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周记300字端午节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五节。端午节最重要的活动是龙舟竞赛。
比赛的队伍有热烈的掌声。欢呼声和鼓声中划着龙舟前进。这项活动是由当时汨罗江畔的居民在江中划船寻找屈原演化而来的,这个传统一直保持了两千多年。在端午节,最受欢迎的食物就是粽子。粽子是用糯米包着肉。花生。蛋黄以及其他材料,再用竹叶包裹而成,而粽子的传统则是来源于汨罗江边的渔夫将米丢入江中,平息江中的蛟龙,希望它们不要将屈原的尸体吃掉。因为端午节流行于汉。
壮、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区,所以各地都有各地的特色。
篇二:周记300字端午节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两千多年来的习惯。关于端午节的由来以纪念屈原的说法最为广泛。相传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大夫,因为爱国理想不能实现而抱石投汨罗江自杀。人们为了纪念他,便把他投江的日期定为端午节。
说到端午节,最常见的习俗要数吃粽子。虽然商店里的粽子品种很多,但是,我还是喜欢家里包的粽子。在端午节的前两天妈妈就会把包粽子的芦苇叶买回来用清水煮好,然后准备包粽子的原料:糯米、肉、豆沙、红枣等。接下来和奶奶一起包粽子,每次奶奶都会选取两三片叶子,左手捏住叶子的一头,右手用三个手指捏住叶子的另一头轻轻地往里一卷,卷成一个圆锥体的形状,卷好后就往里面放准备好的原料,最后用棉线把粽子捆结实,一个有模有样的四角粽“宝宝”就诞生了。
在这一天,人们还会插艾叶、赛龙舟。端午节真是个充满神奇、充满喜悦、充满热闹的节日。
篇三:周记300字端午节
端午节吃粽子总是这一天的“重头戏”。以前,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可今年的端午节吃粽子不仅为了纪念屈原,而且吃粽子时我不由自主的想起了在大地震中遇难地人民。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8级的强烈大地震,这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不仅震撼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而且也给灾区人民造成了巨大的创伤和痛苦。在6月8日那天我们正在过端午节时,正在剥开粽叶吃那香喷喷的粽子时,你曾想起过四川的灾民,那些和我们同龄的孩子们?我想你一定会。如果那些同龄的灾区小朋友能和我们一起分享那香喷喷、热乎乎的粽子的话,那该多好啊!
在这样一个端午节,怎能不想起伟大的灾区老师们,他们爱学生甚至某过于自己的生命,他们为了救学生而牺牲自己。还有的被救出来的学生为了救自己的同学,再一次冲进废墟中。还有那些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人民子弟兵,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最高尚的人!他们那崇高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中国人是震不跨的,加油中国!多么希望每一年的端午节平平安安,祥和的气氛能够洋溢全中国的每一个角落!
篇四:周记300字端午节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一个重要传统节日——端午节。
每逢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棕子、喝雄黄酒、挂菖蒲、艾叶、有些地方还举行划龙舟比赛……
关于端午节,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中国古代有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名叫屈原。在公元278年,农历五月初五的那天,屈原在绝望、悲愤之下,投入旧罗江,当地的百姓闻讯后,马上划船去打捞,一直行止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
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就变成为龙舟比赛。百姓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屈原的身体,就纷纷从家里拿来米糰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形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根据以上故事来看,这些都是为了纪念屈原而形成一种风俗习惯。我国还有许许多多的传统文化,作为一名中国人,我平时还要更多地去了解这些灿烂古代文化。
中国有许许多多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由于我从小非常爱吃粽子,所以对“端午节”的印象非常深刻。
篇五:周记300字端午节
说到端午节,大家都知道要吃粽子,赛龙舟。可是为什么到端午节就要吃粽子,赛龙舟呢?
我带着疑问去问爸爸,爸爸告诉我,屈原是爱国诗人,他是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公元278年,秦国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捞他的真身发展为“龙舟”。有位渔夫拿出饭团鸡蛋等食品丢进江里,说:“不要把屈原的身体吃了。”发展为粽子。
每年五月五日,人们就吃粽子、赛龙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