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作文标题:从心骛八极到独树一帜——谈谈高考话题作文的立意关 键 词:高考话题高中高一3200字字 数:3200字作文本文适合:高中高一作文大全网有话说:小...
作文标题: 从心骛八极到独树一帜——谈谈高考话题作文的立意
关 键 词: 高考 话题 高中高一 3200字
字 数: 3200字作文
本文适合: 高中高一
立意要达到什么要求呢? 2000年的高考语文“考纲”首次提出了作文评分“分为基础和发展两个等级”的要求,对“发展等级”,提出了的四条要求(2005年仅作了一点“微调”)。这四条要求中,就有两条与立意直接有关——第一条: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作用;第四条: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而第二条中的“意境深远”一点,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针对立意提出的。如果用两个字把“考纲”对立意的要求概括起来,那就是“深”和“新”,用一个成语来概括,那就是“独树一帜”。
为此,考生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打破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是人们凭自己固有的狭隘的经验形成的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产生的“惯性”是保守的,用以认识客观事物,轻则片面,重则出现很大偏差,甚至造成错误。思维定势的存在,对作文的审题是极其不利的。
打破思维定势,可从大量的社会实践中或通过专门的思维训练,从正面获得,使自己的思维品质不断提高,思想认识“与时俱进”;也可从反面的例子中,吸取失败的教训,使自己不蹈他人之覆辙。这里举几个可吸取教训的例子: 很多人都知道,鲮鱼是一种凶悍的鱼,天生就喜欢吃鲦鱼。材料心理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把鲮鱼和鲦鱼养在一个水池里,用玻璃板把它们隔开。开始时,鲮鱼见到鲦鱼即飞快地游去,想吃到鲦鱼,但却一次次地撞在玻璃板上。过了几天,那些鲮鱼都已撞得“头破血流”,再也不向那边游了。这时心理学家把玻璃板抽去,鲮鱼和鲦鱼都混游在一起,而鲦鱼即使在游到鲮鱼的眼边和嘴边,也不去尝试吃鲦鱼了。 这是动物产生思维定势的典型例子——思维定势致使鲮鱼得了一种“恐鲦症”。
据说大名鼎鼎的科学家牛顿,也闹过一个笑话:他的家里有一大一小两只狗,他要让它们方便地出入院墙,就在院墙下端打了一大一小两个洞,哪知洞一打好,两只狗同时从大洞里钻过……
在现实生活中,这方面的例子也是不少的。某高校为关爱贫困生,在食堂专门开设了一个贫困生买饭的窗口,哪知事与愿违,光顾此窗口者寥寥。近日多家媒体又报道了某高校创办“爱心超市”之事:超市营业的盈利,用以资助贫困生,营业之外,还广泛收集各种捐赠的物品,陈列出来,等待贫困生来领取,结果,又遭冷遇。对贫困生的关爱和资助,无疑是大大的好事,但好事却不被别人买帐,这究竟怎么了?“凡贫困者,都乐于受助”——这种思维定势忽略了高校里的贫困生与社会上的一般贫困者相比更爱面子这一点差异。
二、发掘材料真金
高考作文所提供的材料,“含金量”都是很高的,所含的“金”,或是耐人寻味的寓意,或是深刻的哲理,或是现实生活之光艺术的折射。发掘材料真金的过程就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过程。
试举几个“经典”的例子:
例1:美国康奈尔大学曾进行过一次著名的“青蛙试验”。实验人员把青蛙放进沸水中,受到剧烈刺激的青蛙舍命一跳,蹦出沸水,挽救了自己;而当把青蛙放到凉水中再慢慢加热,青蛙会慢慢适应这样的水温,当它感觉温度越来越高想要逃离时,它的肌肉已经因不知不觉的温度升高而疲劳无力和损毁了,再也不能收缩肌肉奋力蹦出热水。
这则材料中蕴含的道理,一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二是“防微杜渐”。写作时,不一定面面俱到。
例2:美国有一家大型养鹿场,养了2000多头鹿。长期以来,群鹿养尊处优,失去一定的抵抗力。有一次,该养鹿场突然发生疫情,鹿子接连死亡,2000多头弱鹿死掉大半。一青年向场主提出一个“引狼入场”的建议,场主采用了他的建议以后,就把20头狼引入鹿场。狼入鹿场以后,弱鹿被食;强鹿奔跑逃命,增强了抵抗力,身体也慢慢强健,鹿场从此恢复了生机。
这则材料中蕴含的道理,同样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但与前一则相比,青蛙是没有竞争对手的,而鹿子却有了一个凶悍的竞争对手——狼,理所当然,“竞争”就成了“关键词”。
例3:1915年,一批欧洲的传教士在大洋洲北端建立了一个传教站。在其不远处,有原始部落民族,他们还使用着磨制石斧。于是,传教士送给土著人大批短柄钢斧,旨在提高土著人的生产效率。结果却大出所料,那些钢斧只是增加了土著人的睡眠时间。
这则材料中蕴含的道理是,其一,观念的更新比工作手段的更新更重要;其二,提高人的素质才是当务之急。
例4:每逢山溪水涨,他就守候在溪边,把他的学生一个一个背过小溪。他的事迹不胫而走,被人们誉为“人桥”。 不久,他被提升为文教办主任。
接替他的,是一个娇小的姑娘。姑娘没有背孩子渡水,而是到处奔波,还掏出自己的工资…… 不久,小溪上架起一座桥,孩子们可以顺顺畅畅上学了。姑娘至今还在山村小学,教着4个年级的50名学生。
这则材料是一篇微型小说的故事梗概,小说看似很浅,但“思想”却不浅:两种价值观,两种人才观,在激烈地碰撞,构成了尖锐的矛盾冲突;小说没有一句说教,却向处于转型期的社会,提出了一个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
材料蕴含的真金发掘不出,或发掘出来的部分成色不足,立意的“深”和“新”则无从谈起。 三、巧妙选择角度
角度是人们看待问题的出发点,“横看成岭侧成峰”。现实生活中,高明的摄影师都会巧妙选择角度来拍摄出人们喜爱的照片来。我们所观赏到的电视节目,特别是艺术类的节目,每一幅图象,都是导演在比较了同一瞬间拍摄的角度不同的若干幅图象后优选出来的。同样的道理,写话题作文,选好角度也是至关重要的。好的角度会使人耳目一新,大有出奇制胜之效。
一般说来,有这样一些角度:正面,侧面,反面,多侧面,全景式,探究式,等等。
正面的角度,是从正面直接接触问题,或叙述,或议论,直抒胸臆,不作迂回。正面的角度似写起来难度小一些,但却容易使文章写得来面面俱到而缺少深度,缺少新意。从这个意义上讲,正面的角度要出好文,难度还要大些。当然,驾驭能力强的考生,也不妨选择这个角度。
侧面的角度,是选择一个小小的侧面切入,由于角度小,写作起来相对难度小一些,立意的“深”和“新”容易表现出来。2004年高考,江苏的作文话题是 “水的灵动,山的沉稳”,这个话题既大又雅,写起来有很大的难度。某考生却能妙选角度,选择了两个历史名城——西安和南京,来进行“山与水的对话”,将泛指的“山”和“水”范围变小,将颇为抽象的“灵动”与“沉稳”变得具体而实在——一滴水能反映太阳的光辉,西安和南京何尝不能反映“水的灵动,山的沉稳”?角度一选好,加上童话式的对话,这篇作文自然便身价倍增了。古今中外,以侧面的角度取胜的佳作极多,宋代的“深山藏古刹”的例子则是到了极至。侧面的角度好处多多,但“小小的角度”的选择却又是相当难的。不过,还是建议考生突破难点,尽可能选择侧面的角度。
反面的角度,即是通常所说的“反弹琵琶”。1999年的“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的话题,就有考生“反弹”——力陈记忆移植后造成的人的堕性的增加,个性的缺失,知识产权的危机,伦理道德的混乱,等等。由于理由充足,文笔优美,而得到了高分。反弹琵琶容易标新立异,但掌握不好火候却又容易“弹”错。
多侧面的角度,即是选取几个不同的侧面,共同表达一个中心。近几年来,每年都有一些考生选择这样的角度写作——一般选取两个或三个不同的侧面。如2004年重庆某考生的《菊花飘香的时节》,就选择了“菊之淡”、“菊之傲”和“菊之殇”等三个不同的侧面,立体而生动地诠释了“自我认识和他人期望”的话题。这方面,余光中先生的《乡愁》是最为杰出的典范。
全景式的角度,即是全方位、多角度地写作。这方面,也有成功的例子——2003年一位上海考生一篇《熔炉》,硬是把当年“杂”的话题写绝了。当时,我在读了《熔炉》后,写下了这样的评语:“炉火纯青”,是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如用此成语评论一篇高考作文,似有不当,但我还是选择了这个成语。一则中学生的考场作文写到这个程度——视野之开阔,胸襟之博大,思想之深邃,文笔之流畅——已几近完美;二则作者以“熔炉”为题,以“炼剑”作结点题,意在“锻造一把有中国特色的‘中华剑’”,就更用得着这个成语了。著名学者邓拓倡导“要做杂家”,该考生应是学生中的“杂家”。但是,没有足够的底气,选择全景式的角度来写作,却又是极难的。
探究式的角度,即是采用探究问题的方式进行写作。如前面谈到的“高校助困”这个话题,就很值得探究。
角度的选择因人而异,因题而异,因考生自身准备的写作材料而异。前面所举的许多例子,几乎每一个,都可以列出好多角度供选择。
总之,考场上,考生应结合题目的实际,扬已之长,避已之短,磨砺思维之剑,亮出立意的奇招,打出自己独有的旗帜。
关 键 词: 高考 话题 高中高一 3200字
字 数: 3200字作文
本文适合: 高中高一
作文大全网有话说:小编忙活了,很长时间,为了就是让您满意,你要是不满意跟我说声,我们会更加玩命的干!谢谢大家哈!
本作文是关于高中高一3200字的作文,题目为:《从心骛八极到独树一帜——谈谈高考话题作文的立意》,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广义地讲,作文的“立意”也是在“审题”——作为考生,在“读”懂题目的过程中,思想的火花不断闪烁,数分钟内,文章的蓝图即闪现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讲,立意不仅是在审题,更是高级阶段的审题。立意要达到什么要求呢? 2000年的高考语文“考纲”首次提出了作文评分“分为基础和发展两个等级”的要求,对“发展等级”,提出了的四条要求(2005年仅作了一点“微调”)。这四条要求中,就有两条与立意直接有关——第一条: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作用;第四条: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而第二条中的“意境深远”一点,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针对立意提出的。如果用两个字把“考纲”对立意的要求概括起来,那就是“深”和“新”,用一个成语来概括,那就是“独树一帜”。
为此,考生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打破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是人们凭自己固有的狭隘的经验形成的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产生的“惯性”是保守的,用以认识客观事物,轻则片面,重则出现很大偏差,甚至造成错误。思维定势的存在,对作文的审题是极其不利的。
打破思维定势,可从大量的社会实践中或通过专门的思维训练,从正面获得,使自己的思维品质不断提高,思想认识“与时俱进”;也可从反面的例子中,吸取失败的教训,使自己不蹈他人之覆辙。这里举几个可吸取教训的例子: 很多人都知道,鲮鱼是一种凶悍的鱼,天生就喜欢吃鲦鱼。材料心理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把鲮鱼和鲦鱼养在一个水池里,用玻璃板把它们隔开。开始时,鲮鱼见到鲦鱼即飞快地游去,想吃到鲦鱼,但却一次次地撞在玻璃板上。过了几天,那些鲮鱼都已撞得“头破血流”,再也不向那边游了。这时心理学家把玻璃板抽去,鲮鱼和鲦鱼都混游在一起,而鲦鱼即使在游到鲮鱼的眼边和嘴边,也不去尝试吃鲦鱼了。 这是动物产生思维定势的典型例子——思维定势致使鲮鱼得了一种“恐鲦症”。
据说大名鼎鼎的科学家牛顿,也闹过一个笑话:他的家里有一大一小两只狗,他要让它们方便地出入院墙,就在院墙下端打了一大一小两个洞,哪知洞一打好,两只狗同时从大洞里钻过……
在现实生活中,这方面的例子也是不少的。某高校为关爱贫困生,在食堂专门开设了一个贫困生买饭的窗口,哪知事与愿违,光顾此窗口者寥寥。近日多家媒体又报道了某高校创办“爱心超市”之事:超市营业的盈利,用以资助贫困生,营业之外,还广泛收集各种捐赠的物品,陈列出来,等待贫困生来领取,结果,又遭冷遇。对贫困生的关爱和资助,无疑是大大的好事,但好事却不被别人买帐,这究竟怎么了?“凡贫困者,都乐于受助”——这种思维定势忽略了高校里的贫困生与社会上的一般贫困者相比更爱面子这一点差异。
二、发掘材料真金
高考作文所提供的材料,“含金量”都是很高的,所含的“金”,或是耐人寻味的寓意,或是深刻的哲理,或是现实生活之光艺术的折射。发掘材料真金的过程就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过程。
试举几个“经典”的例子:
例1:美国康奈尔大学曾进行过一次著名的“青蛙试验”。实验人员把青蛙放进沸水中,受到剧烈刺激的青蛙舍命一跳,蹦出沸水,挽救了自己;而当把青蛙放到凉水中再慢慢加热,青蛙会慢慢适应这样的水温,当它感觉温度越来越高想要逃离时,它的肌肉已经因不知不觉的温度升高而疲劳无力和损毁了,再也不能收缩肌肉奋力蹦出热水。
这则材料中蕴含的道理,一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二是“防微杜渐”。写作时,不一定面面俱到。
例2:美国有一家大型养鹿场,养了2000多头鹿。长期以来,群鹿养尊处优,失去一定的抵抗力。有一次,该养鹿场突然发生疫情,鹿子接连死亡,2000多头弱鹿死掉大半。一青年向场主提出一个“引狼入场”的建议,场主采用了他的建议以后,就把20头狼引入鹿场。狼入鹿场以后,弱鹿被食;强鹿奔跑逃命,增强了抵抗力,身体也慢慢强健,鹿场从此恢复了生机。
这则材料中蕴含的道理,同样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但与前一则相比,青蛙是没有竞争对手的,而鹿子却有了一个凶悍的竞争对手——狼,理所当然,“竞争”就成了“关键词”。
例3:1915年,一批欧洲的传教士在大洋洲北端建立了一个传教站。在其不远处,有原始部落民族,他们还使用着磨制石斧。于是,传教士送给土著人大批短柄钢斧,旨在提高土著人的生产效率。结果却大出所料,那些钢斧只是增加了土著人的睡眠时间。
这则材料中蕴含的道理是,其一,观念的更新比工作手段的更新更重要;其二,提高人的素质才是当务之急。
例4:每逢山溪水涨,他就守候在溪边,把他的学生一个一个背过小溪。他的事迹不胫而走,被人们誉为“人桥”。 不久,他被提升为文教办主任。
接替他的,是一个娇小的姑娘。姑娘没有背孩子渡水,而是到处奔波,还掏出自己的工资…… 不久,小溪上架起一座桥,孩子们可以顺顺畅畅上学了。姑娘至今还在山村小学,教着4个年级的50名学生。
这则材料是一篇微型小说的故事梗概,小说看似很浅,但“思想”却不浅:两种价值观,两种人才观,在激烈地碰撞,构成了尖锐的矛盾冲突;小说没有一句说教,却向处于转型期的社会,提出了一个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
材料蕴含的真金发掘不出,或发掘出来的部分成色不足,立意的“深”和“新”则无从谈起。 三、巧妙选择角度
角度是人们看待问题的出发点,“横看成岭侧成峰”。现实生活中,高明的摄影师都会巧妙选择角度来拍摄出人们喜爱的照片来。我们所观赏到的电视节目,特别是艺术类的节目,每一幅图象,都是导演在比较了同一瞬间拍摄的角度不同的若干幅图象后优选出来的。同样的道理,写话题作文,选好角度也是至关重要的。好的角度会使人耳目一新,大有出奇制胜之效。
一般说来,有这样一些角度:正面,侧面,反面,多侧面,全景式,探究式,等等。
正面的角度,是从正面直接接触问题,或叙述,或议论,直抒胸臆,不作迂回。正面的角度似写起来难度小一些,但却容易使文章写得来面面俱到而缺少深度,缺少新意。从这个意义上讲,正面的角度要出好文,难度还要大些。当然,驾驭能力强的考生,也不妨选择这个角度。
侧面的角度,是选择一个小小的侧面切入,由于角度小,写作起来相对难度小一些,立意的“深”和“新”容易表现出来。2004年高考,江苏的作文话题是 “水的灵动,山的沉稳”,这个话题既大又雅,写起来有很大的难度。某考生却能妙选角度,选择了两个历史名城——西安和南京,来进行“山与水的对话”,将泛指的“山”和“水”范围变小,将颇为抽象的“灵动”与“沉稳”变得具体而实在——一滴水能反映太阳的光辉,西安和南京何尝不能反映“水的灵动,山的沉稳”?角度一选好,加上童话式的对话,这篇作文自然便身价倍增了。古今中外,以侧面的角度取胜的佳作极多,宋代的“深山藏古刹”的例子则是到了极至。侧面的角度好处多多,但“小小的角度”的选择却又是相当难的。不过,还是建议考生突破难点,尽可能选择侧面的角度。
反面的角度,即是通常所说的“反弹琵琶”。1999年的“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的话题,就有考生“反弹”——力陈记忆移植后造成的人的堕性的增加,个性的缺失,知识产权的危机,伦理道德的混乱,等等。由于理由充足,文笔优美,而得到了高分。反弹琵琶容易标新立异,但掌握不好火候却又容易“弹”错。
多侧面的角度,即是选取几个不同的侧面,共同表达一个中心。近几年来,每年都有一些考生选择这样的角度写作——一般选取两个或三个不同的侧面。如2004年重庆某考生的《菊花飘香的时节》,就选择了“菊之淡”、“菊之傲”和“菊之殇”等三个不同的侧面,立体而生动地诠释了“自我认识和他人期望”的话题。这方面,余光中先生的《乡愁》是最为杰出的典范。
全景式的角度,即是全方位、多角度地写作。这方面,也有成功的例子——2003年一位上海考生一篇《熔炉》,硬是把当年“杂”的话题写绝了。当时,我在读了《熔炉》后,写下了这样的评语:“炉火纯青”,是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如用此成语评论一篇高考作文,似有不当,但我还是选择了这个成语。一则中学生的考场作文写到这个程度——视野之开阔,胸襟之博大,思想之深邃,文笔之流畅——已几近完美;二则作者以“熔炉”为题,以“炼剑”作结点题,意在“锻造一把有中国特色的‘中华剑’”,就更用得着这个成语了。著名学者邓拓倡导“要做杂家”,该考生应是学生中的“杂家”。但是,没有足够的底气,选择全景式的角度来写作,却又是极难的。
探究式的角度,即是采用探究问题的方式进行写作。如前面谈到的“高校助困”这个话题,就很值得探究。
角度的选择因人而异,因题而异,因考生自身准备的写作材料而异。前面所举的许多例子,几乎每一个,都可以列出好多角度供选择。
总之,考场上,考生应结合题目的实际,扬已之长,避已之短,磨砺思维之剑,亮出立意的奇招,打出自己独有的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