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700字 - 作文大全

作文大全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700字

来源: 作文大全2022-02-28 07:08:15
导读:【第1篇】史书真的可信吗?——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读这本书,一开始纯属*,老师让读,我就读了。看了第二页,被动即变为主动,不愿也变为甘愿。当年明月用有趣的话...

【第1篇】

史书真的可信吗?——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读这本书,一开始纯属*,老师让读,我就读了。看了第二页,被动即变为主动,不愿也变为甘愿。当年明月用有趣的话还原了历史的面貌,还原了真实的明朝。可以说没有《明朝那些事儿》,我对于那个朝代的印象,肯定还只是电视剧中胡编乱造的桥段。

一直以来,在我的印象中崇祯只是一个昏君,只是一味地干活干活又干活,并不讲究策略,这也是诸多是书中记载的,电视剧中也是上演了多次,但当年明月却在书中告诉了我们真正的崇祯是这样的:敏感、镇定、冷静、聪明绝顶。难道,我们眼中的历史只是别人编纂的故事?我们一直信任并世代流传的史书也只是一本故事集?史书,真的可信吗?

记得龙应台在《目送》中提及过: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我们所以为的场景是日本战败撤离,*来了,中国人民获得解放,过上了好日子。然而事实却是,苏联出兵东北帮助中国赶走了小日本,但是他们则“一来不复返”,他们在东北大地上到处撒野,抢夺平民的财产,欺负妇幼,抢占土地,只因他们帮助过我们!请问这些你们知道吗?你们难道真的以为抗日战争后中国就富强,不受欺凌了?

那么,我们要抛开历史和史书,不再相信过去吗?当然不,史书中的事与过去真实发生的或许有些许差异,但并不是全部!秦始皇肯定是统一了六国的,武则天肯定是当了女皇的,抗日战争也一定是胜利了的。即便当时的史官对于这些事或是开心或是悲伤,但这些都是事实,他改变不了,也许他们对一些人物的描写带有情绪色彩,但历史的大纲是不可能被人所改变。正如当时明月所说,我们终究不能超越历史。那么,我们就选择相信历史,相信真实的历史。

《明朝那些事儿》之所以被人们追捧,不只是因为当年明月的语言幽默诙谐,更是因为他从客观的角度分析了历史,讲述了明朝,告诉我们真实的历史。也许有些史书有捏造成分,不可信;但大部分的史书是记录的真材实事,他们依旧可以还你一个真实的过去。然而,还有一句话,尽信书,不如无书。不要盲目的相信史书上的事与人啊。保留自己的判断力,去相信史书吧!

【第2篇】

《明朝那些事儿》主要讲述了明朝从天启年间到明末灭亡的这一段史实。我读后很有感触。

这本书分二十一个章节,第一个章节描写了宁远战役后,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就汗位,袁崇焕派代表团去后金首都沈阳吊丧,皇太极虽然很不爽但是忍了,并且用最高标准来接待了袁崇焕的使者团,最后还挥手告别。

1627年宁锦大战揭开序幕,皇太极分三路大军进攻锦州,但没有成功。一直到满桂率领援兵来到,双方大战,后皇太极撤退,犹豫再三,决定孤注一掷,直接进攻宁远城,他相信自己会迎来辉煌的胜利,但是最后还是失败了。

在这场战役中,袁崇焕展示了丰富的占经验和战斗素质。虽然一开始误判了皇太极的进攻速度,但后来他先是派援兵,援兵不成后使诈让皇太极相信会有大量援军,使锦州获得了喘息时间。总体来说,袁崇焕的决策是非常正确和英明的。

非常遗憾的是,宁远战役后,袁崇焕被卸职。一直到天启七年,即1627年11月19日被起复。在紫禁城的平台上,他激动的说出了:‘计五年,全辽可复’的话语。兵科给事中许誉卿找到袁崇焕向他讨教如何“五年平辽”,但是袁崇焕的回答只有四个字:“聊慰上意!”后来他又因看毛文龙不顺眼,觉得他不太听话,寻故杀掉了毛文龙,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从这一段可以看出,袁崇焕虽然在军事上很强大,但是他性格跋扈,以上方宝剑杀毛文龙,就是他做出的一个重大失误决定。因为他的不讲原则,不讲规章的处死毛文龙,为他后来的死亡埋下了伏笔。

在崇祯二年10月,皇太极绕道蒙古进攻重镇遵化,赵率教率领一万大军救援,次日战死。11月5日袁崇焕督师亲率大军来援,并对皇太极发动攻击,只追不击。从11日到15日,开始北京近郊战斗。最后在11月20日,爆发了京城自于谦保卫战后最大规模的战斗。在广渠前列阵迎敌,发生激烈战斗,最后到晚上六点取得了最终胜利。

袁崇焕的最终结局到来,崇祯二年12月2日,袁崇焕被投进大牢,崇祯三年8月16日,定罪,被押西市行刑。

【第3篇】

《明朝那些事儿》主要讲述了明朝从天启年间到明末灭亡的这一段史实。我读后很有感触。

这本书分二十一个章节,第一个章节描写了宁远战役后,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就汗位,袁崇焕派代表团去后金首都沈阳吊丧,皇太极虽然很不爽但是忍了,并且用最高标准来接待了袁崇焕的使者团,最后还挥手告别。

1627年宁锦大战揭开序幕,皇太极分三路大军进攻锦州,但没有成功。一直到满桂率领援兵来到,双方大战,后皇太极撤退,犹豫再三,决定孤注一掷,直接进攻宁远城,他相信自己会迎来辉煌的胜利,但是最后还是失败了。

在这场战役中,袁崇焕展示了丰富的占经验和战斗素质。虽然一开始误判了皇太极的进攻速度,但后来他先是派援兵,援兵不成后使诈让皇太极相信会有大量援军,使锦州获得了喘息时间。总体来说,袁崇焕的决策是非常正确和英明的。

非常遗憾的是,宁远战役后,袁崇焕被卸职。一直到天启七年,即1627年11月19日被起复。在紫禁城的平台上,他激动的说出了:‘计五年,全辽可复’的话语。兵科给事中许誉卿找到袁崇焕向他讨教如何“五年平辽”,但是袁崇焕的回答只有四个字:“聊慰上意!”后来他又因看毛文龙不顺眼,觉得他不太听话,寻故杀掉了毛文龙,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从这一段可以看出,袁崇焕虽然在军事上很强大,但是他性格跋扈,以上方宝剑杀毛文龙,就是他做出的一个重大失误决定。因为他的不讲原则,不讲规章的处死毛文龙,为他后来的死亡埋下了伏笔。

在崇祯二年10月,皇太极绕道蒙古进攻重镇遵化,赵率教率领一万大军救援,次日战死。11月5日袁崇焕督师亲率大军来援,并对皇太极发动攻击,只追不击。从11日到15日,开始北京近郊战斗。最后在11月20日,爆发了京城自于谦保卫战后最大规模的战斗。在广渠前列阵迎敌,发生激烈战斗,最后到晚上六点取得了最终胜利。

袁崇焕的最终结局到来,崇祯二年12月2日,袁崇焕被投进大牢,崇祯三年8月16日,定罪,被押西市行刑。

【第4篇】

回味明朝——读《明朝那些事》

这是一本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加入了小说笔法的轻快,对朱棣时期的制度、名臣与战争进行了全景展现的历史小说。尤其对官场政治、心术着墨颇多。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该书从朱棣夺权到俢著《永乐大典》从从解缙的死去到做出迁都的重大决定,到郑和七下西洋、再到朱高炽、朱瞻基,多少的叵测,多少的争夺,历史就是这样地残酷。

读罢全书,明朝的历史在心中如电影般放过,定格在了郑和身上。他波澜壮 阔的一生,结束在了宽阔广的大海,却留下了最恢宏的篇章。他创造了一段历史,征服了300多个国家,强而不欺,威而不霸,正是一个伟大国家的气度与底蕴。虽然其他国家和我们习惯不同、国力相差悬殊,但开放的大明有着宽广的胸怀。他有着处变不惊的魂力,以德服人,绝不是一句笑话。和平与友好,不只是随口说说而已。正如梁启超所说,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其实,悲剧或是荣耀,只取决于你是否坚强而已,年仅十一岁的郑和,被俘、被阉、被嘲讽,他早已不同于其他的孩子,没有人知道他受了多少苦,他却始终顽强。他的顽强,注定成就了今天被载入史册的郑和。郑和带着他去麦加朝拜的梦想和艰巨的使命,七下西洋,没有人知道他是否完成了梦想,可使命,他完成得完美,也因此耗尽了一生。

历史就是历史,就像中国永远都是中国。他是公平的,他是可知兴替的,他会被赞颂、被批评、会被说利弊,但我们回味明朝,只是要告诉现在的自己该如何做,要像郑和一样拥有梦想,顽强不屈。做个小人物没关系,只要你不做愚蠢的事,公平的历史总会记录下来你的功德。

历史是宏伟的,是渊博的,是我们意想不到的华丽篇章。我们回味明朝,仿佛走在明朝繁华的街道,回望很多人向往的大明王朝,心中燃起的自豪感,浓烈而又真实。

读完《明朝那些事》,我从另一个角度看到了明朝,曾经光荣的明朝,曾经徘徊的明朝,步步衰亡的明朝,都带给我们太多。我们回味明朝,回味历史,以史为鉴,是警示我们最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