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子里第一次接收“史铁生”这个词条,是前段时间听到有人说“史铁生去世了”。
最初,我对他的印象,只是“一个写东西应该写得很好的作家”,仅此而已。
要不是查了“百度”,恐怕我连听见那句话的那一天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2010年12月31日。
一年的尽头,一个人的生命之烛也烧尽了。
若不是作业里有关于史铁生的内容,或许我将错过这样一个人。
听说他的东西写得很深。拿着文集,含着敬畏与虔诚,我略略看了目录,便看起了第一篇散文。
还好。这篇我好像在什么朗诵比赛上听过的,不长。有些亲切和熟悉。那本来就是篇环着浅浅温暖的文章,看到后面的结局,一丝凄凉又沁了心。
再往后几篇,总是有关生死的,严肃或轻松,都带着沉重的思索。我不太愿意看下去了。
我不知道他是个怎样的人。毕竟我从不曾太多了解他。我只知道他是个天天在北京地坛公园冥想思索的人。从青年思索到中年。以前我看过他的作品我与地坛的前面几段。落叶、小路、风中的树、建筑、手摇车上思索的人。这就是最初的印象了,像是与人无关的景色罢了。
随手翻到命若琴弦,生涩地再看起来,然后渐渐陶醉了。
我很喜欢这样凄悲寒肃的意境,凄悲寒肃中也有微微暖意拂过人心。
突然觉得他应该是个容易怀念、想要回报、同时因做不到做不好而有些自责的人。而这些东西应该让他在地坛里已被思索得坦然了。他在故事中延续的,是前辈对后辈的用心良苦。或许这些东西就这样传递下去。对,就是在寒肃中传递人心的微暖。作者自己该是那个弹断千根弦的老者,一边明白了自己师父为什么就无缘无故“记错成了八百根”,明白活着要心里有目标;一边用这样的用心良苦去告诉徒弟“记错成了一千根”,告诉徒弟很多东西要靠自己感受,而感受到它们以前要留着自己的目标好好活着。或许不明白很多道理就会容易冲动,而听别人完整的经验却什么也不会接受。那应该就是他。弹断一千根之前“干劲十足”的是他,知道药方是白纸于是瞬间觉得山崩地裂不想活下去落魄得不行的也是他,而明白了“原来活着不仅仅是为了看,看不见也可以活着,一切都可以重来,我们还拥有许多”的还是他。
他在最难的时候还好好利用了他最后拥有的冷静,于是他活下来,并且成长了。
我好像也是这样的。或许我没有他的痛,但我有他茅塞顿开的幡然醒悟和释然。 chr()chr()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