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读后感800字高中 - 作文大全

作文大全

苏东坡传读后感800字高中

来源: 作文大全2022-10-25 15:37:28
导读:【第1篇】与林语堂共品东坡之秋——读《苏东坡传》有感东坡者,于我可谓相识已久了,如同无数文学殿堂中璀璨的明珠一样,自小学起,“苏轼”于我而言即是背诵诗篇下“作者...

【第1篇】

与林语堂共品东坡之秋 ——读《苏东坡传》有感

东坡者,于我可谓相识已久了,如同无数文学殿堂中璀璨的明珠一样,自小学起,“苏轼”于我而言即是背诵诗篇下“作者”的名字,见到便能认识,但未尝深聊。那时我,喜爱周敦颐的“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欣赏屈原的“苏世独立,横而不流”……直到书法临帖时忽见苏轼的《赤壁赋》,不禁被深深吸引住了。而当我捧起这本《苏东坡传》,随着林语堂的脚步,越是走得深入,就越是发觉自己的肤浅,越发被这位“文坛巨星”深深震撼了。

东坡之秋者,乃酿就于风雨之后。《法华经》中有“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东坡的秋所蕴含的魅力,正是在这种伟大的痛苦中酿就出来的,其在黄州的经历与人生转变乃最令人为之所动。东坡对凄苦的挣扎与超越是他尝过那“深自闭塞,扁舟草覆,放浪山水间,与樵油独处”的孤寂之后,是他尝过那“乌台诗案”的“有恨无人省”之后,终于,他乘着官场和文坛泼给他的浑身脏水,硬是游近了心灵的“桃花源”,而当我踏进他这仙境般的思想,并未为满园春花而感叹,却是一种镇定、智慧、成熟的“新秋精神”,焕发出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鸣奏出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声响,我也同那“源”中野草一样,有幸享受这暖锋与冷锋交汇的的暴雨之洗礼了。

东坡之秋者,乃弥漫于儒道之间。他“以儒学为准绳,而骨子里则是纯天然的道家”,他的人生观,兼有“佛教的否定人生,儒家的正视人生,道家的简化人生”,也正是这种人生观,让东坡的秋得以“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我踏上他的小舟,看“月出于东山之上”,在月光的照耀下,与秋天一同陷入沉思,正如林语堂在《吾国与吾民》中所言“只有人类的幸福才是一切知识的终极目标,于是我们得以在命运的浮沉中的调整自己,欣欣然生活在这个行星之上”。

东坡之秋者,乃长存于凡世之中。我也如无数追随着东坡的“粉丝”们一样,渴望自己在生活与磨难的历练中练就他那超凡的性格,练就余秋雨言中那“一种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迂回与挫折之间,我尝于绝望的失意之中感叹自己到了“人生之秋”。但一番思考后便方知这一愁赋乃“不识愁滋味”的少年稚气。只是不管怎样,但愿当我真正走进人生之秋时,能在那里品到东坡般的成熟,当我有幸再读《苏东坡传》,又不知能有何感悟呢?

【第2篇】

怀简心,游四方——读《苏东坡传》有感

又是一次雨后,我端坐在藤椅上,将自己放任在文学的海。倏尔瞥见封面的书名,恍惚间回到了那个一阕词换一壶酒的朝代,见到了那个一勾唇平万家忧的文人。

我初识这个人,并非因为他的诗,而是因为他自创的东坡肉。我想知道这个悠闲到以自号命名菜肴的人,究竟有怎样的人生阅历,自此一发不止,且行且记。

我认为,作为一名资深的乐天主义吃货,先生当仁不让;但在他同样优秀的文笔之下,这些还是稍显逊色。我毫不怀疑一个单纯的吃货,只能品味当下美好,但在先生这里似乎更热衷于和后人分享。

记得苏轼去到黄州,那里有“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的名句,我却知他是在调整低落的情绪,后他便能于“地既久荒,为茨棘瓦砾之场,而岁又大旱,垦辟之劳,筋力殆尽”,随处而作随地而居。我告诉自己他是一个诗人,一个乐天主义者,一个无时无地都学会微笑着,用汗水去装点人生的成功人士。

随着一个切入点的开启,我更希望深入了解他的内心。我又想知道这个会为妻子写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男人,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心酸历程。自此深陷其中,柔肠百结。

我认为,作为一名希望在黑暗官场里平静生活的人,他大概失败了;但他却胜在爱他的人为他忧心,敬他的人为他护航。他身上直来直往的豪爽,无疑是古代腐朽中的清流。他真诚善良的笑容,融化了多少事物?又或者如他自己所言:“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这等才思修养,无能妒忌,只得敬慕。

我认为,一个人一生总会留下几个为人称赞的“狐朋狗友”,东坡居士更是如此。他用自酿“美酒”招待了好友杨世昌,其尝后直言手艺差劲,然亲自相教,后酿出美酒。苏以此写了一首蜜酒歌,我才发现苏轼的世界那么容易满足。更不提他与佛印、庭坚出游互损时传下的千古佳作。

东坡先生,是一个多么简单的人!一切都是发自内心,所以一切都在触人心弦。对事不对人的性子给他招来许多麻烦,但只有这样才是最真实的。不积一分钱却觉得富比王侯,只有这样才是肆意的活着。

我认为,他比之莲,多了一分入世的情谊;比之竹,多了一分出尘的傲气。乐得悠闲,光风霁月,亦庄亦谐,不忮不求,让人无端地想要信服。或许在历史的长河里,他才是那个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人。

读这个人的一生,就像一首诗——随心而作的浓墨重彩,让人沉沦,让人铭记。我才明白我一直在追随一个简单具有伟大心灵的人,而它的昙花一现,正是我生命中万古不朽的存在。

【第3篇】

难得此等人——《苏东坡传》读后感

初知苏东坡只知他诗文豪迈,一生被贬多次却依然积极面世,豁达仿佛就是他的代名词。读了《苏东坡传》,才明白对他了解颇少。林语堂先生如此评价苏轼:“苏东坡的人品,具有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的深厚、广博、诙谐,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正如耶稣所说:具有蛇的智慧,兼有鸽子的温柔敦厚,是天地间的凤毛麟角,不可多见的。而苏东坡正是此等人!”可谓只应天上有,人间不多得啊!读完这本书,我对苏东坡佩服不已。

苏东坡少时聪颖,二十岁成为进士,在入榜的三百八十八人之中几乎名列榜首,初显才学便有如此成就,令人叹服。然而苏东坡的魅力之大更在于他对世间的感知与率真的性情,如书中写道:“他挥动如椽之笔,如同儿戏一般,他能狂妄怪僻,也能庄重严肃;能轻松玩笑,也能郑重庄严,从他的笔端,我们能听到人类情感之弦的振动,有喜悦,有愉快,有梦幻的觉醒,有顺从的忍受。”当他厌恶某人的诗时,直说“正是东京学究饮私酒,食瘴死牛内,醉饱后所发者也。”开起玩笑不分敌友,如此真性情之人也就数他了。

然而,虽然历朝天子都对他怀有敬慕之心,历朝皇后都是他的真挚友人,但苏东坡官途坎坷,一生遭遇三次贬谪甚至遭到逮捕,忍辱而活,可是苏东坡豁达的心境使他所到之地都充满祥和之风。

苏东坡被贬黄洲期间,没有郁郁寡欢,反倒做起了农务,种麦苗,找菜种,筑水坝,建鱼池等,过着农民一样的日子,丝毫没有官架。看着稻茎立得挺直在微风中摇曳,望着沾满雪滴的茎杆在月光下闪动如串串明珠,他感到得意和满足,甚至会欢喜得像个孩子般跳起来。苏东坡擅长做菜,也乐意自己做菜吃,青菜汤、烧野鸡都很拿手。这在古代可是不得了的事,《孟子》有言“君子远庖厨”,对后世文人影响很大,可苏轼偏偏打破这一规矩。他在黄州发明“东坡肉”,在《猪肉颂》写道:“黄州姗猪肉,价钱等类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在惠州“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在海南吃生蚝,更写信给儿子,“食蚝而美,贻书叔党曰:无令中朝士大犬知,恐争谋南徒,以分此味。”这样一个在贬谪期间爱美食爱生活的人,心境如此豁达,在困境中寻求乐趣,怎么令人不钦慕?

苏东坡自带魔力,令无数读书人为之倾倒、爱慕。他一生过得快乐,无所畏惧。这一生的经历,更是他本性的流露。他尽情享受人生,不管生活多么艰辛他都能乐观豁达地面对,这也是他为古今世人敬仰的原因之一吧!