可能绽放人生的光芒。
同样的起步,却有不同的终点,原因在于取得成绩时的态度,沾沾自喜终究止步不前。明确目标,更加不懈地为之奋斗,才可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面对成绩,不满足让自己更加充满斗志。“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拿破仑的话告诉我们,不满足是成功的前提。爱迪生用智慧点亮世界,袁隆平用汗水使饥饿远离,贝多芬用血泪感动世界。是什么让他们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是不满足。不满足让爱迪生实验几千次仍不言弃;不满足让袁隆平田间挥汗,几十年如一日;不满足让贝多芬失聪后仍不舍不弃。知足,让伤痛化为力量;不满足,让平庸蜕变为伟大。知足却不满足,让人生的麦田收获迷人的黄金。
【知足话题作文六:知足者常乐】
古人云:“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
知足常乐真的好吗?
曾经听过这样一则新闻:一个考生因高考失利跳河身亡。他的遗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失去了一切,这个世界再没有一条路属于我了,我只能去天堂寻找自己的路。这是一个反面的例子,这更是一个极端。不难想,难道人生只有高考能决定命运吗?高考是人生唯一的出路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高考不是人生的一切。人生拥有的还有很多,有亲情、友情、爱情……上天只不过少给你一次,你也依然可以继续争取。
如果这个学生选择知足,接纳上天给他的,那么他便不会因高考失利而自尽。
当你的生命面临着拒绝和接受的选择时,不妨试着接受它,想想上天给你的幸运,便不会做出后悔终生的事。
古人的:“布衣桑饭,可乐终生”是一种知足常乐的典范。“宁静致远,淡泊明志”中蕴含诸葛亮知足常乐的清高雅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尽显陶渊明知足常乐的悠然;沈复所言:老天待我至为厚也。表达了知足常乐的真实情感。
古代有个胡九韶的考官,每天黄昏时都要到门口焚香,向天拜地拜,感谢上天赐他一天的清福,妻子笑他道:“我们一日三餐就是菜粥,怎么谈得上清福?”胡九韶说:“我首先庆幸生在天平盛世,没有战争兵祸。有庆幸我们全家都有饭吃,有衣穿,不至于挨饿受冻。第三庆幸的家里床上没病人,*没有囚犯,这不是清福是什么?”
可见,知足二字对每一个的重要性。
知足可使生活更加圆满、幸福。
【知足话题作文七:知足云天淡,进取风雨行】
经常想想自己拥有什么,这就是知足;而常常想想自己没有什么,这又是不知足,不满足,不知足不满足就会去进取、追求。人生就是行走于这两面之间的,一方面要知足,另外一方面又要不满足。何以言之?
知足是针对物质享受、生活待遇等方面而言的,是针对名利、私欲等方面而言的。而不满足则是针对理想、事业,精神境界、人格品位等方面而言的。人生这两方面的知足和不满足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
先说说知足吧。人要知足,才会快乐、幸福。社会之大,财富多寡,是不可能均等的。任何社会均有贫富差别,不可能人人生而一样。如果一个人,他老是去往高处看,往上面去比,他必然产生烦恼,产生痛苦,他会总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别人大鱼大肉,他只能粗茶淡饭;别人锦衣绣缎,他只能粗布短袄;别人宝马香车,他只能徒步而行……攀比是痛苦的根源,欲望是人生的大敌。
不去攀比,去除欲望,在生活方面,在名利方面,淡定从容,清心寡欲,你才会感到天高云淡,莺歌燕舞、鸟语花香。知足,而且只有知足才能给你带来快乐、幸福。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穷人往往快乐,富人却常常痛苦。为何?就是因为穷人容易知足,而富人很难知足。
再说说不满足或进取吧。人,毕竟是高等动物,除了吃穿住行这些物质方面的东西外,毕竟还有更高层次的追求:事业、理想,人格修养、精神境界等等。在这些方面,要永远地不满足,要永远地追求、进取。
【知足话题作文八:于知足中品味人生之美】
一位哲人曾说:“有两种橘子,一种大而酸,另一种小而甜。有人拿到大的却抱怨酸,有人拿到甜的却抱怨小,而我拿到小的感激它是甜的,拿到酸的,感激它是大的。”这席话揭示出一个简单的道理:人生应该知足。生活中难免有不公平,也没有绝对完美的事物,只有于知足中品味人生之美,才能体会知足,让我们诗意栖居于尘世。当今世界的人们,竞相拖着疲惫的身躯追名逐利,荣誉、地位和金钱,永无止步,样样都要有,样样都得优秀于他人。何必为自己不如别人而自怨自艾呢?何必于尘世中因为不满足而忙碌劳顿呢?想想那些因知足而诗意栖居生活的他们吧。南山脚下簇簇金菊簇拥的陶渊明,瓦尔登湖畔伴着野鹜诗意栖居的梭罗,吹弹赋侍,清高飘逸的竹林七贤....。.因为满足于自己高洁品行与闲适,他们生活在与世无争的生活状态,他们如同江南的一缕柔波,诗意地绽放出人生的华彩。较之那些不知足,拼死向上攀爬,追逐金钱名利,过着浑浑噩噩生活的人们,人生的厚度岂止百倍?!
长乐,让我们发现点滴的幸福。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的确,我们的生活不缺少美妙和幸福,问题的关键是,看我们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常言说得好:知足者长乐。正如残疾作家史铁生,一场车无情地车祸夺去了他的双腿,他很怀念奔跑在花丛中的日子,因此不断地自暴自弃,对亲人大[微博]发脾气,甚至想到了死。一个菊花盛开的秋天,母亲推着坐在轮椅上的他去公园赏菊。看见灿烂美丽的金菊,虽然花期短暂,但是依然傲然绽放。再想自己,虽失去双腿却还拥有家人的关怀与脱俗的文笔,他终于在细微之处发现了属于自己拥有的幸福,终于知足了而倍加珍惜。而后,他笔耕不缀,在文学领域中开辟出自己的一片天地。试想,若他永不知足,始终抱怨生命的不公,又怎能发觉生活中点滴的幸福,接受生活中细微的感动,而赢得人生中令自己满意的分数呢?
心态,摆正位置才能正确感知。知足,让我们到生活的丰富多彩与生命的美好。
诗意地栖居于尘世;长乐,让我们发现点滴的幸福;奋斗,让我们揭开幸福的密码;前进,是永远向上的幸福车轮。当然,知足长乐不是对取得一点成就固步自封,沾沾自喜,停止奋斗,而是对人生之美的不懈追求,不仅仅应在知足中品味,还需我们挥洒汗水去争取。于知足中体味人生之美,幸福之味,亲人之爱,朋友之谊,我们的生活目标才会灿若朝霞,我们的生活才会炫出烟花般的华彩。
【知足话题作文九:欲壑难填,知足常乐】
18世纪法国有个哲学家叫丹尼斯·狄德罗。一天,朋友送他一件质地精良、做工考究的睡袍,狄德罗非常喜欢。他穿着华贵的睡袍在书房走来走去时,总觉得家具不是破旧不堪,就是风格不对,地毯的针脚也粗得吓人。于是,为了与睡袍配套,他把旧的东西先后更新,书房终于跟上了睡袍的档次,可他却觉得很不舒服,因为他发现“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胁迫了”,更换了那么多原本无意更换的东西。他把这种感觉写成文章《与旧睡袍别离之后的烦恼》。200年后,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朱丽叶·施罗尔在《过度消费的美国人》一书中,据此提出了一个新概念一“狄德罗效应”。
狄德罗效应揭示了人的一种普遍心理:愈得愈不满足。一旦被这种心理左右,势必会沦为物欲的奴隶。
在《韩非子·喻老篇》里有这样一个故事:箕子发现纣王的生活越来越腐败,便经常通过宫中的侍从打听消息。一天,他问侍从: “现在,纣王吃饭时还用竹筷子吗?”侍从说: “不再用竹筷子,已经改用象牙筷子了。”箕子说: “用象牙筷子,还会再使用陶碗吗?必然要配玉器啊。用象牙筷、玉器皿,还会吃一般的饭菜吗?必然要吃山珍海味啊。吃山珍海味,还会住苇草屋子吗?必然要盖楼阁啊。”侍从说: “你分析得很对,现在大王正准备盖楼阁呢。”箕子说: “由此看来,商朝怕是不会长久了。”箕子能够从商纣王用筷子的变化,预见商朝的灭亡,在于箕子明白“欲壑难填”“贪婪亡国”的道理。
是啊,人们的欲望是无尽的,得到之后总想再得到更多,就如同赢了钱的赌徒,总希望再赢更多的钱。其实,赌场上是没有真正赢家的,那些暂时的赢家,因为贪得无厌,最终血本无归。人生也是如此,对物质的占有欲愈强,就会愈不满足,最终只能沦为物欲的奴隶而远离真正的幸福与快乐。
因此,面对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诱惑,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懂得知足,不要掉进贪婪的陷阱。衣,可以蔽体保暖,足矣,何必非要穿金戴银;食,可以果腹充饥,足矣,何必非要山珍海味;住,可以遮风挡雨,足矣,何必非要富丽堂皇……
然而,很多人却不能悟透知足常乐的道理。究其原因,是攀比心理在作祟:看到别人穿名牌,自己也要穿;看到别人换了大房子,自己也要换;看到别人买了高档车,自己也要买……比来比去,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那么也永远体味不到真正的幸福与快乐。
其实,物质的富足给人们带来的多是安逸享受,而精神的充实却能为人的灵魂找到一个美丽的栖息地。挣脱物欲的羁绊,我们的心灵才会更加舒展自如。
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说: “当我们为奢侈的生活而疲于奔波的时候,幸福的生活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幸福的生活往往很简单,比如最好的房间,就是必需的物品一个也不少,没用的物品一个也不多。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
我想每一个人都要好好去品味哲人的话,莫使物欲羁绊我们前行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